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运用新媒体弘扬和传播革命精神研究

2021-01-09王兵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革命精神新时代新媒体

王兵

[摘 要]驾驭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革命精神传播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其时代感和吸引力,已成为当前革命精神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任务。新时代运用新媒体弘扬革命精神存在亟待提高的几个方面:对如何有效地运用新媒体宣传革命精神的认识不太全、不太深;人才培养机制、网民参与机制等需要进一步健全;运用新媒体推进革命精神大众化和正面舆论引导有待进一步加强;弘扬传播革命精神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良倾向。当前,我们要更好地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强大表现力,拓展革命精神传播平台,丰富革命精神传播形式,以更鲜明、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大力弘扬和传播革命精神,推广革命精神,營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空间。

[关键词]新时代;新媒体;革命精神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21)06-0124-06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是党艰辛而辉煌的历史见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因为“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1]。关于如何传播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他要求要“用史实说话,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1]。在传播载体方面,党中央高度重视新媒体,强调要用新型的、高端的网络媒体来宣传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来宣传我们的中国梦,来宣传我们的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明确提出,党在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要永远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当前,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新时代弘扬和传播革命精神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兴利除弊,以多元化、生动的表现形式弘扬和传播革命精神,并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空间,已成为一个重大而又现实的课题。

一、新媒体对弘扬和传播革命精神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优先网络、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2]P2,其主要的表达渠道是微博、博客、论坛、视频网站等。相对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平台不仅拥有传统媒体的一般功能,还具有覆盖面广、信息量大、交互性好、实效性强等独特优势,提升和延伸了媒体平台的功能与应用。作为一种信息资讯的传播载体与信息交互手段,新媒体逐渐成为了大众群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新媒体已然成为信息传递与信息交流的主要媒介形态,这必然对传统革命精神传播方式带来机遇和挑战。因此,如何驾驭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革命精神传播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其时代感和吸引力,已成为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新媒体快速发展为新时代弘扬和传播革命精神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深挖革命精神内涵是弘扬和传播革命精神的基础,打造网络革命精神品牌是弘扬和传播革命精神的重要体现。首先,新媒体平台开辟了弘扬革命精神的广阔领域。相较于传统的革命精神弘扬方式,新媒体凭借其快速的传播速度、大量的信息资源以及广泛受众范围等优势,可以充分运用微信、微博、视频、论坛等多种手段展示革命精神,及时将相关内容发送出去,以便于了解群众的反馈信息和解决他们的合理诉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他们对改革开放以来的革命精神有所认知,但对艰苦卓绝的革命、建设历史“不在场”,因此对那段革命精神发展史不甚了解。不过,他们熟悉和熟练使用新媒体技术,运用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部分。近些年,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革命精神弘扬效果显著。从国家层面来看,已开设了多个主流革命精神宣传网站。如共产党员网专门就建党以来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等多种革命精神进行展示,从精神内涵、精神介绍、意义解析、纪念场馆、影音记录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革命精神。从地方层面来看,各地依托干部学院、党校等网站来宣传革命精神的内涵、价值、故事与红色纪念馆的相关情况,并把革命精神的研究及时发布。其次,新媒体为弘扬革命精神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形式。过去,弘扬革命精神主要以历史文物、理论著作、文艺作品为载体,其不可避免地带有“传教”或“陈旧”的元素。这就要求革命精神弘扬内容的设计必须融入一些前瞻性的,易于被大众所理解接受的元素。新媒体通过前沿的技术有效地将文字、视频、图像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融合在一起,将需要传播的内容更生动而直观地呈现。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贴近和满足受众的需求,加深受众的理解,提高受众的兴趣,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再次,新媒体的交互平等性营造弘扬革命精神的良好环境。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交互,不仅是一种“观看”的体现,还是一种“使用”体验,表现为“输出—输入—反馈—输出”的过程。新媒体交互平等性为人们信息交流和表达意见提供了平台,吸引社会各界和群众参与到弘扬革命精神中来。调查研究发现,全国有的地方城市通过建立基层理论宣讲微信微博平台,依托全媒体矩阵的融合传播,采用现场问答、网络直播、评论转发、网络投票等方式,实现场内场外、线上线下即时互动传播,达到了几何级数弘扬革命精神的受众覆盖面。譬如,2016年,新华社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推出了《红色追寻》网络直播栏目,立足于移动互联网触媒,采用了青少年喜爱的网络直播的形式,通过三位年轻人的亲身追寻,鲜活而互动地再现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该网络直播栏目不仅囊括了网络直播特有的互动性与实时性,还依然保持一档栏目应有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远远超过了预期的效果。

