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故事情境,发展学生思维

2021-01-10胡桂颖王素英

科教导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故事情境发展思维教学设计

胡桂颖 王素英

摘要在教学中设计了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较两次教学,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验到观察,从观察到记录,再到对实验记录的分析,进行分类、概括的探究过程。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学生通过聚焦问题,有逻辑地解决问题,积极、主动地完成知识的建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故事情境 教学设计 发展思维

中圖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05.032

Creating Story Situation and Developing Students’ Thinking

HU Guiying[1], WANG Suying[2]

([1] Fangcaodi International School Fuli Branch, Beijing 100028;[2] Beijing Chaoyang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100028)

Abstract: In order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vivid and interesting question situations are de? signed. Compare the two teaching, guid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from the experiment to observation, from observa? tion to record, and then to the 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al records, classification, summary of the inquiry pro? cess. A good teaching situation can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encourage them to study and think actively. By focusing on problems, students can solve problems logically and construct knowledge actively, which improves the interest and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Keywords: story situation; teaching design; development thinking

《水能溶解哪些物质》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水与溶解”的第3课。本课的设计目的是在学习前两课《水的特征》《水和盐的故事》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把水与其他物质混合,进一步研究水的特征。

本单元的前面两课都设计了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第2课以《小红军巧送盐》的故事引出盐的溶解问题,让学生探究的兴趣高涨。本课没有设计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而是直接呈现了问题“还有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里呢”,以此引领学生的探究过程。

第一次教学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注意到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试图通过沏糖水的情境聚焦问题,但效果不佳。第一次教学设计大致如下:

○通过沏糖水这一生活情境导入教学,教给学生规范的搅拌方法。

○每组沏一杯糖水,学生练习搅拌方法,学习做简单的实验记录。

○学生根据经验,对绿豆、咖啡、米、沙子、酸梅晶、盐进入水中可能出现的现象进行猜想。

○学生根据沏糖水的经验,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法,边实验边记录,全班交流实验成果。

○调动学生思维,对研究结果进行分类。

○学生形成对溶解的认知,知道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利用了生活化的情境来引入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激发兴趣的作用,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浓厚,没有很强的探究欲望。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一系列实验、观察、记录等活动,获取了有关信息。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类、概括等活动。学生通过有序思维,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具有一定逻辑性的思维过渡,最终形成理性认识。但是,学生的思维是被动的,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

我们还发现,情境创设只在课堂引入部分,问题聚焦不够,导致后面的内容与前面的内容有些脱节。如环节3和环节4因为和前面的内容关联不够,致使学生对“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认识不够,不能顺利地对实验现象进行猜想并设计有效的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第二次教学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们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能溶解于水和不能溶解于水的两类物质来调动学生对溶解的前认知,采用故事情境改进教学设计。改进后的部分教学过程如下:

师:(课件呈现故事《小马过河》)马妈妈让小红马和小白马去给羊大婶送货物,小红马驮了一袋黄豆,小白马驮了一袋红糖。它们出发了,一条河拦住了去路,小红马有过河的经验,就对小白马说,我们蹚过河水就可以很快地到羊大婶的商店了,于是它们慢慢地向河中走去。然而这条河有些深,慢慢地没过了两匹小马的背。它们经过努力,终于安全地到达了河对岸。可是,小白马发现自己背上的袋子变瘪了,袋子里的红糖少了好多。小白马的红糖去哪儿了?你们能帮小白马解答一下吗?

(借助故事创设的情境,将问题聚焦到“红糖去哪儿了”,激发起学生的探究热情,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帮助小马解决问题。当学生说出红糖溶解或者“化”在水里了,教师马上追问。)

师:红糖真的像同学说的那样溶解到水里了吗?怎么证实你的想法?

生:可以把红糖放到水中看看溶不溶解。

师:我们把糖放到水里前,应该先看一看红糖是什么样的,然后再把它放到水中进行观察。小马在水中还要走,怎么模拟小馬在水里走呢?

生:晃一晃水杯。

生:用小棒搅一搅水。

师:晃一晃水杯,或者用小棒搅一搅水,就相当于小马在河里走了。说到搅拌,你知道怎么搅拌吗?请你到前面为我们演示一下。

(学生演示搅拌,教师讲解搅拌的规范操作。)

师:这样搅拌就像小马在河里走一样,我们就可以看一看是不是像同学说的那样,红糖溶解在水里了。小白马袋子里的红糖可以这样去观察,小红马袋子里的黄豆也会变少吗?

生:不会。

师:你怎么能证实你的想法呢?

生:像刚才一样搅拌。

师:直接搅拌吗?

生:先观察黄豆有多少,再把黄豆放到水里,然后搅拌,看黄豆会不会变少。

(在此过程中,学生了解到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要按照制订的计划进行实验,从中体验到计划的重要性。学生接着分组活动,模拟小马过河的过程,并把观察到的红糖和黄豆的变化记录下来。学生分组活动后,再全班进行交流。)

师:你们都有研究结果了吗?

生:有。

师: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猜想是什么?你的研究过程是怎样的?是否证实了你的猜想?

生:我的猜想是红糖溶解了。我先看到红糖放入水前是小颗粒的,放到水中沉底了,搅拌后,水变红了,红糖的小颗粒没有了。这证实了我的想法,红糖溶解了。

生:我的猜想是红糖放入水中会溶解掉。我先看到红糖放入水前是小颗粒状的,放入水后,水会变红,还有小颗粒,搅拌后红糖的小颗粒溶解掉了,水变成了深红色。证实了我的猜想是正确的。

师:谁来说一说小红马袋子里的黄豆会怎样呢?

生:我的猜想是小红马袋子里的黄豆不会溶解。放入水前,我看到黄豆是黄色的、颗粒状的,放入水后沉底了,还是黄色的、颗粒状的,搅拌后和放入水前的颗数也是一样的,所以我的猜想是正确的。

通过交流分享,学生认识到小白马驮的红糖会在水中慢慢地“消失”,也就是肉眼看不见了,所以不能送到羊大婶的商店了;小红马驮的黄豆在水中没有什么变化,可以送到羊大婶的商店。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规范的搅拌操作。通过模拟两匹小马过河的过程,学生逐步认识到溶解就是物质“化”到水中的一种现象,从而初步建构溶解的概念。

接着,教师出示货物名称:盐、绿豆、沙子、味精、小米,继续创设情境:小马家的货仓里还有一些货物没有送出,如果要经过这条河,货物可以完整送到羊大婶的商店吗?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对小马家货仓里剩下的货物能否完整送到羊大婶的商店进行猜想。然后,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

最后,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全班交流,对小马家的货仓进行整理,对货物进行分类并解释,最终建构了溶解的概念,认识了一些容易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和一些不容易溶解在水中的物质。经过这样教学,学生通过聚焦问题,有逻辑地解决问题,积极、主动地完成了知识的建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比较两次教学,修改后的教学设计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验到观察,从观察到记录,再到对实验记录的分析,进行分类、概括的探究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联系紧密,问题层层递进,使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探究兴趣,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可见,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猜你喜欢

故事情境发展思维教学设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情境导入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巧设情境,让思想品德课堂有滋有味
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课堂中的快乐元素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让孩子在情境中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