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MCR模式的多元混合式教学策略研究

2021-01-09张奕晖

科教导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

张奕晖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混合式教学”的内涵不断得到进一步的诠释和丰富,不再是简单的“线上”与“线下”的混合。本文围绕SMCR模式的信息源、信息、通道、受传者四个角度,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技术手段、学生的学习方法与途径、考核与反馈等方面入手,提出旨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学教并重、多元混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SMCR 旅游接待业 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0.041

Research on the Multiple Mixed Teaching Strategy Based on SMCR Model

ZHANG Yihui

(Guilin Tourism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4)

AbstractWith the advancement of China’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after years of reform practice, the connotation of "blended teaching" has been further interpreted and enriched, which is no longer a simple "online" and"offline" mixtu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our aspects of information source, information, channel and receiver of smcr model, starting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technical means, students’ learning methods and ways, assessment and feedback,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take teachers as the guide, and students actively build a knowledge system multiple mixed teaching mode.

KeywordsSMCR; tourism reception industry; mixed teaching

培养学生的創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我国高校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和核心内容。老师们也在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对传统教学中的老师讲解传授知识、学生强化记忆的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并能充分尊重和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进而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和能动性,实现学生自主创新、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

1 SMCR模式

SMCR传播模式是贝罗(D.Berlo)在经典的香农-韦弗传播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信息传播模型,SMCR传播模式将传播过程分解为信源(Source)、信息(Message)、通道(Channel)和受传者(Receiver)四个基本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是由若干因素构成,传播过程的信源、信息、通道和受传者四部分之间的关系共同决定信息传播的最终效果。在教育传播学领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研究的发展,这四部分因素的内涵也在不断的得到丰富和拓展。“教师”“教育信息”“教育媒体与工具”与“学习者”即为教育传播过程的四要素。[1]慕课、微课的建设,翻转课堂的运用成为热点,在课程建设中主要从加强教师综合实力、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注重互动与反馈、关注学习者的潜力与动机多方面进行改革。[2][3]

2混合式教学模式

进入21世纪,国际教育界的教学观念逐渐由原来的“以学生为中心”转向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也发生来了巨大的转变,将以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为主的数字化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方式有机结合,实现更为灵活多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实现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在教育资源上的优化配置和融合,实现互补。依托数字化、网络化丰富教学资源、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与此同时,随着对混合式教学教育理念研究的不断深入,“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何克抗教授指出混合式学习不单单是简单的“线上”+“线下”的混合。混合式教学应该是结合两种以上学习方式的学习,即可以是传统的粉笔黑板学习方式与现代信息化的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方式的结合,也可以是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方式的结合。秉承“有意义传递+教师主导下探究”相结合的教学观念,创新优势互补,形成“学教并重”的新型教学设计。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3旅游接待业课程SMCR实施流程

2018年,在新国标的背景下,“旅游接待业”被列为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并被列为4门核心课程之一。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也在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如何能够做到“有意义的知识传递”?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如何做到能够“自主的构建知识体系”?将贝罗模式引入到本门课程的教学实施中,在每一个知识章节,获得一次完整的内部小循环,教师通过一定的课堂设计和授课技巧,学生既可以是受传者同时也是知识信息的构建和传递者,带着疑问和更大的兴趣自主的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的知识学习,实现整门课程螺旋上升的良性大循环(如图1)。

4旅游接待业课程混合式教学策略

4.1信息源

4.1.1分析前端学情,学生高度参与,师生共同构建信息源

学生对前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基本认知、开展教学活动的保障设施与环境等等都直接影响着最后的教学效果,在课程实施之前对学生的专业认知和个性特征进行测评,在“前端分析”中,对学生的预备知识、学习风格和学习态度进行评定,同时对课程教学需要的外部环境条件进行测评,最后综合形成整体基本学情的分析报告,为后续课程设计提供依据,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活动和教学设计,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

在每一个知识章节,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通过案例、拓展知识引导学生在学习本章节知识点的同时,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提出疑问,进而顺利的导入到下一个章节知识点。学生既是受传者,也可成为信息源。

4.1.2组建教学团队,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实施混合式教学不但需要充分运用云空间技术、建设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设置合理可行的课堂内外运行系统和考试系统,还需要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与此同时,“旅游接待业”这门课程对旅游业的涵盖面较广,从传统到新型再到跨界的旅游业;从基本的管理理论知识到客户关系管理、服务质量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品牌战略管理。这需要教师在具备网络操作技能的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敏锐度。组建教学团队,可以有效的实现时间和专业上的互补,发展和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团队成员整体的教学水平。

