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课程学习进阶的优化路径

2021-01-09周苏平

科教导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学习进阶校本课程

周苏平

摘要学习进阶也称学习进程,是对学生在各学段学习同一主题概念时所遵循的连贯的、典型的学习路径的描述,一般呈现为围绕核心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相互关联的概念序列。“校园植物笔记”是楚门中心小学开设的校本课程,课程依托校园自然环境为载体,以“笔记篇、活动篇”铺开。课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笔记篇”的低阶学习为起点,向“活动篇”的高阶学习推进。

关键词 学习进阶 校园植物笔记 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4.039

Optimization Path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Learning

——Take "notes on campus plants" as an example

ZHOU Suping

(Zhejiang Yuhuan Chume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Yuhuan, Zhejiang 317699)

Abstract: Advanced learning, also known as learning process, is a description of the coherent and typical learning path followed by students when learning the same subject concept in each learning stage. It is general? ly presented as a series of simple to complex and interrelated concept sequences around the core concepts."Campus plant notes" is a school-based course offered by Chume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The course relies on the campus natural environment as the carrier and is spread out with "notes and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the course starts from the low-level learning of"notes" to the high-level learning of "activities".

Keywords: advanced learning; Campus plant notes; school-based course

學习进阶也称学习进程,是对学生在各学段学习同一主题概念时所遵循的连贯的、典型的学习路径的描述,一般呈现为围绕核心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相互关联的概念序列。目前科学教育中结合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六个认知目标分类,将知识、理解、应用定为低阶学习,而分析、评价、创造则定为高阶学习。

“校园植物笔记”是我校从2016年9月开设的校本课程,课程依托校园自然环境为载体,以“笔记篇、活动篇”铺开。课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笔记篇”的低阶学习为起点,向“活动篇”的高阶学习推进。下面是笔者这几年就本课程学习进阶优化路径的几点实践。

分层内容构建进阶目标

1.由浅入深,确定内容模块

课程分为“笔记篇”和“活动篇”两个模块,清点校园植物,选定植物,确定了“笔记篇”的教学内容及每月实践活动,安排认识18种植物和5个与植物相关的活动(见表1、2),这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以观察校园里的植物,查找植物资料,做植物笔记或植物图鉴。

“活动篇”是在“笔记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学生在“笔记篇”的观察、实践的起点上,根据自己提出的驱动性问题开展项目活动。根据学生提出的驱动性问题(见表3),确定了9个项目活动的主题。这些主题是学生制作植物笔记、图鉴时,通过横向比较、纵向推理,在交流互动中最后确定的。

这两个模块内容是递进式的,“笔记篇”学生认识植物,了解植物,停留在信息收集等浅层的知识概念,属于低阶学习,但也是必要的。有了“笔记篇”的学习铺垫,学生很自然就提出了高阶学习“活动篇”的活动主题,课程分层内容水到渠成。

2.从总到分,确定进阶目标

根据这两个模块所指向的学习内容,我们确定以下课程总目标:

(1)认识校园内的大部分植物,制作自己观察基础上的植物笔记。

(2)通过查阅资料、观察等方法开展具有本课程特色的项目活动。

(3)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索、反思和创新精神。

(4)亲近大自然、喜爱植物,认识生物多样性、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植物、记录植物,在观察能力中提出问题,开展相关的一些实践活动,属于“低阶学习”,主要在“笔记篇”中实现。目标(2)(3)指在“活动篇”的项目学习中引导学生在“笔记篇”观察植物基础上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在总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对“活动篇”目标提出进阶要求: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实证能力、理性思维、创新精神”四大核心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开放的问题为主线,以项目为框架,引导学生在校园植物的项目探究中不断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四大素养在哪些环节实现,都做了更细致的设置(如图1)。

3.横向贯通,合力达成目标

横向贯通就是把与某一知识点具有内在同类特征的相关内容整合成一个知识整体,重在突出知识结构间的横向关联性,提升学生比较、类比、创新等思维能力的发展。“笔记篇”和“活动篇”内容虽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安排不同的进阶内容,但两者是贯通的,低阶学习由此及彼地连接到高阶学习。

如“笔记篇”每月实践活动安排中的制作叶脉,学生制作时发现不同的叶片、不同的肥皂水浓度做的叶脉精致程度都不同。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提问、思考,并提出几个驱动性问题(见表3),又由这些问题衍生出两个项目活动主题:不同叶片制作叶脉书签的研究;不同浓度肥皂水制作叶脉书签的研究。他们经过不断追问、查寻资料、反复试错,开启了“制作精致叶脉书签”的项目活动,这和他们原来在教师的指导下仅动手制作叶脉书签比,实现了由简单操作向思动结合的精细制作的迈进。

