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髂胫束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2021-01-10陈舒影赵仓焕米格玛尔呼奥特根巴雅尔李丽玲庄子锋
陈舒影,赵仓焕,米格玛尔呼奥特根巴雅尔,李丽玲,庄子锋
(1.暨南大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广东 广州 510632;2.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 广州 510630)
髂胫束综合征(Iliotibial Band Syndrome,ITBS)是运动医学的常见病,发病率为1.6%~5.2%[1],以膝关节外侧或周围组织疼痛为主要表现,其疼痛以膝关节屈曲30°左右最为剧烈。目前针对本病的诊疗尚且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和指南,现代医学治疗髂胫束综合征也以保守治疗为主,常规保守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功能锻炼等,其中,药物治疗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和激素为主流。近年来,针灸疗法治疗髂胫束综合征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针灸疗法以其“简、便、廉、验”的独特优势及其无毒副作用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本病的临床治疗。目前国内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针灸治疗ITBS能有效缓解症状并改善膝关节功能,现将针灸治疗髂胫束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常规针刺治疗
陈振等[2]以针刺疗法治疗ITBS,对照组采用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治疗,以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2周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下肢功能指数(LEFS)作为主要疗效指标,结果表明常规针刺治疗均优于口服西药,且治疗组总有效率(91.49%)远高于于对照组(68.08%),说明针刺治疗ITBS在缓解疼痛及改善下肢功能方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其远期治疗效果亦优于口服西药。陈熙水[3]以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为标准,在常规辩证选穴的基础上采用不同针刺角度、方向、深度进行治疗,最终总有效率为100%,表明针刺的方向、角度、深度很大程度地影响了腧穴的主治范围以及针灸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疗效。
常规针刺相对于口服西药而言,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等诸多优势,能够有效规避西药的依赖性、耐药性以及毒副反应。然而,针刺的操作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针刺镇痛的效果[4],因而在操作过程中根据病性虚实、病位深浅来把握针刺的方向、角度、深度,对针灸治疗ITBS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2 针刺结合其他疗法
针刺结合手法治疗。樊家锋[5]将针刺与手法相结合治疗ITBS,针刺以快针强刺激阿是穴为主,配以辩证循经取穴;而手法则以点、按、揉法为主,侧重于放松髂胫束及下肢前后侧主要肌群。结果提示临床总显效率100%。冯云娟等[6]以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为标准,运用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ITBS,总有效率82.6%。总结本病病位在足少阳胆经,针刺治疗上以居髎、环跳、风市、中渎、阳陵泉、膝阳关、鹤顶、犊鼻及阿是穴为主穴,配合推拿手法可以达到疏经通络止痛的效果。
针刺结合物理治疗。赵耀等[7]以VAS评分及LEFS评分为疗效指标,采用针刺配合物理治疗来治疗ITBS,对照组采取单纯物理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的第2、4周,两组各评分均较前有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针刺配合物理治疗和单纯物理治疗均能有效改善ITBS患者膝关节功能,但在早期缓解疼痛方面,针刺配合物理治疗有较大优势,且针灸的早期干预能够帮助缩短病程。梁翎彦等[8]采用针刺配合物理疗法治疗ITBS患者28例。治疗后随访VAS评分、HSS评分(膝关节评分系统)、LEF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说明针灸配合物理治疗能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物理治疗的方式众多。通过加热局部组织能推动患处血液循环;电磁震荡在镇痛的同时能促进炎症物质清除,从而进一步缓解疼痛。推拿按摩手法作用于紧张挛缩的髂胫束则具有疏经通络之功,力专而效佳。手法或物理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针刺疗法,充分发挥了针刺治疗的叠加效应,提高治疗效率,其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手法或物理治疗。
3 其他针刺疗法
温针灸联合手法。李楚健等[9]总结温针灸兼具“针”的刺激和“灸”的热效应,直接作用于腧穴的同时,重新疏通胆经,使气血调和而缓解疼痛,配合手法能使“气至病所”,提高针灸的治疗效果,因此采用温针灸联合手法治疗ITBS患者30例,治疗组的VAS 评分及KSS 评分(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膝关节评分)结果均优于局部封闭对照组。