4.2信息

4.2.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深化教学内容

在我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旅游接待业”前期的专业基础课程有:“旅游学概论”“酒店管理概论”,后期的专业主干课程有:“旅游目的地管理”“酒店运营管理”“邮轮旅游概论”“酒店客户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酒店服务质量与管理”“酒店品牌管理”等。在这些课程设置里,存在着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的问题。“旅游接待业”作为一门承前启后的课程,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应培养起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认同感,对旅游接待业的主要管理内容、方法和手段有初步的了解和认知,对接待业业态发展的历史、现在及未来发展的脉络有清晰的了解,并具有在旅游及接待领域深入学习的能力及动力。

而教学内容的改革可以说是整个教学改革的核心,教材的知识不应该成为固定模式,应随时将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业态以及旅游研究的新方向和新成果纳入教学当中,课程教学与行业以及社会紧密联系,让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

4.2.2建设教学资源库,搭建多维实践平台

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收集优秀的在线慕课教学资源,同时选择互动信息化平台,实现生生以及师生畅通的在线沟通和互动。

结合旅游的新业态、新形势、新事件,补充整理形成案例库,为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提供资源保障。

完善试题库的建设,考核的方式多样,重点考查学生的知识构建、运用和转化的能力,并结合社会和行业的发展持续更新试题库。

依托学院的实践实训资源和平台,与本地的旅游企业,特别是新业态建立聯系。共同搭建起涵盖传统型旅游业、新型旅游业和跨界旅游业的实践平台。

4.3信息通道

4.3.1丰富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学习能动性

混合式教学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的混合,要对“教”与“学”中的组成要素进行合理选择。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传递为目标,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在线视频学习、在线测试、在线协作学习、材料阅读、在线知识管理、问卷调查等活动以外,还可以开展实践案例模拟、虚拟实验、教育游戏等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来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动性。实现“线上-线下、课后作业-课堂讨论、项目考察-案例分析、实践报告-报告互评”等多维度的信息互通传递渠道。

4.3.2完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有了良好的教学资源和丰富的教学活动,如何进行设计是关键。突破混合式教学传统单纯的“线上”+“线下”的理念,将多种教学要素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在教学活动中,不但有效的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同时根据学生的特征,运用多种的教学技术、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按照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将传统的演讲式教学转变为实际案例模拟、翻转课堂、互动式讨论等多维混合型教学。课堂运行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则从普通的教育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进行学习活动的组织、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不但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和讲授,还要提供针对性强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创设、多样客观的学习评价实施等各个方面,为学生创设积极的、协作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吸收”,帮助学生通过主动的参与学习,积极建构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4.4受传者

4.4.1建立考核机制,多维度的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核

结合信息化平台,设定评价目标,通过在平台的学习、讨论、作业、测试等形成学情分析,便于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安排。同时结合线下的实践、讨论、报告、考核,最终形成教学评价,为下一个教学周期的课程安排提供依据。

课程的考核结合个人、小组团队的形式,即考查学生个人的学习认知、知识转化能力和情况,也进一步强化在混合式教学中强调的互动、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

4.4.2重视教学评价,注重过程中的互动与反馈

学生的认知态度直接决定着下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参与程度和教学效果,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行多样的教学互动和反馈设计,动态监测学生认知态度的变化,保证信息传播过程的顺畅,与此同时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学习以及课堂教学活动中对知识的转化和运用能力,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关注和记录每一个教学单元中学生的学习完成情况以及学习反馈,随时对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进行调整和控制。最终在一个教学周期完成后,将教学评价结果与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对比,形成教学反思报告,为下一个周期的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基金项目:2020年度桂林旅游学院教改基金项目“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的‘旅游接待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2020XJJG020)

参考文献

[1]高子砚,王冠,陆霞.SMCR模型视角下翻转课堂本土化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6):10-13.

[2]唐佳梅.SMCR传播效果优化策略——以国际新闻编译教学为例[J].新闻界,2007(4):169-170.

[3]何克抗.国际上教学观念存在的弊端及原因剖析[J].教育研究,2012(10):150-153.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
自媒体环境下游戏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
基于MOOC的研究生混合式教学的实践
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逻辑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机械制图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赛课网络平台混合式教学在居住空间设计的应用
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