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浒墅关草席业的衰落与复兴

2021-01-10朱毛轩

西部学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手工业

摘要:浒墅关草席以做工精良、质地清凉广受欢迎。自明代开始,草席业便在浒墅关地区逐步兴起,至民国时期,历经几百年的发展,草席业走向鼎盛,抗战时期趋于制度化、规范化,建国初期仍有较好地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浒墅关草席业面临困境,进入“瓶颈”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席草种植范围的缩减导致草席业的迅速衰退,其他草席的冲击导致浒墅关草席市场被挤占,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致使草席市场缩减。结合实际情况及浒墅关草席业的发展困境,发展浒墅关草席业应从强化质量,打造品牌;建立专项科研基金,助推草席业创新升级;以及建立草席业的信息中心,成立草席营销团队等方面做起。

关键词:浒墅关;草席业;手工业

中图分类号:F4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23-0060-03

草编制品是以多种柔软度高的草本植物作为原料,采用传统方式编制而成的工艺品。这些原材料分布地域较广,比较容易获得,因此类似的草编技艺在我国传统农业社会中十分常见。我国已知的草编制品,最早可以追溯到河姆渡文明时期,距今可达7000余年。根据《礼记》记载,以莞(蒲草)为原材料的莞席至少在周代就已经出现了,并且有“草工”以草编编制为业。以蒲草和萱麻为原料制作的斗笠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已经出现。

到秦汉时期,百姓开始大规模使用草编制品,常见的有草扇、草席、草鞋、草帘及僧侣信徒打坐的蒲团等。汉代至盛唐,草编业亦较发达,使用蒲草编制而成的有蒲衣、蒲鞋和蒲帆。在长江沿岸一带,出现以野生苏草、蒲草、席草(水毛花)、黄草、蒯草、马蔺草、金丝草、荐草、龙须草以及竹壳、箬壳等为草编原料的制品,也有以人工培育的农作物稻草为原材料的制品。编制草编制品的原料十分讲究,草茎需光滑、节少,且质地细软,有强大的拉度和耐折度,如果草质粗糙会影响草编制品的手感和质地。在编制时要按照工艺程序,先对原始草料进行筛选、梳理,后完成初加工,进入正常编制程序。长江沿岸一带的草编以草鞋、草席和其他日用品最为独特,浒墅关草席便是草编类工艺的典型代表。

苏州的草席编织业自古以来就很兴盛,史书记载,苏州的草席在唐宋时期就被当作贡品使用,到明清时期,草席编织业的发展达到鼎盛。当时,草席编织业在虎丘十分闻名,民间流传“织席从来夸虎丘”,但浒墅关依靠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兴旺的席业市场后发先至,逐步取代了虎丘的吴中席业中心地位。产自浒墅关的“关席”和产自浙江宁波的“宁席”各有千秋,享有我国席业生产史两大名产的盛誉。

一、浒墅关草席业的兴起与发展

(一)浒墅关草席的兴起

地处苏锡平原的浒墅关,属于气候宜人的水乡江南,常年充足的降水量使得这里的土地十分肥沃,这样的气候给了席草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据史料记载,明清两代,江南地区的席草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虎丘附近,浒墅关、尹山、震泽、平望等城郊地区也有分布。

自古至今,浒墅关作为水陆交通的要冲,四乡八里的乡镇草席都集于此地,浒关地区从而成为草席产销、集散的中心。浒关草席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吴县浒关一带就出现种草和织席的风俗习惯。到了1180年,为了改善夏日酷暑的生活条件,这一带的农民效仿战国时期退隐士大夫许行的芦席编织法开始自行编制草席。随着编制技术的持续改进,芦席编织法开始在黄埭、东桥、望亭和保安等地流传开来。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加工技术的进步,草席逐渐成为苏州著名的地方物产,草席生产如苏绣一同演变为本地农民除田间地头劳作以外的副业之一。

明清时期,浒墅关钞关誉满天下,农民个体以打席、织席为要,辐射带动了当地小农经济的发展,浒墅关草席业也因此进入繁荣阶段。明朝宣德年间,中央政府在京杭大运河沿线位置设立了七大钞关,主要职掌钞关税,即往返京杭大运河长途沿线商品的税收。光凭这些钞关,中央政府一年就有“四十万两白银”的税额收入,而浒墅关钞关就位列其中。浒墅关的席业、席市与钞关构成了十分亲密的依存关系,钞关的设立为浒墅关席草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自此浒墅关席草业开始兴起。

浒墅关席业的兴盛还得益于隋炀帝时期修建的京杭大运河和近代修建的京沪铁路,浒墅关镇的交通和运输条件因此十分便捷。优越的地理区位,使得浒墅关的草席贸易盛极一时,当地的席户纷至沓来,日益占据苏州最主要的草席交易市场。除此之外,浒墅关席业还吸引了苏州城郊地区如车坊、葑门等席户前来浒墅地区进行席草、草席的贸易往来。同时在浒墅关的通安、南津、北津等地,草席交易蓬勃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不同地区浒墅关的草席贸易还有着明确的分工。这充分证明,清代江南地区草席的生产开始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二)民国时期逐渐兴盛

