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拟剧理论视角下的自媒体创作

2021-01-10廉旭宏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23期
关键词:自媒体

廉旭宏

【摘要】随着移动终端技术与4G网络基础设施的普及,我国网络视频行业迅速成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的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已达7.59亿。以视频为主要传播载体的新媒体大军在近十年间迅速崛起,人人皆可成为传播主体,用户生产内容(UGC)成为新媒体内容生产的主要模式,这也就意味着,一些拥有鲜明观点和个人特色的自媒体制作人,在这场全民自媒体崛起的浪潮中,可以抢占先机获得流量,而拥有了流量,也意味着,拥有了相当的传播力和可观的广告收入。新媒体时代,“网红”这个词汇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娱乐,这也是借助网络视频传播而产生的一个新名词。简单理解,“网红”就是拥有大量粉丝的大V,通常,他们都拥有强烈的个人特色,内容大多新颖,有趣,能够抓住受众的注意力。本文将以抖音为例,分析研究拟剧理论视角下自媒体的内容创作。

【关键词】拟剧理论;自媒体;前台与后台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23.047

1. 后台行为前台化的自我呈现

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提出一个概念“情境定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根据所处的环境空间来定义自己的行为。”在社会大舞台中,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角色在表演。舞台上的剧本也就是社会行为规则和规范。在他的理论中,社会舞台被分为前台和后台。演员面向观众表演的场所就是前台,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存在,前台所构成的先决条件已由特定历史时空应有的社会环境提供,对演员所扮演的角色形成制约,换言之,留给演员的自主选择空间是有限的,每个人需要表现出理想化社会化的自我。而后台是相对于前台的的概念,是演员随意自我发挥的区域,人们常常会把不符合“剧本”设计的情景及不符合社会期待的另一形象属性隐匿在后台,例如有的网红在直播镜头前是光鲜亮丽的,关掉摄像头的时候却是蓬头垢面。与熟人社会紧密关联的微信朋友圈等强连接属性网络社交平台是前台行为集中展示的区域,而开放性更强的抖音和B站则意味着用户群体的异质性和弱连接属性,人们可以将这里作为可以更多的表现出自发性主我的后台。

在以抖音和B站为例的弱连接属性的自媒体平台上,人们存在一种借助媒介工具把自己后台行为前台化的倾向。传统电视媒体上,新闻播音员庄严的发饰、着装,字正腔圆的播音腔是“前台”形象,而在新闻主播的抖音个人账号上,展现出与前台风格迥异的状态,视频里的他们公然摘下用以维系其公众形象的干练假发,记录着生活中与普通人无异的生活片段,而这样的视频总能赢得较高的点赞量。抖音中有许多以记录美好生活为主题的视频,一些“关起门来”与家庭成员互动通常的场景理应出现在后台区域,但在抖音平台上,人们把后台场景置于展露在大众视野的前台区域。这类视频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窥视猎奇心理和角色情景代入需求,因而聚集了众多受众的围观。

在web2.0时代,受限于视频拍摄设备和网络传输速度的限制,视频创作者很难以自媒体视频内容产出而生存。但web3.0时代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B站的Vlog的创作大多都是依赖UGC的内容生产而获得不俗的收益,Vlog是以自己的日常生活为核心所展开的,大部分的自媒体博主为打破前台与后台的界限,将后台行为前台化,一般的策略是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家庭场景展现在前台。如作为有着一定知名度的娱乐明星欧阳娜娜,公然将自己的求学经历与日常生活工作的经历录制视频并上传网络。不同于以往明星们对自己的后台私生活情况的讳莫如深,欧阳娜娜选择主动将自己的后台生活放在前台被观看,她所拍摄的场景多在家中、学校等私密性或公共性较强的场所,欧阳娜娜把这些聚光灯之外的场所变成了自己作为明星,在众多摄像机拍摄和灯光照亮的舞台之外的另一处“舞台”。一方面借助评论区,满足了粉丝的互动欲,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自我呈现出形象的真实性,互动性与真实性正是当下自媒体时代自我呈现和观众审美所共同追求的。

2. “拟剧表演”策略在自媒体视频创作上的呈现

自媒体是一种互动分享式的媒体,自媒体主要属性表现为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它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以社交关系为基础、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的信息。自媒体打破了传统的“一对多”单向传播模式后,形成一个以分享、交流、互动为主题的“多对多”传播生态系统,其实质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当中到处充斥着“拟剧表演”的元素。

