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力运用“截断疗法”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经验撷菁
2021-01-10刘婕,徐力
刘 婕,徐 力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癌症是中国第二大致死病因,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同时,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最大的可预防癌症的致病因素为慢性感染,慢性感染所致的癌症约占中国癌症总和的17%[1],其中就包括与宫颈癌致病相关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目前HPV感染已被证实为发生宫颈癌的生物学病因,高危型HPV(HR-HPV)DNA更是被检测出存在于约99.8%的宫颈癌标本中[2-3]。有研究结果表明,20~29岁年龄段女性患者HPV阳性筛查率为最高[4]。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西医治疗HPV感染的手段主要是局部物理、手术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局部物理治疗及手术治疗包括宫颈冷冻术、宫颈LEEP术及聚焦超声治疗[5],但其术后并发症较多,同时术后解剖结构的改变可能会对宫颈功能造成影响[6],手术费用也相对较昂贵,使得患者对于治疗望而却步;西药方面最常用干扰素进行治疗,疗效较为可观,但常引起月经紊乱、发热的副反应,且治疗周期较长[7]。近些年来中医药治疗HPV感染凭借疗效佳、创伤小且副作用较少慢慢走近人们的视线中,二黄散、保妇康栓、复方沙棘籽油栓、复方莪术油栓等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截断疗法是徐力教授在姜春华教授“截断扭转”思想启发下结合自己临床经验探讨出的治疗疾病的新模式,并将其用于治疗肿瘤相关疾病的临床实践之中。徐力教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总结成一套独特的诊治体系,截断疗法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余有幸跟师抄方学习,大有获益,现将徐师运用截断疗法治疗宫颈HPV感染经验介绍如下。
1 立足于病因病机
中医古籍中并无病毒感染相关病名,但观HPV感染患者多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颜色异常、阴道瘙痒等证,目前临床多将其归为“带下病”范畴。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提到:“带下病者,由劳伤气血,损动冲脉、任脉,致令其血与秽液兼带而下也。”成为了“带下病”一词的出处,并提出带下病责之于正气内伤、冲任受损。《傅青主女科》中有言:“夫带下俱是湿症。”傅山认为湿邪贯穿带下病始终,且后世医家多赞同这一说法,治疗带下病多从湿而治。徐师认为HPV感染致病有内外二因,外因主要是感染湿邪为患,内因则为正气虚弱,并以脾虚为主。脾主运化,脾气虚弱则运化水谷之职失司,水液内停,聚而成痰,或郁而化热,湿热随肝经下注,进而冲任受损,带脉不固,发为此病。在这个过程中,水谷精微得不到脾的运化以致肝失所养,水液停聚而致肝气郁滞,肝肾同源而肾精得不到肝血的补充,“肝肾内损,延及冲任奇脉”,冲任二脉受损益盛,带脉失约。
2 运用截断疗法确立治法治则
2.1 掌握规律,先证而治 “截断”即是在疾病的初起时期准确地判断疾病的发展传变,果断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针对性的方药遏制住疾病的发展势头,以控制病情,掌握主动权[8]。先证而治即在掌握疾病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不仅着眼于当前显露出来的疾病证候,更要依据发展趋势对下一步可能会出现的后续证候进行预估并提前干预,以防疾病出现进一步恶化。先证而治也是截断疗法的核心思想[9]。准确截断疾病发展,做到先证而治,关键在于熟练掌握疾病发展过程及发展规律。HPV感染的病因主要为感染湿邪,又加之脾虚的内因,继而累及肝肾二脏,肝失疏泄,肝肾失养,任冲不固,带脉失约,以致病情日益加重。
2.2 阻截显证 证素即辨证要素,为辨证的本质,是对证候病因病机的表述。证素依据是否现已暴露分为显性证素与潜性证素。显性证素即显证,是目前患者已表现出的,能被医者所辨识到的证素。HPV患者早期就诊时往往症状较少,大多以带下量多、颜色、气味异常等症状为主,而内在脏腑功能失调之象不显。这些显露出的证素主要为湿邪致病之象,因此从湿而治,准确阻截湿邪为第一要务。
2.3 预截潜证 潜性证素又被称为潜证,是指目前患者还未表现出的,但依据疾病发展规律预测到将会出现的证素。提前拦截潜证的出现,化被动为主动,掌握先机,才能提高疗效,改善预后。HPV感染发展到宫颈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至少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10],因此在这段疾病发展过程中,顾护脏腑功能,实为釜底抽薪之妙。同时在发展到癌前病变甚至宫颈癌前,提前确立解毒抗癌的治则也同样不失为一良策。
3 依据截断疗法组方用药
运用截断疗法治疗HPV感染时,处方也相应由三个部分组成:基本方、对症用药及潜证用药。
