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研究型挑战性教学实践与反思

2021-01-10陆永生黄鑫刘强李小伟

高教学刊 2021年3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陆永生 黄鑫 刘强 李小伟

摘  要: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思政理念和研究型挑战性教学方式完美融合,实现了专业课程“金课”建设目标。通过对专业课程合理设置课程思政目标,从知识、思维、价值等角度选择组织课程思政内容,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同步完成“金课”两性一度建设。以水污染控制工程为例,建立“爱国”“诚信”“责任”课程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信息技术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过程评价,完成对学生的爱国主义、诚信教育,强化学生的公民意识,及对环境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课程;研究型挑战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6-000X(2021)S1-0165-05

Abstract: Focusing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the concept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research-based challenging teaching methods were perfectly integrat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goal of "golden cours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was realized. According to the reasonable setting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oals for professional courses, the organiz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were select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knowledge, thinking and value. The construction of "golden course" was completed simultaneously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In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the core values of patriotic, integrity and responsibility courses were establishe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as deeply integrated to evaluate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before class", "in class" and "after class". The education of students' patriotism and integrity was completed, the studen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citizenship was strengthened, and the environmental ethics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was considered.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professional courses; research-based challenge teaching

課程教改主要是指探索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目前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微课、翻转课堂等丰富的教学模式,使课堂魅力得以提升[1]。打造金课,消灭水课的过程中,任课教师们纷纷打破自身教育记忆痕迹的桎梏,教学方法不落窠臼,出现了研究型挑战性教学、问题导向、项目驱动等新方式。总体而言,目前的课程教改停留在知识传授方面的方法与模式层面,对课程思政的融入存在认识实践不足,缺乏投入积极性等问题,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的“要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教改形势非常严峻。在推进课程思政过程中,专业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如何发掘、如何有机融入金课建设,如何进行效果评价等亟需思考和探讨[2,3]。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4-6],藉此作者通过对课程合理设置思政目标[6],从知识、思维、价值等角度选择组织课程思政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金课”两性一度建设的同时进行课程思政。课程思政过程中实现三个融合:即思政和专业课程内容的融合、科研和教学的融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的融合。

一、内容维度上,发掘思政元素完成与专业课程内容的融合

围绕“知识”“思维”“价值”三位一体构建课程思政目标体系,从课程各章节知识点的来源、发展、应用、产业、市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方面发掘思维元素,说清自然辨证法中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从而启发学生的系统思维、辨证思维、创新思维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思想、逻辑、情感。整个过程涵盖知识内涵、德育内涵,以期实现价值观、哲学思想等引领。

就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而言,从我国水资源情况及水污染现状出发,让学生深刻理解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报效祖国的情怀。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通过介绍目前水污染治理的设施及执行情况,说明遵守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进行诚信教育。环境保护状况体现一个国家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政府及法律的规定,还需要道德的约束,即企业和个人的公民意识,进行责任意识教育。通过融入课程内容,培养并强化学生环境保护的专业意识,努力学习并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从伦理学视角对环境保护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激发环境伦理思考。

通过思政点潜移默化的融入,形成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核心价值观:“爱国、诚信、责任”,与对应知识点的思政要素设计如表1所示[7]。

二、执行维度上,引入科研成果完成与教学过程的融合

依托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所属上海市教委高峰高原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平台,和“有机复合污染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坚实的基础条件,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的授课内容,力求实现科研教学相融相长。第一时间引入学院最新学科研究成果,如上海大学201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的《石墨烯微结构调控及其表界面效应研究》,讲述本院教师团队利用石墨烯技术在黑臭水体治理领域的应用等,丰富了课程的思政素材和思政案例,也让课程思政深度融通专业课程与学科建设。

三、技术维度上,依托信息技术完成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融合

依托学校网上教学平台,实现信息化深入融合研究型挑战性教学[8],打造金课,主要包括:1.线上建课,教师发布课程介绍、课程大纲、考核方式等基本信息。2.课前资料发布,如:教师在课前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若干问题或者项目;与问题或项目相关的学习资料,供学生课前自学(如视频、文献、课件、参考资料等);与课前学习内容相关的作业,检测学生自学效果;对具有共性的学生问题,可以在讨论区或课堂上进行统一解答。3.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同时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和互联网等查阅资料,对课前发布的问题或项目开展研究;对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疑难问题,教师给予指导和解答。4.课堂讲授、研讨与互动,围绕事先的学习内容、发布的问题或项目、完成项目时遇到的困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上展开充分研讨与互动。5.课后作业辅导,课后学生继续完成问题或项目,加强研究成果的拓展应用和研究结论的不断完善。6.根据课前、课中、课后和综合考查的学习数据,进行课程过程考核。具体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反思

(一)聚焦“法策德”,合理设置思政目标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和内容,聚焦“法、策、德”三方面挖掘内蕴的思政元素。如与课程相关的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而制定的法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及相关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土十条)等施行;增进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及时引入上海市委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最新精神,把握育人的“时度效”,及时补充、及时更新修订教学大纲,充实完善课程思政目标。

(二)知行合一,将“思政”融入专业课程全链条各环节

融入课程教学的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一样,需要经过消化、吸收的过程,才可能获得学生的情感价值认同。把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等内容纳入课程内容模块;将学生对环保技术创新、青山绿水环境变迁等的调研纳入课程实践环节,课内外连接,线上线下互动,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乐于接受课程内容;通过国内外技术工艺的比较,既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又激励了学生发奋读书,产生内生动力,有助于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教师是关键,不断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素养

建设课程思政旨在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增进“四个自信”,做到“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课程团队教师有着对本专业、学科的责任意识,有着强烈的育人意识和专业价值的认同。教无定法,在保证教师的自主性的前提下,思政融入各有各法,应紧扣本课程,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在课程教学全方位、全环节“润物无声”地融入价值观导引,实现专业知识、能力培养和育人目标的有机统一。

五、结束语

课程思政不能停留在“课堂”思政,还应该扩展到第一、第二课程,乃至第三课堂,实现“三全育人”。课程思政要在保证专业课程的独立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自主性,让课程思政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效果更显著。

参考文献:

[1]于桂花.“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5):27-29.

[2]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3]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課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4]张艳,刘延湘,杨志华,等.“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2021(1):124-125.

[5]陈佼,陆一新.“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9(29):191-193+195.

[6]张晓东,黄远东,周海东,等.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1(10):143-146.

[7]程世昆,李子富,张玲玲,等.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建设[J].中国冶金教育,2021(3):91-95.

[8]陆永生,黄鑫,许云峰,等.环境工程原理示范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J].大学教育,2018(10):43-45.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课程思政视域下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建设探索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