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视域下的大学日语教学策略探究
2021-01-09袁琳艳
袁琳艳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日语教育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工科背景的应用型本科大学日语有其自身的教学特点,要分析、把握并立足本校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教学策略。日语教学法遵循外语教学法的一般规律,大多基于语言学、二语习得的研究成果发展而来,相比而言,认知法和交际法更符合当代培养人才的要求。在把握日语教学法的基础上,还有必要探讨具体的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策略。
关键词 工科背景 应用型本科 大学日语 二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5.035
On College Japanese Teaching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YUAN Liny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1167)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Japanese education ushers in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Japanese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with engineering background has its own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and grasp the reality of the University and formulate teaching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Japanese teaching method follows the general law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and is most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ompared with cognitive method and communicative method, it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On the basis of grasping the Japanese teaching method,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explore specific pronunciation teaching, vocabulary teaching and grammar teaching strategies.
Keywordsengineering background;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Japanes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工科背景下大學日语的教学特点
首先,教学内容应该为培养综合素质的工科应用型人才服务。与英语专业的二外日语不同,二外日语更多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多国语言能力而努力,而大学日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工科专业,比如电力、机械、通信、能源动力等等,这些也是日本较为先进的领域。通过学习日语,让学生了解语言知识只是初级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通过日语这座桥梁,拓宽自我的视野,丰富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制定更为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
其次,教学对象复杂多样。与以英语专业的学生为对象的二外日语不同,大学日语面对的学生群体更为复杂。这是因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本身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第二外语习得经验,而大学日语的学生都属于非语言专业,特别是在工科背景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工科知识为背景的学生,大多对语言学习本身存在一定的抵触,即使很感兴趣,也缺乏系统的训练。之所以选择学习日语,一方面是学校有选课方面的硬性规定,另一方面他们对日本文化的兴趣更大,比如日本的动漫、电视剧、游戏等等。[1]
另外,教学方法有待改善。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教师要改变以往机械模仿老教师、凭借经验摸索着开展教学的传统方式,主动学习新方法、新手段,总结出一套符合当代学生特质的教学方法。
2语言学、二语习得理论的发展与外语教学法的演变
外语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外语教学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语言学,从其演变的历程来看,外语教学法主要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包括以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和听说法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法,以及以认知法、交际法为代表的新兴教学法。新兴教学法的显著特征在于,与传统课堂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同,新兴教学法强调着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2]
外语教学法相关理论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受之影响萌生的是“语法翻译法”。之后20世纪50年代末期,生成转换语法理论取代结构主义语言学成为主流。而行为主义在心理学的主导地位被认知学派所取代,认知法也在外语教学领域应运而生。之后随着20世纪60年代末,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促进了交际法学派迅速兴起,改变了传统外语教学的方向,外语教学从此进入崭新时代。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外语教学法进一步拓宽改革思路,在信息化的推动作用下,不仅心理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领域对外语教学的研究不断深入,而且二语习得也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沉浸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现代化的教学法应运而生。为了更好地将传统教学法与新兴教学法进行比较,以下将每种教学法的利弊之处一一进行总结。
语法翻译法,采用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方式,重读写、轻听说。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语法概念,学生的对词义的理解更为确切,从而提升学生的翻译、阅读与写作能力。缺点在于,学生被动地学习,学习困难的学生易缺乏信心,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不能得到全面培养。
直接法,主要通过大量听和看外语材料,学生边实践边模仿,从而掌握外语语音、词汇和语法,教学中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也不进行翻译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听说方面的外语交际能力。而且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强,但是,难以教授复杂和抽象的语言内容和结构,复杂的概念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讲解,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听说法,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教师全部用外语授课,辅之录音、视频等手段,同时要求学生大量地进行快速反应式的句型操练,使学生通过“刺激→反应”形成反应惯性,并且将正确与错误的语言项目进行对比分析,以克服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干扰。同时,对于难度大、较抽象的词汇或语法,改用学生的母语进行讲解,节约课堂时间。该教学法中的句型操练法对初学外语的学习者帮助很大,但是不利于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过分强调听说,放松了读写。
认知法,反对机械模仿,强调以学生的认知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视语法教学,主要通过有意义的练习达到目的。优点在于,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外语的准确性和得体性。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强调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
