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量词“个”使用偏误分析及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策略
2021-01-09王重阳王建民
王重阳 王建民
摘要本文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用例来源,归纳留学生量词“个”使用过程中的偏误类型,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以阶段性和多维性为核心的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策略,以期为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 量词“个” 偏误类型 偏误原因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5.023
Error Analysis on the Use of Quantifier "Ge" by Foreign Student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of Quantifier in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WANG Chongyang, WANG Jianmin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24)
AbstractTaking HSK dynamic composition corpus as the source of use cas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ypes of errors in the use of quantifiers "Ge" by foreign students, analyzes the causes of errors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puts forward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quantifiers in Chinese as aforeignlanguage with phased and multidimensional as the core, in order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and suggestions for quantifiers teaching in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Keywordsquantifiers "Ge"; error type; error reason; teaching strategy
0前言
量詞是留学生使用汉语时出现偏误最多的词类之一,其中量词“个”的使用泛化最为常见。一些留学生甚至把量词“个”视为万能量词,搭配名词时,常常选用“个”来填空子,造成偏误,根据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数据所示,量词“个”出现的总频次为34990次,其中错误频次1514次,按错误频次排序,“个”在2500个常用字中位居第五,量词中位居第一。
正如有的留学生反馈量词“个”虽然常用但又不好用。本文尝试以留学生量词“个”的使用为研究对象,选取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量词“个”的用例,每条用例后均注明考生国籍和考试年份,归纳偏误类型并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以期为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与建议。
1量词“个”的偏误类型
语言偏误是语言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目的语如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规律性的、成系统的错误。留学生量词“个”使用偏误主要表现为遗漏、误加、误用三种类型。
1.1量词“个”的遗漏
量词“个”的遗漏指的是规范使用时应当用量词“个”的用例,因使用者原有的语言习惯或考试时的疏漏等原因,出现的漏用量词“个”的情况,如以下三个用例所示:
(1)母亲为了两女儿光明的前程,不辞劳苦,日夜工作。(泰国,2001)
(2)现在的我已经迈(过了)40多冬天。(泰国,2001)
(3)前天听一个刚从国内回来的朋友说,上月,爸爸动了手术。(巴基斯坦,2001)
例(1)中的名词“女儿”前应加上“个”,规范的表达为“两个女儿”。例(2)中“40多冬天”的“冬天”前应加上量词“个”,规范的表达为“40多个冬天”。例(3)中“上月”的规范表达应为“上个月”。
1.2量词“个”的误加
量词“个”的误加指的是规范使用时不应当使用量词来搭配的用例,使用者因为第二语言学习中的语言习惯等原因,加上量词“个”与名词搭配,如以下三个用例所示:
(4)来华以后,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学汉语一个半年了。(韩国,1993)
(5)因为第一个印象只会留意对方的外表,对方是否长得美。(美国,2005)
(6)我也深信这是人与个(人)相处的基础。(新加坡,
2001)
按照规范的汉语表达,例(4)中“半年”前不应再加数量短语修饰,为避免歧义,如果学习的时间是半年,应该去掉定语“一个”;如果学习的时间是一年半,则需去掉量词“个”并变换“半”“年”的位置。例(5)中规范的表达应为“第一印象”,不需要加量词“个”来修饰“印象”。根据留学生作文的上下文语境,例(6)中的规范表达应为“人与人”,应当把“个”修改为“人”,这一用例也是“个”的误用。
1.3量词“个”的误用
量词“个”的误用指的是规范使用时需要加上相应的量词与名词搭配的用例,但使用者因为第二语言学习中的语言使用习惯或学习策略等原因,直接选用量词“个”与名词搭配,造成偏误的情况。如以下四个用例所示:
(7)“汉语”这个语言听起来觉得很好听,尤其是汉语的语调。(韩国,2001)
(8)个人性情随和,身体健康,没有不良嗜好。(中国,
1993)
(9)比如你在个公司工作,领导让你做一件事。(越南,
1999)
(10)这就是说我对每一个事都有自信心。(韩国,1995)