清末民初时期,滸墅关的席业贸易还称得上发达,不论生意好坏,镇上仅初具规模的席行店铺就有50多家。但席行店铺的增多造成了市场竞争激烈、杂乱无序的局面。席市发展大不如从前,为了谋求进一步的发展,浒墅关的志士仁人乘势而上,创办了浒墅关席业同业公会。公会的创办,使得席行店铺的经营更加井然有序,持续推动了浒墅关地区草席业的正常发展。

至民国时期,草席业达到繁荣阶段,逐渐成为百姓平日生活中特别是夏日乘凉时的必需品。由于广泛的受用群体,浒墅关草席逐渐演变为当地富有独特性的历史文化传统产品,并形成了一定范围的草席生产基地和贸易市场。到民国25年(公元1936年),草席业的发展欣欣向荣,由吴县浒墅关第四区的热心人士组织成立的吴县浒墅关联合组织运销合作社应时而生。浒墅关一带通常有较为稳定的草席生产区和交易市场,为促进该地区草席的生产和交易,还创办了吴县草席生产信用合作社,《苏州明报》记载“每年产销额原有百万元之钜,将从事改良达价廉物美目的”。此后,运销合作社联合草席生产信用合作社共同协作,以改良浒墅关草席为要务,浒墅关席业发展繁盛一时。

(三)抗战时期趋于制度化、规范化

民国26年(公元1937年),苏州地区被惨无人道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占领,但浒墅关草席技艺仍在抗日战争的战火狼烟中流传下来。在长达八年的抗战时期内,浒墅关席业界积极采取自救办法——自行发行钱筹和纸币,以此代替货币,这样就可以克服因战争带来的货币暴跌、信誉下降、不善经营等种种不良状况,从而稳定市场秩序。当地的志士仁人互相帮扶,在那个兵荒马乱、烽火连年的时代极力推动着草席产品的流通,浒墅关草席市场得以稳固发展。

浒墅关席业公会从1931年成立到1949年解放前夕自行消亡,十几年来一直尽心竭力支持当地席业市场的发展,带动了战乱时期周边席业市场的恢复与发展。尽管抗日时期炮火连天,席业公会一直竭力维持着浒墅关席业市场的正常经营,保障席农、商贾的切身利益,确保了浒墅关草席价廉物美的品质。浒墅关席业公所的设立和其职能的发挥代表浒墅关席业正在向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迈进。

(四)新中国时期迎来新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根据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方针,党和人民政府对苏州手工业进行了积极扶助,自1956年开始,浒墅关草席进行了社会主义初步改造,草席使用率变得越来越高,导致一段时期内供不应求。在草席之乡如斜塘、甪直、车坊等地,每年出口销售至美、欧、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旅行席多达数百万条。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当地席农创新草席制品上所印的花纹,采用独特的技艺通过提花织机生产出提花席,再销往日本市场。农业合作化以后,浒墅关出现了新型机织席,由于其具备快捷和便利的优点,逐渐代替了手工制席成为制造席制品的主要工具,导致当地大批席农经济收入减少。浒墅关草席业日新月异,生产一线的席农功不可没,因此席农的利益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当时的吴县供销社得知此情况后对浒墅关草席的收购价格进行了调整,力争让席农的损失降到最小。吴县供销社采取的措施不仅提高了席农的生产积极性,而且推动了浒墅关草席市场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可持续发展。

二、浒墅关草席业的衰退

自新中国成立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浒墅关草席市场尚处于稳定发展状态。当时苏州地区还有很多土地可用于栽种席草,除了浒墅关、通安所在的一片区域外,苏州城东边葑门外的车坊和斜塘也大规格种植了席草,此时浒墅关草席发展面临的问题并不明显。但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浒墅关草席业面临困境进入“瓶颈”阶段,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席草种植范围的缩减直接导致了草席业的迅速衰退

统计数据显示,解放初期,仅浒墅关镇就有一百多家席草行和席行,以及专营席草、草席的座商和运销商。至1970年,娄葑公社全区种植范围共计890亩,其中种植席草的面积达650亩,种植灯心草的面积达350亩。1985年时浒墅关栽种有846亩的席草田,亩产量可达658公斤。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农户们不再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在席草的栽种上,故席草种植面积日益减小,到1999年时,只有一百亩左右的种植面积,下降约88%。

