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

2021-01-10覃冠乐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体验学习体验课堂教学

【摘要】本文论述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语文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关注“以情动情”、链接生活经验、引入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在亲历体验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获得审美体验。

【关键词】统编语文 体验 课堂教学 体验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3-0098-02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增强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是最好的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环节,使学生在亲历体验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获得审美体验,最终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那么,在统一使用统编语文教材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真切的感受与体验,教师就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出尽可能接近文本的真实的学习情境,以让学生真正经历与文本情境相类似的学习过程,让课堂真实发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对文本独特的感悟与体验,真正走进文本深处。在相对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学生会感受到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纯粹,而不是为了课堂出彩进行的公开课式的“表演”。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会有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这也是学生获得对文本体验的最原始的形态。

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打破教材中原有的编排顺序,把这一课暂时搁置,等待秋雨降临的时候再带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当秋雨如期而至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打着各式各样的小伞,在校园漫步,让学生亲自去看一看在秋雨的滋润下银杏叶的样子、枫树的叶子,以及各种菊花在秋雨中的姿态,让学生在雨中的校园这儿停停,那儿看看,这儿闻闻,那儿嗅嗅、听听。让学生带着这种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以“秋雨中的校园”为主题,仿照着文本中的语言形式描述刚才的学习情境。这样,学生不仅对作者笔下《秋天的雨》有深切的感受与体会,而且也能从中感受到原来自己也可以用笔把秋雨中的校园的最美一面描述出来。

二、关注“以情动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字一词总关情。课文上的很多文章都包含了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或忧伤,或欢喜,等等。同样,学生也是情感动物,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的特点,找准最能够打动学生心灵的“情感点”,使其如春风化雨般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内容的情感密切相连,开启学生情感之门。比如,在一些散文教学中,仅让学生用眼睛“浏览”课文很难使学生真正进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之中,不利于学生体悟和把握文本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利用文本中看似普通实则意蕴深厚的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品读,从而使学生透过表面文字体会到文本所表达的真切情感,领悟课文深层次的表达内涵,进而受到“感情的浸染”,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一文是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所作,文章紧扣“匆匆”二字把抽象的时间化为了具体的物象,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惋惜。对学生来说,也许他们对时间流逝的感受并不是多么深刻,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不一定那么容易被作者所表达的情怀所打动。这就需要教师从文本情感入手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能够把司空见惯的时间流逝现象写得如此感人?”“文章中哪些描写给你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通过问题引领,学生从“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等地方真正感受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伤。这种感伤在某种程度上会使学生受到触动和感染。为了加强这种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品读,以深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讀中增强感受体验,在读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抓住课文中开头与结尾处的两个设问句:“聪明的,你告诉我……又藏在何处呢?”“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引领学生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通过品析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找到了和文本情感的触发点,开启了情感之门,很容易就获得深刻的感悟和体验。

三、链接生活经验

学生生活经验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把其与学生经验巧妙地链接起来,能够有效地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学生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内在情感也很容易被唤醒,更容易走进阅读的深处。

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一文隐含着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在这篇文章中,“父爱之舟”不仅指姑爹的渔船,而且指父亲对儿子的爱,两者已经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在这件平凡的语言与平凡的小事中因为有了父爱的伟大而显得更具魅力。鉴于五年级学生对父爱母爱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对此,笔者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把这篇课文拍成一部电视剧,你认为出镜率最高的会是哪个场景?为什么?(生:姑爹的小船。“小船”为明线,“父爱的深沉、伟大”为暗线,将零碎的场景串联起来,寓厚重的父爱和真挚的父子之情于各个场景之中。)在学生回答后,又启发学生思考:姑爹的小船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对整篇课文起了什么作用?(生:全文总共出现4次。在这四次描写中,前3次写的是现实中的小船,最后1次写的是理想中的小船。其能更深刻地表现出父爱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记难以磨灭。)然后,教师让学生思考:这艘小船在作者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学生经过思考懂得了这艘小船不仅是贯穿全文的行文线索,更是承载着父亲对“我”的无尽期望,它可以使父爱更为具体化。最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如果让你为这部影片配上画外音,你想说些什么?这样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父亲深深的敬重之情,并且在画外音的表达中,学生都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作者对父亲之爱的深沉,以及表达自己此时此刻对父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

四、引入实践活动

恩格斯说过:“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可见,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所教学的内容都是为了学生今后能够运用于生活实践当中,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内容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思维,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对文本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体验,达到以身体验之的理想教学效果。

如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肥皂泡》一文,在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实践活动:“拿出自己准备的吹泡泡玩具,吹起泡泡来,可以拿出扇子轻轻地扇自己吹出的泡泡,比一比谁吹出的泡泡飞得最高。”在学生完成活动内容后,让学生画出作者描写的吹泡泡的词句,再对比自己刚才的吹泡泡活动,说说文章中哪些描写和自己的感受体验是一样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出问题:“吹泡泡的动作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你刚才是不是这样吹的?吹泡泡时能不能用力吹呢?为什么?”促使学生结合吹泡泡的实际体验,感受作者轻轻吹泡泡,对泡泡小心呵护的心情。对文中关于泡泡美丽的描写“五色的浮光,在那清轻透明……颤巍巍的光影凌乱”这句话,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吹出的泡泡进行观察、对比,使学生明白作者吹出泡泡时那种紧张、担心、专注、期待等复杂的心情。由于学生有了实践活动的体验,很容易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同时也能真切地感受到泡泡的美丽。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设计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教学环节,以增强语文教学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作者简介】覃冠乐(1984— ),女,广西兴业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玉州区仁厚镇道良小学,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体验学习体验课堂教学
基于省级精品教材多元自主学习平台的螺旋上升学习研究
漫谈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策略与途径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数学新课堂上的体验学习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