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

2021-01-10董丽君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6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董丽君

摘要:本文从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出发,论述了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以及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所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探索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素质教育

目前,大多数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多注重理论的教学,而不够重视甚至忽视实验教学,这关键是没能真正认识到实验教学在促进教学效果以及对学生发展能力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而实际上,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创新教育内容,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创新能力正是现代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加以论述,并着重谈一下通过何种途径才能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首先应该对创新能力有一个了解。创新能力是个人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复杂的、高水平的结合,其中主要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包含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等基本要素。故此有必要先从这四方面入手,讨论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加强探索性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探索性实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由教师提出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物理规律的实验方法。通过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把学生带入科学探索情景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新知识,亲身经历寻求并发现知识的过程,使他们的创新潜能得到开发,创新意识得以培养。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激发创新精神,产生积极的创新思维,从而引起学生探索和亲自动手欲望,为创新提供了前提条件。具体说来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创新意识的培养。

1、改课堂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演示实验一般都是教师为主体,学生仅是观察者,没有直接参与到实验中去。这虽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但并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变演示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学生可以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把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并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对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包括教具的改进,实验过程的安排,问题的设置及解决的办法等。这种创新设计对学生将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精心设计探索性实验,注意提出和启发探索问题,引导学生自行探索,在解決各种疑问和设想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

二、注重实验的开放性、多变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中学物理教材中安排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其方法都只有一种,比如学生分组实验,教材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操作步骤到注意事项,写的面面俱到。每次实验课,教师还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根据实验讲实验目的、原理……,然后学生照着现成的步骤,用相同的仪器,同一种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做完同一个实验,最后得出同一结论。这对教师来说当然是省事了,但是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对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变化,通过改变器材、条件,变化数据处理方法,以及改变实验原理、目的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1、在实验器材上进行创新

实验器材的改变将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崭新的实验手段,学生必须在不脱离基本的实验原理的情况下,创造性地运用新的实验器材完成类似实验。 例如;对于“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在学生采用两面平行的玻璃砖,用插针法完成了实验后,可进一步要求学生思考。若将该玻璃砖换成三棱镜或厚度均匀的圆形玻璃,则又如何进行实验?

2、在实验条件上进行创新

实验条件的改变,也就是要求学生在新的条件下,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创新性地确定实验方案,测定相关物理量,处理实验数据,从而达到实验目的。  例如:对于“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若把均匀小球换成不规则小石块,则无法测出摆长,那么又如何测的重力加速度呢?根据“摆长测定”这一实验条件的改变,我们可引导学生设法测出摆线的长度L,并设摆线下端至小石块中心的距离为X,由T=,几次改变L的长度,测出对应的T,利用上式解方程组,即可求得g。

3、在实验数据处理上进行创新

实验数据的处理可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列表法,图像法,解析法等。可以通过改变采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进而达到同一实验目的,这些都是对实验的创新。

4、在实验目的上进行创新

运用同样的实验器材,或者稍加改变,可以达到不同的实验目的,因此,改变学生实验的实验目的,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要求学生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描绘两个异种电荷电场的等势线,那么,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描绘匀强电场的等势线或点电荷电场的等势线?需要配备怎样的器材?我们可将原实验中的两个圆柱形电极换成两个平行金属条,接上电源后模拟匀强电场;还可将原实验中的两个圆柱形电极换成金属圆环处于圆心处的圆柱形电极,接上电源后模拟点电荷电场,操作方法与原实验相似。

5、在实验原理上进行创新

为了达到同一实验目的,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原理,从而创造出不同的实验情景和操作方法,这是学生实验中又一种创新因素,可以说是一种深层次的创新因素。