排刺法加电针。王磊等[10]探讨排刺法加电针治疗ITBS。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治疗,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3%、对照组为80.0%,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随访复发率治疗组(7.4%)低于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排刺法加电针治疗ITBS的疗效优于局部封闭,并且降低复发率及改善远期效果有着明显优势。
针刀。温元强等[11]表示针刀在治疗软组织损伤方面具有良好效果,配合痛点阻滞则能够很大程度上松解组织粘连、纠正组织间异常的张力、帮助消除无菌炎症,从而在短时间内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故用针刀配合痛点阻滞治疗ITBS患者。研究结果显示,疗程结束后30例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总有效率100%。丁谷渊等[12]用中药熏蒸结合针刀疗法治疗单侧ITBS29例,治疗第2、4周患者VAS评分及LEF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药物借助蒸汽的温热效应直驱病所,针刀针刺痛点及局部穴位能起到松解结节、理筋止痛之效,恢复患处软组织之间的平衡。
皮外针。吴毅明等[13]认为皮外针治疗髂胫束损伤,使用光滑棉签段代替常规针具,顺痛点处肌纤维贴敷,使用医用橡皮膏固定。疗程结束后,疼痛症状均得到缓解,活动受限明显好转。皮外针能提高疼痛部位的痛阈,提高局部血管容积脉搏波的幅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祛邪扶正的效果。
火针。吴毅明等[14]认为火针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并具有中枢及周围的镇痛作用,故运用火针治疗髂胫束损伤的患者,以快进快出针法针刺阿是穴及足三里、血海、阳陵泉、梁丘、环跳、委中等穴,不留针。疗程结束后,13例腿部疼痛都明显减轻,活动受限均得到改善。
圆利针结合合谷刺。胡超伟等[15]认为圆利针长于治疗“暴痹”,能平复挛缩的肌肉或肌腱,而合谷刺分别向3个方向针刺,应合脾气,脾主肌肉四肢,便能很好地舒缓挛缩拘急的肌肉,因此运用特制圆利针,选取髂胫束的起点、中点和止点,采用合谷三通刺法治疗72例髂胫束损伤患者。总有效率94.4%。说明圆利针结合合谷刺法能有效平复髂胫束挛缩,缓解髂胫束损伤所致的膝外侧痛。
长圆针。赵玉广等[16]表明长圆针兼具锐性分离和钝性分离的功能,能在缓解肌筋膜紧张的同时无害于正常组织,因而运用长圆针,以解除“横络”卡压为治疗原则,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关刺”或“恢刺”治疗髂胫束损伤,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高于对照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综合疗法
陈子文等[17]用针刺配合理筋手法等综合疗法治疗32例ITBS的专业运动员,联合电针、温针灸、TDP神灯以及理筋渗透手法的综合治疗能够缓解运动员髂胫束痉挛、松解患处黏连并促进炎症消退。最终结果表明,总显效率为100%。说明针刺配合理筋手法等综合疗法能明显改善ITBS临床症状,并帮助运动员尽快恢复系统及高强度的训练。
5 小 结
目前关于ITBS的发病机理仍存在争议,较为公认发病机制主要有“摩擦说”、“压力说”、“力线说”及“肌肉性能说”等[18]。髂胫束综合征属中医“痹证”、“膝痹”、“筋伤”范畴。病因主要是外伤或筋骨劳伤,导致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气血郁滞,气血津液不至其所,筋骨无以为养,不荣则痛。治疗多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为原则[7]。针灸治疗ITBS的方法众多,优势突出,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并各有所长。温针灸兼具针刺作用与艾灸的温热效应,针对临床各类痛证有较显著疗效;电针疗法能够精准掌握刺激参数,可显著提高脑干5-HT含量,达到快速镇痛效果[19]。针刀在治疗慢性软组织疾病方面有极大优势,能够提高损伤的髂胫束组织中生长因子表达量[20],促进组织修复;火针具有温通经络,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之疗效,促进受损组织和神经的恢复[21]。皮外针易于取材,操作简便,能有效提高痛阈,缓解患处疼痛。圆利针及长圆针因其特殊的形态特点,能在直接深入病所、松解粘连的同时又无害于自身组织。针灸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然而对于部分惧针患者,针刺疗法无法体现其优势。目前针灸治疗ITBS仍存在着部分缺陷,例如本病的针灸治疗尚未建立统一规范的辨证分型标准,在不同证型ITBS的治疗上缺乏针对性,难以将疗效最大化。此外,在关于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上,亦存在着如下问题:①临床研究的样本量小,缺少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②缺少统一的纳入标准,研究对象的基线不一致,降低了研究的可信度。③缺乏统一且客观的疗效评价标准,增加了研究的临床异质性。④研究设计欠严谨,临床试验方法学异质性大,增加了研究结果的偏倚等。建议今后多加开展大规模、多中心、设计严谨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以期推动针灸在本病临床治疗实践中的应用,充分发挥针灸治疗的优势,完善诊疗方案,提高临床诊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