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地理过程性知识教学中的应用
2021-01-10甘文华严志强黄玉姗管海东
甘文华 严志强 黄玉姗 管海东
【摘 要】本文以新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天气系统”中的“锋与天气”为例,论述在高中地理过程性知识教学中应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策略,提出教师应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动中的地理;让学生组成团队进行合作探究,共同发现形成认知;将地理过程性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迁移应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关键词】高中地理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过程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0-0088-03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象随时间的推移而呈现的动态的变化过程,反映在时间变化上的地理事象动态演化过程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即地理过程性知识。地理过程具有动态性、规律性。地理过程性知识在高中地理知识中占比很大,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地理过程性知识都渗透其中。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学习者与环境交互的过程,其代表性观点强调学生认知结构的重要性,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在教学中通过刺激、引导学生形成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探究知识。在地理过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刺激学生去探究地理过程,分析地理过程的成因,梳理这些成因的联系,把握地理过程规律,构建知识体系。本文以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天气系统》中的《锋与天气》锋的形成这一地理过程性知识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例。
一、联系生活,发现地理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发现学习,强调主动学习。而地理过程性知识一般比较难理解,学生有些畏难,不肯主动去学习。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与学生交流地理事象变化过程及自身感受,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探索地理过程性知识。在教学“锋与天气”一课时,以2020年末影响广西的最强寒潮为例,让学生以自身感受来拉近与这节课学习内容的距离,带着兴趣开始新课的学习(如表1所示)。
二、合作探究,形成认知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形成新的认知。教师在学生新旧认知建立联系的过程中,帮助其更深刻地理解和认知地理过程。例如,学生在大气运动的学习中已经认知到冷空气是收缩下沉的,热空气是膨胀上升的,冷、暖空气的这种差异,能让学生更快掌握冷、暖气团的性质,以及在后面学习锋的形成时,更好地认知到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锋,冷气团都是在锋面的下方的。但是,学生一般独自探究发现新知的能力较为有限,需要团队合作,共同发现。具体探究如表2所示。
三、迁移应用,解决问题
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认为学习内容对学习者具有潜在的意义,这潜在的意义使得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将学习到的知识迁移应用,联系生活实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出一种需求感与认知内驱力。将地理过程性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利用地理过程变化规律指导社会生产生活。
为检测学生对“锋与天气”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以南宁市为背景的课本第79页活动题2的相关任务(如表3所示)。继续以南宁市为背景,代入活动题中——虽然是代入,但这在现实中是有可能发生的。让学生将所学的“锋与天气”知识充分迁移运用到解决日常实际生活问题中,同时,根据锋的移动规律并结合示意图预测未来天气将发生什么变化。对地理事象未来发展变化趋势做出预测是地理过程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动态思维,同时也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简单预测能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胜前.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地理学习策略研究[J].地理教育,2013(Z1).
[2]袁孝亭,張志孝.“地理过程”知识及其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1996(1).
[3]朱茂琼,秦年秀,王成,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启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21).
[4]龚琳,邱莉.基于三种学习理论的地理教学设计优化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23).
[5]赫兴无.认知同化说指导下的地理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3(33).
【作者简介】甘文华(1990— ),女,壮族,广西横县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地理教学;严志强(通讯作者),男,教授,现就职于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地理教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黄玉姗,硕士研究生学历;管海东,男,高级教师,现就职于南宁沛鸿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