例(7)中修饰“语言”的量词不应该是“个”,应选择“种”,因为“种”表示种类,在语境中更合适,也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例(8)中表示自称的“个人”恰当表达应为“本人”。“个人”多用于正式场合发表意见,如:个人认为这个办法是非常合理的。“本人”常用于说话人指自己或当事人自己。
“数词/指示代词+量词+名词/动词”,是量词的常见用法。例(10)中“每一个事”的量词改为“件”会更为恰当,因为“件”是专门用于修饰个体事物的量词,比“个”更有针对性,也更符合上下文语境的要求。
2量词“个”偏误原因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对偏误成因进行归纳和分析,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针对性,从而减少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过程中偏误的出现,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造成留学生量词“个”使用偏误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
2.1母语负迁移
“母语”主要指留学生的第一语言,“负迁移”又称“干扰”,指不利于语言学习的干扰因素。“母语负迁移”指的是留学生学习第二语言时,倾向于将第一语言中原有的表达同一意思的语言形式迁移到目的语中,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干扰,进而产生偏误。如巴基斯坦的第一语言主要为乌尔都语,属于印欧语系,没有个体量词这一词类。表示时间概念时,没有使用量词来修饰时间名词的用法,但第一语言中的使用习惯被巴基斯坦的汉语学习者迁移到汉语的学习中,因此出现了上文例(3)中“上月”的偏误。
2.2目的语规则泛化
目的语规则泛化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发展性偏误,造成这种偏误类型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语言规则本身存在泛化,如汉语中个体量词“个”使用的泛化现象,一些新兴名词多选用“个”来搭配,如“一个空间站”“一个APP”等,不少留学生常常发出疑问,为什么汉语多用“个”?二是学习者对语言规则的认识和使用存在不恰当的泛化,如留学生经過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和语法练习后,多数都掌握了量词的基本使用方法“数词+量词+名词”,同时了解了“个”作为通用个体量词,可以和多数名词搭配的常见用法,之后的汉语学习过程中,或是在没有掌握目的语的使用实际,公式化地给所有数词和名词间都加上“个”,如例(4)的“一个半年”,例(5)的“第一个印象”。或是遇到名词需要搭配量词,便会先入为主地带入“‘个’是万能量词,可以用来填空子”的印象,用“个”来搭配,如例(7)的“这个语言”。
2.3学习环境负影响
学习环境的负影响又称“训练偏误”,主要指由于教师讲解和指导不到位、教材或教科书编写不恰当、教学资源和环境不理想造成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和使用上的偏误。
如对外汉语长期进修教材《发展汉语》,按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学习阶段划分,每阶段分上下册,配有相应的“发展汉语”“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等教材,基本上可满足不同阶段留学生的对外汉语学习和教学需求。以《发展汉语》(高级汉语上册)中《孤独的晚餐》一文为例,先是对量词“通”的生词进行简单注释:
通(量)用于话语等。
后又对含有“通”进行重点解析并列举了五个例句。
“通”,量词,勇于“说、骂、批评、闹”这类表示语言行为的动词后面或者前面,相当于“番”,前面的数词为“一”。
虽然后面的重点解析注明词义,说明用法,举出例句,比较详实,然而并不完全准确。首先,词义上,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通”的第一个释义是用于演奏锣、鼓等打击乐器。再者,“番”作为量词,有三种释义,第二种“用于心思、言语、过程等(数词限于‘一’‘几’)”,与“通”相近,但并不相当。最后,“通”前的数词不只限于“一”,“几”“两”等其他数词也常有和“通”搭配的用例出现,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量词“通”和实际数次搭配出现的用例较少。如:
今晚打了几通电话。(网络)
他居然接了两通电话。(微博)
你说你拨了十二通电话。(琼瑶《问斜阳》)
教材或教科书编写的不准确,来自不同国家的学习者学习对外汉语的环境也不尽相同,虽然都来到中国学习语言,但是选择的学校或者学习形式不同,如有的留学生选择的对外汉语速成教学班,有的留学生就读的是面向长期学习者的专门的语言学习学校,相应的学习环境、教学资源乃至师资力量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任课教师对对外汉语语法的掌握情况及对量词教学的重视程度有所差异,这些学习环境方面的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留学生量词“个”使用的偏误。
2.4学习策略负影响
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所展现的学习态度及倾向选择的学习方法等一系列行为方法被称为学习策略。负向的学习策略如掩盖策略、回避策略等,往往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制约留学生对外汉语学习和运用水平的有效提升。
第一种偏误类型量词“个”的漏用,一部分原因是留学生对量词“个”使用规则掌握不到位,再加上第一语言中没有使用量词搭配名词的语法习惯,便采取回避的学习策略,语言运用过程中不使用量词“个”或其他量词搭配名词,如上文例(3),直接选择将印欧语系常见的“修饰语+时间名词”用法套用到汉语的表达中,遗漏掉量词“个,”形成“上月”的偏误情况。另一种偏误类型量词“个”的误用,一部分原因是处于高级汉语学习阶段的留学生,为了遮掩自己对其他专用量词掌握不充分的情况,而根据自己前一阶段学习量词形成的量词“个”是万能的填空子量词,可以搭配任何名词的固有印象,而选择使用量词“个”搭配用例中的名词。如上文例(7)和例(10),搭配名词时,并未细致考虑名词的特点及语言环境的要求,直接使用量词“个”,造成“这个语言”“每一个事”这样不符合语境的偏误情况。
3对外汉语量词的教学策略