(二)其他草席的冲击导致浒墅关草席市场被挤占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浒墅关草席业遇到阻碍。一是表现在浒墅关当地席草田的种植领域和面积都大规模减少,二是大量来自安徽巢湖等地的咸水草开始进入席草市场,对浒墅关本地席草的市场占有率造成严重打击。安徽巢湖等苏州以外地区生长的席草,无论是从光泽和实际品质,都与浒墅关本地的席草的品质相去甚远,使用其他地区席草的浒墅关草席,基本上已退出人们的视野。尽管浒墅关草席业在改革开放后期呈衰弱迹象,但在车坊地区不乏有以家庭或小家族为单位从事手工编制草席的行当。随着产自浙江的草席以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操作简易便捷等特点进入市场,加之草席的原材料价格和人工费用不断提高,在十余年时间内逐渐取代车坊草席成为国内草席的排头兵。

(三)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致使草席市场缩减

一方面,苏州人力成本不断提高。一条草席的生产,从晒草到最后在织席机上织成需要完成十几道工序,然而售价刨去成本后利润已所剩无几,收入远不及市场手工业工资平均水平。利润的菲薄直接导致愿意从事草席生产工作的工人越来越少,因此人工费用也在不断提高,草席市场每况愈下。另一方面,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生产力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在更新,原来可望不可即的电器——空调开始进入老百姓的视野,成为寻常家庭夏日避暑纳凉的新型工具,因此草席的利用率大大降低。

三、新时期浒墅关草席业发展的对策

浒墅关草席业从兴起到衰退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供不应求的草席交易已成为浒墅关镇昔日的历史辉煌。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政府试图将草席业作为发展本地文化产业道路上的一环,开始探索新时期浒墅关草席业的复兴之路。“一草手艺,一席传承。”结合实际情况及浒墅关草席业的发展困境,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发展浒墅关草席业。

(一)强化质量,打造品牌

产品的质量好坏主要取决于产品内在、外在和服务三方面。提高内在质量就要从基础做起——提高席草的质量。注重席草在苗种、种植、加工等过程中的管理,对于来自外地的席草要嚴格把关。在提高内在质量的同时,也应注重外在质量。关于外形及包装的设计,要结合草席自身特点,树立属于浒墅关草席独有的品牌或商标,利用品牌效应打造精品草席,使精品化成为其品牌亮点。最后,服务质量也不容忽视,对草席的保养问题也应当想办法解决。

(二)建立专项科研基金,个性化定制助推草席业创新升级

夏季传统的纳凉方式之一就是铺一床凉席,然而随着空调的普及,草席的客户多集中在中低收入人群。因此可针对这一问题,加强科学研究,改进老品种、老技艺,引进新品种,创新加工方式,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政府可以运用财政、金融政策,大力扶持草席业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电力、市场、通信和道路等基础硬件建设,为草席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建立草席业的信息中心,成立草席营销团队

当今时代正处于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信息的主动占有意味着时代竞争力和主动权的先行掌握。草席业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销售,在未形成一定影响力之前,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宣传和经营。分散的农民往往由于农产品信息不灵导致巨大损失,专业营销团队可以利用信息资源的优势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供求信息、技术信息、劳务信息,帮助其了解市场行情,帮助精品草席迅速扩大影响力,促进草席产品有效流通,抢占市场份额。专业营销团队掌握各种宣传手段,有利于适时适地展现自己,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的草制品,营造草席之乡的氛围,把优质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现如今,各行各业的革新都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面对快速更新的现代社会,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同时,应当将各项现代技术运用到草席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更好地促进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四、结语

相信通过浒墅关镇政府的努力,以投资为主导,产业配套为基础,市场经济为推手的新型草席模式即将建立起来。让世代从事织席业的席农能获得真正的益处,让苏州的传统技艺文化得到有效地传承,让更多的民众能够参与其中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得历经世代风霜洗礼的浒墅关草席在新时代里能够焕发出更璀璨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顾俊.浒墅关访席[J].苏州杂志,2012(1).

[2] 徐雁.“草席之乡”的形成和发展方向[J].求实,2001(1).

[3] 李昉.一“席”之地席场弄[J].苏州杂志,2010(15).

[4] 张晟,阮海峡.郑家曹村的草席现实[J].宁波经济,2000(4).

[5] 孟凯丽.明清以来浒墅关的草席业[D].苏州:苏州科技大学,2017.

作者简介:朱毛轩(1992—),男,汉族,江苏盐城人,单位为苏州科技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区域社会文化史。

(责任编辑:王宝林)

猜你喜欢

手工业
技能的改进与资源的获取——以土族《格萨尔》中的传统手工业为例
20世纪50年代中共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对象认识演进探析
中国近现代手工业史及资料整理研究
吉林省手工业合作联社第九次代表大会在长春召开
浅议现代职业教育模式下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模式
浅谈了解中国历史进程的意义
从考古资料看西汉扬州地区手工业发展状况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合作社管理的政治化转型——以慈溪县为例(1953—1956)
清末至民国赣西北手工业与区域社会变迁
湖北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及其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