探究方法建立进阶学习

1.跨学科融合促进进阶学习

校园植物笔记是基于STEAM的理念开发的,是一种跨学科学习方式,强调通过学科间不可分割的联系达到融合理解。多科融合的情境中,学生将校园丰富的植物和已掌握的信息进行整合与归纳,形成生命个体的经验知识,活化思维认知,将思维原本的“固态”的知识融合为“流动”的状态,推动思维由点到面的发展,打通了从低阶学习到高阶学习的通道。图2是“笔记篇”的学习流程。

2.问题驱动走向高阶学习

“活动篇”以项目化学习铺开,活动流程为:确定主题—优化计划—实施项目—成果展示—项目总结。活动的主题根据学生自己提出的驱动性问题确定,有一定的随机性和生成性。

高质量的驱动性问题是学生有兴趣、有动力去探究且真实、有意义的问题。我们利用校园创设真实情境:带学生搜寻植物、观察植物、记录植物,绘制校园植物分布图,创设提出驱动性问题的情境。

绘制完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先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初步梳理:剔除重复的、无用的,再选择适合、特想要研究的,全班交流。再次梳理问题时,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把“观察事实+为什么”直奔答案的提问模式转化为有具体探究过程“怎么样(什么样)+观察事实”的问题模式。

在绘制过程中学生兴趣是浓厚的,提出的问题是基于自己真实发现、有意义的、内心迫切渴望得到解决的,他们求解问题的思维此时达到了高峰。从学生的兴趣点构建起点问题,有效地构建了从低阶到高阶的问题驱动结构。

3.有效监管,夯实进阶学习

活动监管是对项目学习活动的微观控制,保障项目顺利开展、完成。监管设计集中在监管规则的设计上,主要包括:项目活动进程的安排;项目学习小组的协作状况的反馈;规定奖励和惩罚的行为。

我们团队从这些方面的设计来监管项目持续地实施:签订团队合约,借守诺来约束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借安全感支持学生;家校联合,借监督来催促学生;经常阶段性总结,借物质、精神奖励激励学生。

如“探究pH对绣球开花颜色的影响”项目中,因为突然的降温使一些绣球花死掉,有些学生就想放弃,这时教师推出家校联合,鼓励学生:用什么方式可以让绣球花得到温暖?学生联想到大棚蔬菜,小组合作用塑料薄膜给绣球花做了个温室,保住了绣球花,使得项目得以继续实施,学生据此项目所撰写的小论文在市创新论文中获一等奖。同时,这个意外使学生又衍生出新的项目“如何给绣球花保温”。

项目活动的开展需要深入持续的探索,需要调动所有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公开成果。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更需要坚持,保障项目学习进程有序推进。

审思评价提升进阶能力

1.依托PISA评价体系

國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以全球教育发展的站位,关注的不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素养的发展状况。教师可以依据这一评价理论体系制定促进高阶学习的评价测试点(见表4)。

“笔记篇”作品主要以文字或图等形式展现,对其评价维度注重科普性、文学性、审美性的结合。“活动篇”成果,多用展板、模型、表演、实验或以PPT、演讲等方式呈现,注重考查成员思辨能力、应答能力,以及每个成员对项目的了解、参与程度、生成创造性想法、实施过程中的改进想法等。如“寻找环保的方法替垂丝海棠除虫”项目组的计划(见表5)。

对比初稿、优化稿及优化说明,可以依据制定的评价体系去测评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让思维发展路径可见。

2.全程多元评价模式

制定覆盖全程的多元评价模式推动进阶学习,每个环节都对学生的表现性过程进行评价。注重评价形式的多维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总结性评价,依评价主体的不同可分为自评、他评、师评、集体评、家长评、校外专家评。

对学生的表现性过程进行评价,包括:一是方法交流,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哪些好的方法,有什么收获;二是情感体验交流,如在项目实施中是否积极主动,与伙伴合作时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三是问题困惑交流,如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还有没有其他改进的方法;四特别重视事后反思评价,分自我评价反思和小组评价反思,如在实施过程中生成多少多样化的想法,提出了哪些创新性想法,修正了哪些想法等。如在“项目总结”时学生会根据每个项目评价中的反思进行整理,反思整个项目过程中得失及反思后的补救措施。在评价反思中思维的严谨性、分析能力等都在提升。

3.兑换币评价机制

保证进阶学习源源不断的生命力,除了前几种评价方式外,还辅以兑换币为依托的评价机制。兑换币是学生自我设计,个人展示,全体投票,一起修改。兑换币分为基础币、提高币、创新币。

这些评价方式能有力地促进学生投入项目进程中,不断向高阶学习迈进。

猜你喜欢

学习进阶校本课程
基于核心素养立意的物理考试评价和启示
浅谈高中物理力学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
科学方法在物理核心概念学习进阶中的作用
关于“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的中观教学设计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物理习题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