三、利用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知道设计性实验是根据实验要求理解实验原理,编写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表格,正确选用仪器和器材,并进行实验操作得出正确实验结果的一种实验形式。一个成功的实验,其设计思想总包含着对已有知识的灵活应用和创造性的科学构思。通过领会前人的实验设计思想。体验科学家所经历的探索过程,可以获得一条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利用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遵循“问题实验”的教学原则,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通过让学生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培养求异的发散思维;通过让学生概括、判断和总结各种方案的优劣培养求同的集中思维。而发散思维、集中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其次要按照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①测量某一物理量的课题。如“测平均速度”的课题,给学生斜面、小车(或小球)、刻度尺、手表(或停表)、金属片等,由学生设计出实验装置、实验原理、注意事项、实验结论等内容。此类实验便于结合实际,促进学生把基础知识转化为能力。

②探讨研究和应用的课题。例如学习了“动量守恒”,要求学生利用一根弹性很好的竹片,几根绳,两个带孔的小球,一把刻度尺,在一个较光滑的桌面上粗略研究动量守恒定律,这个实验要求利用细线和刻度尺通过杠杆原理测出质量比,利用两小球离开桌面后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测出水平速度之比。两个小球事先用一根线拴好,动量守恒和杠杆原理等知识。同时,在思维上不能局限于桌面,还要利用桌子的高度等,这些都有益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开拓他们的思路,从而提高他们创新思维。

③研究测量方法的课题。例如在伏安法測电阻后,我们提出:“一位无线电修理工手边有最大阻值为50Ω的滑动变阻器R0和未知电阻RX各一只,除用伏安法测量RX外还有哪些方法能测出它的大小(器材自选)?”这样的研究课题,让学生根据课题要求,设计出多种测量方法。这类实验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实验中经常用到的测量方法,可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变通能力,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开放实验室,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当今从事科研工作,既要善于搞理论研究,科学发现,又要具备技术开发的实践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因此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达到。教师可以灵活地变课堂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或“学生随堂实验”,增加学生实验的能力。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从中探索并理解物理规律,比教师枯燥地讲解、学生硬性地记忆好得多,正如“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一做”嘛。还可以增加一些课外学生实验,开展实验展览。学生可利用课外时间到实验展览室动手做实验,教师可以发挥主导作用,及时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并且应该组织课外实验兴趣小组,并开展实验竞赛活动。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实验兴趣小组的学生推荐一些课外实验读物,配合实验读物的指导,并可定期举行实验竞赛讲座,开阔他们的实验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视野。通过开放实验室,采取多种多样的实验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生的兴趣驱动下,必然会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以上从改变或设计物理实验谈了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从教师本身和教学方面来说还应该注重以下两点。

五、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

目前实行的中学物理教学中,有某些“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做法。这一现象对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是一严重的阻碍。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中学物理教学中,应首先确定以实验为基础,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这一新方法给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注入了活力。但应该认识到虽然这种教学手段很先进,可以做出很多现实中难以做出或测量难度很大的实验,但是模拟实验终究取代不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如果过分追求先进的教学手段,总是用各种电教仪器和多媒体教学的模拟实验,让学生看看了事,不重视让学生看实物亲自动手操作,那么,这只会使学生养成记实验、背实验的习惯。使学生失去了锻炼自己创新能力的机会,这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六、优化实验教学目标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意识渗透进备课的过程中,因为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必须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等因素,更应该考虑到学生所要发展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个性。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实验教学目标,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力求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所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在挖掘实验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使其发展成为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与探索。

综上所述,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尽力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习动机,激发创造性思维火化。教师的作用应尽力体现在情景的创设、启发性问题的提出,学生创造性思维兴奋点的捕捉等方面,通过导趣、导思、导法,使学生多讲多动、多猜想、多发展、多创造。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棣生.《中学物理创新教法---实验改革指导》.学苑出版社。2002.86-90.

[2]朱永新,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1999.68-82.

[3]乔际平,刘甲岷.《物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6-51.

[4]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中学分会.《世纪之交的物理教育研究》.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10.

[5]杨介信,张大同.《中学物理实验大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