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特色美食
2021-01-10
小朋友们,你们看过《舌尖上的中国》吗?这是一部专门介绍中国各地美食的纪录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材料制一方风味,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味道”也不一样。本期《畅所欲言》,让我们来看看四位小朋友分享的家乡特色美食吧!
干粮之王—光饼
□福建省厦门市滨北小学五(9)班 陈星屹
我的家乡有一种特色美食—光饼。它是将面团和好、切块、搓圆压扁,然后刷上水贴在炭炉上烤制而成的。之所以叫它光饼,除了因为它饼形、色泽上的特征,还因为它最早是戚继光将军下令赶制的战士行军杀海贼时吃的干粮。光饼有甜的、咸的、原味的,饼中心有一个用以穿线的孔。光饼除了直接食用外,还可以用来炒菜、煮汤、油炸等。我最爱的一道菜是洋葱炒光饼。这道菜色香味俱全,色泽上,切成条状的洋葱铺在盘底,一小块一小块的光饼露在面上,仿佛一片淡紫色的荷花冒出了金色的花蕊;味道上,光饼的麦香混合了洋葱的清甜,使光饼的口味更加突出。我夹起一块光饼细细品尝,厚实的光饼融入了洋葱的清香,清新爽口,醇香厚重却不油腻,这种质朴的气息,才最让人欢喜!
风味蚕蛹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紫萱)小学四(4)班 黄妤菲
2021年我回山东姥姥家过年,第一次在餐桌上见到蚕蛹。姥姥端着一大盘煮蚕蛹上桌时,我被惊得目瞪口呆。
蚕蛹圆圆的脑袋,椭圆的身躯,穿着可伸缩的黑褐色“衣裳”。光是想着这种样子的它要进入我的喉咙,我就不禁打了个冷战。
姥姥却说,蚕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北方可是人人垂涎的美味佳肴!
看着姥姥用筷子夹起一只拇指大的蚕蛹扔进嘴巴里,吭哧吭哧嚼得津津有味,我也鼓足勇气,颤巍巍地夹起一个送到嘴边,犹豫了片刻,一狠心,一闭眼,啊呜一口吃了起来。蚕蛹外皮咀嚼起来感觉实在是不怎么好,里面“高蛋白”的肉吃起来软软的、怪怪的,也让我喜欢不起来。
第二天,姥姥又去买了些小蛹给我炸着吃,想着大蛹的味道,我实在提不起兴趣。看在姥姥辛苦的分上,我勉强尝了一个。嗯?!鲜咸入味,香脆可口,我像吃花生米一样,一个接一个地扔到嘴里,吃着吃着就停不下来。
家乡的豆汁儿
□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小学六(1)班 闫建璋
我的家乡是中国首都北京。提起北京的味道,你想到的可能是烤鸭的脆香,可能是铜锅涮肉的麻酱香,可能是冰糖葫芦的甜香,而我最喜欢的是豆汁儿那令人回味无穷的酸涩清香。
豆汁儿是老北京美食,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主要食材是绿豆和水。它灰绿灰绿的,喝起来是酸酸涩涩的。
我第一次喝豆汁儿是在天坛南门的磁器口。当看到一大碗豆汁儿时,我心里犯起了嘀咕:人们都说豆汁儿好喝,可这颜色怎么这样呢?真是毫无“颜值”!我凑近一闻,啊,这味道,酸涩刺鼻!我差点被熏死过去。我壮起胆子稍稍尝了一口,味道还能接受,于是又喝了两口,品出了酸涩之后绿豆微甜的清香。好,品出点味道了!再来几口,感觉越来越好!
这就是豆汁儿的神奇之处,第一次接触时感觉颜色难看,味道要命,可当你放下偏见细细品味后就会感受到它的美妙,一口一口让你回味无穷!
我一边喝着豆汁儿,一边看着身边或行色匆匆或悠然自得的男女老少,忽然感觉豆汁儿就如同北京人,可能在第一次相遇时给人一种不好相处的酸腐孤傲感,可相处久了之后就会感觉到他们身上的豁达、风趣、包容、友善,就如同豆汁儿的酸涩里蕴藏的清香甘甜,那是一种会一直吸引你的独特性格。
豆汁儿似乎有着北京人的灵魂,小口慢喝一碗豆汁,品味酸涩中的香甜,就如同品味北京人那掺杂喜怒哀乐的生活,让人回味无穷。这就是北京的豆汁儿,这就是那特别而难忘的家乡味道。
烧饼夹里脊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实验小学五(4)班 杨依宁
如果你哪天来安徽蚌埠,走在街巷里,一定会时不时听到一句本地方言:“我滴孩來,真好吃!”转眼望去,你会看到有人手里正抓着烧饼夹里脊大快朵颐。烧饼夹里脊是我的家乡蚌埠最具特色的小吃。
烧饼夹里脊是由烧饼、里脊肉、酱料等组合而成的一种小吃。烧饼为烘箱或烘油桶烤制的烧饼,两面都酥脆焦黄。里脊多为腌制过的里脊片,于油锅中现炸现夹,而且必过蚝油。正宗的烧饼夹里脊是一个烧饼对折,里面夹上里脊肉,再往里面刷上秘制的酱料和孜然,光是香味,就足以让人流口水。升级版的烧饼夹里脊往往还夹有生菜叶、鱼豆腐、豆干、金针菇、面筋等。一些饭量较大的人,吃烧饼夹里脊不是用一个烧饼对折,而是在两个烧饼中间夹里脊肉,那样看起来像汉堡。
烧饼夹里脊是蚌埠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是一种沉淀着岁月文化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