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预防和治疗
2021-01-10沈喜刚
沈喜刚
(哈尔滨市阿城区玉泉街道办事处,哈尔滨 150322)
近年来,由于规模养猪场的复养和中小养猪场的兴起,猪传染性胃肠炎呈现多发的趋势,发病率和死亡率双高,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哺乳期母猪、仔猪、育肥猪以及怀孕期母猪患病后的主要症状进行分述,并从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加强免疫预防、及时药物治疗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控措施,旨在为养殖户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提供积极的借鉴,减少疾病对养殖户造成的重大损失。
1 主要临床症状
1.1 生猪及哺乳期母猪
猪传染性肠胃炎疾病存在潜伏期,通常情况下潜伏时间为8 d 左右。患有此种病症的生猪在发病时,多数表现为急性发病,并且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猪在临床症状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别。患病猪通常会在发病之后出现毛色暗淡的情况,伴有采食量下降、精神不振、体温升高以及口渴喜喝水等表现,随着病情的加重,患病猪会出现呕吐以及腹泻等症状,在很短时间内出现明显的消瘦迹象。患病猪偶尔出现喷射状腹泻,且粪便具有恶臭味。如果是哺乳期的母猪患病,会出现乳房收缩以及身体衰弱等状况,严重的情况下,母猪会停止泌乳,并且在乳汁中会携带此种疾病的病毒,容易引发向仔猪的传染。
1.2 2周龄内的仔猪、育肥猪以及怀孕母猪
2周龄内的仔猪一旦患病会出现十分严重的情况,多数因脱水或者饥饿发生死亡,即使部分仔猪经过治疗痊愈,也会因此种病症导致生长发育缓慢。育肥猪患病,很少出现死亡情况,患病猪伴有身体消瘦、采食量下降以及虚弱等症状[1]。怀孕母猪患病通常会在1周的时间内痊愈,且很少出现明显的症状,仅有存在特殊情况的母猪会出现流产。经过对病死猪的解剖及检查,发现在小肠黏膜、胃部以及胃底黏膜等位置严重充血,肾脏表面出现针状出血点。
2 有效预防措施
2.1 为生猪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传播途径有很多,如患病猪的排泄物以及呕吐物等,同时日常食用的饲料及水源存在携带病原菌的可能,将对周边环境产生严重威胁。为了对此病做好防控,避免其出现迅速扩散及蔓延,养殖场的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对内部环境做好清理,尤其在冬季到来之际,需要针对地面以及生猪饲喂使用的器具做好消毒,保证圈舍的干燥及卫生。除此之外,需要保证圈舍内具有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以免细菌滋生及携带病毒的气体扩散。养殖人员应该对圈舍内的温度及湿度做好合理控制,避免因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猪健康产生影响。
2.2 对引种检疫工作严格要求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需要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如果有特殊的需要引进种源情况,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规定开展检疫管理工作。如果发现存在携带病菌的生猪,应该采用隔离饲养的方式,以免对其他猪群产生影响,同时避免威胁周边养殖环境。养殖场需要对当地的猪传染性肠胃炎流行情况做好调查,合理安排疫苗接种工作,在母猪进行分娩之前,2~5周的时间,需要开展紧急免疫接种,利用猪传染性胃肠炎以及轮状病毒二联苗进行注射。此种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此病感染的可能性。同时在此基础上对日常饲喂管理做好改善,保证猪群饲喂中的营养均衡,使其免疫力得到提升。
3 有效治疗措施
3.1 做好圈舍消毒及饲喂管理
养殖场的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猪群的日常监督和观察,如果存在疑似病例需要及时隔离,避免此病发生扩散。工作人员需要针对患病猪使用的器具以及活动区域做好彻底消毒,保证圈舍内部良好的通风条件,通常情况下,利用比例1∶2 000的强力消毒灵进行消毒,使用频率为1 次·d-1,喷洒周期持续3 d,能够获得较为显著的效果。猪传染性肠胃炎疾病在治疗初期需要对患病猪禁食,使其将身体留存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避免毒素在体内堆积。等患病猪出现康复迹象后,逐渐添加饲料,保证投喂的饲料为营养全价饲料,此类饲料具有消化及吸收效果好的特点,对于患病猪的康复而言,有强力的助推作用。
3.2 具体治疗方案
如果患病猪出现较为明显的脱水状况,可用葡萄糖氯化钠溶液进行及时补液治疗,并且给予其足够的清洁水源,同时给患病猪补充适当电解质,缓解其体内的酸中毒现象。通过以上操作可以有效避免患病猪出现其他并发症,将经过治疗的患病猪置于干爽洁净的环境中,促进其快速康复。在患病的初级阶段,可以利用注射抗传染性肠胃炎免疫血清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对于健康仔猪来说,使用一半的量进行免疫血清的注射,起到预防作用。如果有患病猪出现呕吐,可以肌肉注射维生素B1,具体用量为2~5 mL,有效缓解呕吐症状。在后期的治疗过程中,针对并发沙门氏杆菌病以及球虫病等,采用抗菌素治疗方式,可以减小患病猪死亡的可能性。
4 结 语
对生猪养殖来说,为了保证养殖场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需要对猪群的健康提高重视。猪传染性胃肠炎在生猪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临床症状有很多,如精神不振以及采食量下降等,如果得不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会在猪群中发生扩散,不仅威胁猪群的健康,还会对工作人员及周边环境存在不良影响,需要对有效的防治措施做好深入研究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