3.1 确立基本方 徐师治疗宫颈HPV感染时常以四妙散为主方进行加减,基本药物为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苦参、土茯苓、砂仁、甘草等。黄柏为清热燥湿走下焦的常用药,苍术则可燥湿健脾,配伍薏苡仁渗湿健脾,牛膝补益肝肾并引诸药下行,加之砂仁行气调中、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由此诸药相合,湿邪得祛,脾土得健,脏腑得安。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柏水煎剂、薏苡仁油能够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此外,薏苡仁还可以通过促进淋巴的转运,从而增强免疫力以达到抗癌的效果[11-12];苦参、土茯苓具有抗肿瘤及抗炎的药理作用[13-14];同时,土茯苓在体外实验中发现对宫颈癌培养株系JTC226有抑制作用且抑制率在90%以上[15]。
3.2 对症用药 对症用药即针对显证用药治疗,若出现湿浊偏盛,带下量多、色白、如豆腐渣状,徐师常加用泽兰、泽泻、萆薢等利湿化浊;若带下色黄稠,有臭气,常辅以茵陈蒿、栀子、黄连等清热泻火;若出现善叹息、精神抑郁之象,常以柴胡、香附、郁金等疏肝理气;若不思饮食、脘腹胀满则酌情使用枳壳、陈皮、苏梗等;若口干、舌红少苔,则加入白芍、乌梅、山楂等酸甘化阴之品;若病程日久出现脉弦涩,舌有瘀斑,则加用莪术、大血藤、败酱草等活血化瘀之品;若出现失眠、夜寐不安,则用夜交藤、合欢皮等养心安神。
3.3 潜证用药 从潜证用药即预估患者病程的发展及将会出现的证候,药先于证,阻截疾病。主要从调理脏腑、应用抗癌药物并配合引经药的角度选药入方。徐师常在方中加入补脾健脾之品如四君子汤、黄芪、芡实等顾护脾胃,酌情加入柴胡、陈皮疏肝理气,并辅以山药、山茱萸等补益肝肾之品。此外,方中还常配伍以莪术、白头翁、白花蛇舌草、败酱草、龙葵、半枝莲、蛇莓、猫爪草等抗癌解毒之品,所用剂量轻重视患者病情而定,若兼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则需重用抗癌中药,方能提前歼灭肿瘤。同时,徐师常用柴胡、白芍、怀牛膝等肝脾肾引经药预防脏腑受损。
4 病案举隅
王某,女,45岁,已婚,初诊:2018年6月29日。患者2017年6月因带下异常2月余至江苏省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宫颈癌筛查示:HPV分型:高危HPV16(+);TCT示:慢性炎性反应伴鳞状上皮增生。宫颈活检:慢性宫颈炎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曾先后多次在各医院接受中医及西医治疗,均未见明显效果。遂于2018年6月29日起至徐师门诊长期口服中药治疗。患者带下量多,色绿,质浓稠,味臭秽,阴部瘙痒偶作,月经量较少,纳寐尚可,二便调,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带下病(湿热蕴结证)。拟以清热除湿解毒为治疗原则,处方:黄柏、苍术、莪术、鸭跖草、芡实、法半夏、生甘草各10 g,砂仁3 g(后下),重楼15 g,龙葵、王不留行、生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大血藤各30 g,陈皮6 g。14剂,水煎服,每日上午9时、下午15时分服。二诊:2018年7月12日,患者带下量较前减少,阴部瘙痒较前减轻,遂在原方基础上加入土茯苓10 g,苦参10 g,继予14剂。三诊:2018年7月27日,患者带下量减少,颜色较前稍浅,臭气减轻,阴部瘙痒缓解,在原方基础上加入蛇莓30 g,继服14剂。四诊:2018年8月10日,患者带下颜色变淡,臭味较清,偶有口干口苦,在前方基础上加入黄芩10 g,继予14剂。五诊:2018年8月23日,患者诸症消失,带下正常。在前方基础上加入败酱草10 g,继予14剂。患者后继续坚持服用上方加减治疗半年后至江苏省中医院复查:HPV(-)。 TCT:①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②非典型性鳞状细胞,不排除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按:患者初诊时见“带下量多,色绿,质浓稠,味臭秽,阴部瘙痒偶作”,加之相关辅检资料及病理,可辨病为“带下病”,再结合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四诊合参,可见患者下焦湿热较重,证型上辨为“湿热蕴结证”,治应清热除湿解毒。徐师在拟方时以四妙丸(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为基础方进行加减化裁。此方中,苍术妙于燥湿,黄柏擅于去热,生薏苡仁渗湿健脾,徐师在方中加入芡实、鸭跖草以健脾渗湿,砂仁、陈皮、法半夏以疏肝行气,同时还加入龙葵、白花蛇舌草、重楼、鸭跖草等解毒抗癌之品预截潜证。因患者HPV感染较长时间,湿热粘滞日久,气滞加重,瘀血难行,因此徐师在拟方时加入王不留行、大血藤、败酱草、半枝莲等药物,在清热解毒的同时可兼奏活血化瘀之效。二诊及三诊时,患者症状略有减轻,效不更方,徐师继续加用燥湿渗湿的土茯苓、苦参及抗癌解毒的蛇莓,以乘胜追击,歼灭病邪。
5 结 语
徐师继承了姜春华教授“截断扭转”的临床思想,同时又将其融会贯通并发展运用到宫颈HPV感染的治疗之中,且见解独到。徐师认为灵活运用“截断疗法”治疗临床疾病的前提是要对疾病发展过程及规律熟稔于心,关键在于先证而治,如此才能在阻截显证的同时做到预截潜证。徐师在运用“截断疗法”治疗宫颈HPV感染的遣方用药方面,始终纵观疾病发展全过程,将祛湿与扶正、抗癌、引经之药相结合,并根据个体化辨证论治而确定用药轻重,旨在于病情发展可控时及时截断发展趋势,继而掌握主动权,为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