3.1教材编写通用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现行的对外汉语教材种类繁多,仅以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为例,综合类通用型教材有《新实用汉语课本》《发展汉语》《汉语教程》等10余种,基本能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学习水平的中文学习者的学习要求。但是不同教材对量词教学的侧重点不一样,对于示例量词的解释和用法也不尽相同。
如《新实用汉语课本》(阿拉伯语版)中直接把量词教学安排在第八课《你们家有几口人》语法教学部分的第二个知识点“数量词作定语”,量词知识点教学的起始阶段考虑学生学习效果将其和数词结合进行教学及练习,并未将量词单列进行更加深入的讲解是合理的。但是在该教材的第十二课《我会说一点儿汉语》中又涉及量词“一点儿”,在语法知识点中并未提及。如果这一课将量词知识点适当扩充,进行更深层次的讲解和练习,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会起到针对性的指导和提升。如何将教材编写知识点的延续性和针对性有机结合,是对外汉语量词教学及教材编写需要研究与解决的课题。
3.2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有效的教学应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对外汉语量词教学也应遵循这一规律。不同对外汉语教师对汉语教学语法的掌握和认知程度不同,上课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也有所差异,以对外汉语线上教学为例,多数教师倾向选择任务驱动型为主的教学方法。而留学生汉语学习层面,多数留学生展现的是积极的学习状态,认真主动参与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和同学完成语言练习和学习互动。但是仍有部分留学生因学习水平差异或采取回避的学习策略,对语言的学习和练习没有那么积极主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与思考的机会,发挥留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在教授泰国学生过程中,初步掌握量词的基本特点后,可以让学生结合泰语的特点,比照两种语言中量词的相似点与区别,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3.3量词教学有侧重、分阶段
与其他重点语法知识一样,量词的教学与练习应贯穿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阶段。
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重点学习量词的语法特点、熟练掌握“数词/指示代词+量词+名词/动词”的用法;重点掌握5-10个常用量词的用法,如“个”。教学方法主要选择示例法或实物教学,如“块”,“一块面包”“一块砖”。学生练习侧重点是强化掌握量词使用的语法要求,掌握“个”“块”等常用量词的使用。
中级阶段:中级阶段需要让学生了解“个”虽然是使用范围最广的量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名词都可以与“个”搭配,需要根据名词的特点和语体的要求来选择适配的量词。教学方法主要选择对比分析法,学生练习侧重于相近量词的对比和分析,掌握不同量词的语义特点和使用范围,如“棵”与“颗”,“副”与“幅”。
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高级阶段,重点需掌握具有文化含义及临时量词的使用。教学方法主要选择语境分析法,学生练习侧重点是通过阅读及写作的练习,充分掌握不同语境下量词的使用,掌握量词的文化含义和色彩意义。如“一抹红霞”中的“抹”“一脸茫然”中的“抹”和“脸”。
3.4教学资源线上线下相补充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世界范围内学习汉语的需求和热情持续提升,新冠疫情的出现给以传统面对面教学形式为主的对外汉语教学带来巨大挑战。许多孔子学院、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和对外汉语教学机构改革教学模式,大力推进线上对外汉语课程建设,借助新兴的线上课程平台,一方面丰富线上教学资源,进行对外汉语线上精品课程建设,一方面引进先进师资力量,完善对外汉语线上教学队伍,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已有30余所设有海外孔子学院的國内高校招聘对外汉语线上教学教师。
与之相应,汉语量词教学也应进入相应的教学资源建设序列,纳入对外汉语语法学习专题,录制线上微课、精品课,辅之以对外汉语教师线上的教学与指导,配套相应的线上练习和反馈,对应汉语学习者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需求,同时,丰富汉语语言文化知识类微视频资源库,作为教学资源的补充,实现对外汉语量词教学资源线上线下相补充。
因研究能力所限,本文选取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量词“个”的偏误用例,仍是选择部分用例进行归纳分析,同时该语料库所选取的语料的时间为2000年前后,时效性稍显不足。今后的研究重点将侧重对该语料库中所有的相关偏误用例进行详尽的归纳及数据整理,以期得出量词“个”使用偏误类型的具体数据,并结合当前留学生汉语学习中量词的实际用例,为对外汉语课程建设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提供详实可依的参考。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历时视角下量词‘个’与名词搭配情况研究”(项目编号:HB18YY036)
参考文献
[1]林霞.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量词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2]施艳婷.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泛化现象的偏误分析.现代语文,2010(11).
[3]齐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5.
[4]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第三版).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