2.1 印象管理

戈夫曼认为,我们是为在他人心目中塑造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印象而表演。一个人一旦介入他人的存在,就要考虑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因為正是这些印象构成了这个人事实上的社会存在。为此,人们会利用来源于戏剧技巧的方法来制造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印象,即采用各种策略来进行印象管理。如果想获得观众预期的反应或在观众心中形成符合自身特定预期的印象,表演者必须时刻进行自我“印象管理”。用户生产内容模式的关键是打通内容创作者和观看消费者的身份壁垒,使每一位用户都是内容消费者,又有成为创作者的可能。在这方面B站的策略像是成立一个聚合了各类兴趣、亚文化相关者的小众化社区,而不是一个完全的内容分发平台。B站个人主页兼具传者与受者两方面属性,融合了用户作为创作者和消费者两种身份的内容,将视频博主的个人形象更完整、更立体地支撑起来。B站的产品设计使用户的创作者形象与受传者形象并存,可以有效地塑造创作者更真实可感、具体全面的形象。同时随着创作内容的积累,创作者在自媒体社区中有了丰富饱满的个人形象,加上习惯养成的惯性力量推动,创作者本身也越来越对这个平台社区产生使用依赖,有效增强了创作者黏性。同理,抖音的个人主页上“作品”、“动态”、“喜欢”三个子栏目也是为了完整个人形象的构建。例如,创作者发布的多为文史、哲学类视频,在浏览记录中留下爱好天文地理、健身运动等痕迹,更有助于立体的个人形象的呈现。

2.1.1 理想化表演

这种策略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掩饰。“表演者会掩盖或部分地掩盖与他自己理想的形象一致的活动、事实和动机”,以便集中展示自己理想化的形象。在直播中,如果一个学者读错字或错用了成语典故,往往会找借口说自己粗心,而不承认自己知识欠缺。戈夫曼指出,人们为在“前台”演出中充分展示自己理想化的形象,不可避免地要在演出中隐藏某些东西。

2.1.2 误导性表演

为了在与他人互动期间呈现理想化的表演效果,表演者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误导性表演。首先,表演者要摒弃或隐瞒与当下社会规范不一致的想法或行為,而表现出能体现与符合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的想法或行为。例如:一个中等收入的网红为了呈现并维持自己的“月入百万”形象,会在镜头前尽可能展示自己买来或是租赁的名牌服饰,而暗地里牺牲伙食方面的开支,或在拍摄后推掉这些东西。此前年薪千万的知名游戏女主播刘佳怡被曝代打,她通过塑造虚假的直播景象,让观众对她产生游戏高手的错觉,目的正是建构自身高端女游戏玩家的形象。同样的还有“乔碧萝事件”,才让人们知道原来很多美女主播通过加“贴纸”这样的误导性表演来维护其个人形象。

2.1.3 神秘化表演

在交往过程中,为防止表演者与观众交往过密,他们之间要保持一定的社会距离,使观众无法完全了解表演者的想法和动机而深感神秘,从而产生一种仰视的敬畏的心理。实际上,这种社会距离下隐藏的秘密根本就不神秘,也不一定有秘密,而真正的秘密是不让观众知道这一点。

2.1.4 补救性表演

在表演过程中,有时因互动双方有意或者无意的行为会造成表演出意外,即出现事变,它包括无意动作、不合时宜的闯入、失礼和当众吵闹。这些行为使表演者原本应出现在后台的自发性的主我不加修饰地出现观众面前,破坏了理想化的形象。而印象管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避免这些事变,这就需要所有参与互动的人进行补救表演。

2.2 观众管理

观众是自媒体“拟剧表演”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戈夫曼将观众看作舞台互动的第三方,是必不可少的一方。在自媒体评价体系中,观众的活跃度至关重要,观看人数、热度、点赞量,评论量指标已经成为衡量自媒体价值的标准。此外,视频内容的观众在很多时候也是前台的演员。当观众发送弹幕时,观众个人的想法会在瞬间传播到公众的面前,此时的观众成为了舞台上的“演员”,参与到整体的内容生产中。观众不仅是观看视频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以弹幕为主的互动区域进行自我表达:在看的同时发表意见,与其他观众进行交流。创作者也会根据观众的评论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表演”。当塑造的某一形象受到观众追捧时,为了继续保持注意力的聚焦,创作者就必须保持这种形象。

3. 总结

在自媒体百花齐放的时代,“拟剧理论”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在自媒体不断发展、普及的背景下,依然绽放出光彩。对公开的、社会化的自媒体而言,其本身就是一个“舞台”,而每一个自媒体使用者都是这个舞台上的“表演者”。表演的风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风气和人们的价值判断,如何看清“前台”和“后台”本质,透过自媒体“舞台”,科学有效进行社会风气预警和引导是未来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钱劲帆.拟剧理论视阈下的社会化媒体舆论引导探析[J].东南传播,2015(02):100-101.

[2]李政毅,陆洪磊.拟剧理论视角下的UGC视频创作模式分析——以Bilibili为例[J].当代电视,2020(05):72-75.

[3]刘娜、梁潇:媒介环境学视阈下Vlog的行为呈现与社会互动新思考.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11):47-54

[4]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70-71.

猜你喜欢

自媒体
智能手机时代隐私权的保护
自媒体对高中汉语教学的影响研究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自媒体对大学生旅游动机的影响
自媒体时代网络创业策略分析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自媒体时代我国公民新闻的审视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