交际法,以社会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之前,必须先调查学生的需要。经常采用小组活动或者全班讨论的形式,适合中高级水平的学生。
基于内容之教学法,主要以语法内容为主,克服了过去仅仅注意语言形式而忽略语言内容的弊病。综合多学科用外语教学,外语课仍然有语言基础知识的讲解,便于学生围绕某一专题集中学习。
翻转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根据学习内容,与同学、教师反复进行交流,以扩展新知识。特点在于教学资源可供学生随时学习、反复学习,将学生学习流程进行重构,有效完成二次知识内化,真正实现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资源,而且相对于传统教学,在师生思想交流、观点交锋方面的效果显得略弱。
综合以上可知,以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和听说法为代表的传统外语教学法都致力于从语言内部结构的某一方面来认識语言,并基于此处理语言教学,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而包括认知法、交际法、翻转课堂在内的当代外语教学法尊重学生学习外语的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创造性思维及语言交际能力,因此也更加符合时代要求。
3大学日语教学法与工科背景的融合
3.1要始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大部分工科背景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学生,相比于日语语言学习本身,对日本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更高,同时在日语学习的系统性、自主性、计划性上有所欠缺。因此,大学日语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日语知识和技能,还要使学生提高跨文化理解力,注重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日本文化的内涵、思想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采取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等提高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意识。更要注意引导学生顺利进行文化迁移,在学习日本文化时,使学生形成批判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辩证主义世界观。[3]
3.2要处理好汉语和日语的关系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分析语,而日语属于黏着语。虽然分属不同的语系,但是由于中日两国的交流源远流长,日语的文字起源于汉语,日语和汉语在语音、语调、词汇、品词概念等方面都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有效地处理好母语与日语的关系。基于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有效利用学生的第一语言——汉语的正迁移作用。语言迁移是指母语的影响进入第二语言习得,既包括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等语言基础因素,也包括社会文化及思维模式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认知主义学派主要关注迁移的制约性因素以及迁移的认知准则研究,研究由哪些因素制约迁移的发生和隐退。在日语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母语对日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注意汉语对日语的干扰。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母语对日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在正迁移作用方面,日本的文字源自汉语的汉字草书体和偏旁部首,日语单词的发音也是由古代传入日本的汉语单词的发音演化而来,因此在启蒙阶段,可以利用日本文字和语音的相似性帮助学生降低畏难情绪,加快入门速度。同时,很多学生的第一外语应该是英语,因此日语及英语的比较也不容忽视。日本人在明治维新以后加速欧化进程,同时吸收了大量欧美的外来语,尤以英语居多,因此在学习外来语词汇时,教师也要关注英语学习对日语学习的迁移作用,使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果。[4]
努力克服母语的干扰作用。汉语和日语的相似性可以为中国的学习者带来便捷,但同时也有困扰。首先,日语文字中虽然也有汉字,但是有些汉字的语义与现代汉语截然不同,容易使学生望文生义。例如:「大丈夫」「娘」「先生」等。此外,日语中的长短音、促音、浊音等发音是汉语所没有的,导致初学者在学习假名发音时往往容易混淆。另外,汉语的语序与日语的语序也截然不同,日语是“主宾谓”,汉语是“主谓宾”,对于习惯了汉语思维的中国学生来说,语言思维的转换也是很大的难题。另外,日语的句子成分在句子中的作用和地位是由助词决定的,不像汉语是由语序决定句义,中国学生在组句过程中总是容易漏掉助词,或者用错助词。由此可知,学习者对于语言规则的认识、掌握、熟练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母语的强烈干扰。此时,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排除母语干扰方面要选择好的材料,合理分配时间,安排好教学重点,精心设计练习体系,授课时重点提醒,但也要注意时间分配,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5]
3.3具体的教学策略探讨
语音教学策略:(1)假名教学法:按照“先听,再说,最后写”的程序认读,同时利用教学软件辅助认读,最后引导学生采取互动式学习,例如同学间互相纠错等,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加学生记忆内容的短时复现次数,加深记忆。(2)直接模仿法:选择准确、清晰的音频,指导学生事先准备好小镜子等道具,让他们发音时观察自己的口型变化、舌位是否准确。例如,在教授促音与拨音时,可以参考唱歌时的“击掌、打拍子”法,帮助学生体会日语的音拍节奏。另外,要杜绝学生使用汉字去标注假名的发音。(3)分析模仿发音:对于汉语中没有的、光靠听难以分辨的语音,通过文字说明介绍发音规则,边讲解规则边模仿。比如汉语的“送气音”与“不送气音”,与日语的“浊音”“半浊音”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词汇教学策略:(1)直观释义或对译法:适用于初级阶段日语教学,利用图片或者演示来解释词汇意义,或者将日语词汇翻译成汉语。(2)日语释义法:适合有一定基础的日语学习者,通过查阅日文原版工具书,对照日语注释和例句来体会。(3)追溯词源法:针对一些难以理解或者记忆的词,通过追溯词源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语法教学策略:(1)由词法带句法教学:适用于惯用词组、惯用句型,分析时要有根据,查找原文词典,增强准确性。(2)在理解词汇的基础上记忆语法规则,这是由于日语语法是由词法、句法和修辞构成的。以格助词为例,日语属于黏着语,格助词则起着黏着剂的作用。往往一个格助词却有着种类繁多的意义,为了避免学习者混淆误用,可以从认知方面引导学生,使学生牢记每个格助词最核心、最根本的意义,进而在此意义的基础上发散思维,达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用法的目的。
4结束语
总之,为了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推进大学日语教学改革,我们应该立足于本校实际,遵循外语教学法的一般规律,制定出适合本校大学日语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要进一步强化高水平日语教学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日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日语人才。作为日语教师,今后应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立足于自身岗位,更加深入探讨适合本校、本专业、本学科的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2019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二语习得视域中的日语格助词ニ、デ、ヲ”,编号:2019SJA2260
参考文献
[1]傅玲玲.應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二外日语课程学习现状的实证研究[J].艺术科技,2013.26(04):282+289.
[2]王琪.日语教学理论及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7.
[3]刘军.应用型本科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改革[J].文教资料,2018(13): 238-240.
[4]彭贞.基于日语特点的二外日语教学质量提高的探索与实践[J].蚌埠学院学报,2016,(02):106-110.
[5]李娜.浅谈应用型本科院校日语教学方法[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2.6(0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