(二)新媒体快速发展为新时代弘扬和传播革命精神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挑战

由于新媒体传播与革命精神两者自身都具有特殊性,革命精神在运用新媒体弘扬过程中面临着多方位的挑战。一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冲击了受众对革命精神的价值认同。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途径主要是一种单向性、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方式,直接流向大众群体的速度和广度都受到一定制约,因而历史虚无主义对大众的影响力相对较小。而随着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历史虚无主义观点更直接地、全方位地传播到大众中。他们利用门户网站、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阵地,打着“重评历史”“重新还原历史”等旗号任意拼接、裁剪甚至编造党和国家的历史事件。这些言论具有广泛迅速的传播面和很强的迷惑性,极大地干扰和弱化了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的集体记忆,影响了大众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价值认同。二是信息“碎片化”容易削弱受众对革命精神内涵的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为了方便大众的阅读,网络上发布的有关内容有的比较简短,缺乏理论深度和逻辑分析,甚至有的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而用娱乐化的传播内容。我们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具有深层的逻辑和意蕴丰富的内涵,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道德品质,试想,如果在构建传播信息内容的同时追求短平快以及娱乐等方面,这就会导致与我们党传播革命精神的初衷不相符,不能彰显精神的真实意蕴。三是舆论“去中心化”挑战了革命精神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当前,革命教育工作者的群体包括党委宣传部门、高校思政课教师、党校以及基层理论宣讲队伍等群体。随着基于人际传播的新媒体应用,向传统的革命精神教育手段的主导性和权威性提出挑战。因为这不同于传统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语境,新媒体舆论传播呈现出“去中心化”特征,即在这样的舆论场域内任何个体都有发表意见和制造舆论的机会。舆论“去中心化”既激活了大众的社会参与意识,也影响了大众的思想和价值观。在一个人人拥有麦克风的时代,如何将革命精神融入到大众的思想观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和培养正确的信息鉴别能力,成为当前革命精神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使命。

二、新时代运用新媒体弘扬和传播革命精神存在亟待提高的几个方面

近年来,我们党高度重视新媒体发展为弘扬和传播革命精神带来的时代机遇,在运用新媒体弘扬革命精神问题上进行了大量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某些工作人员对它的快速发展还未能完全适应,对它的发展规律和传播特点也未能完全掌握,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对如何有效地运用新媒体宣传革命精神的认识不太全、不太深

目前往往把新媒体作为革命精神弘扬和传播传承的载体手段,很多地方革命精神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已经运行开通,然而,网站建设还不太健全,有些网站局限在历史事件叙述、革命烈士人物介绍、党史知识等板块,内容缺乏吸引力,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革命精神所承载的文化教育功能。从中央与地方创建的弘扬革命精神网站对照来看,中央创办的网站模块较多,而地方模块较少且表现形式略显单一。由于弘扬革命精神网站运营者自身党建和红色文化知识专业素养滞后,导致了对革命精神新媒体传播也缺乏有效的设计和管理。一些弘扬革命精神网站内容呈现雷同性,不能根据党和国家最新时事热点及时更新网站页面的相关内容。再者,一些地方革命精神新媒体宣传教育协同执行机制有待建立,党委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和革命精神教学和研究机构还有些分散发展,发挥新媒体弘扬革命精神的合力还不够。

(二)人才培养机制、网民参与机制等需要进一步健全

从人才培养机制看,目前大多数革命精神基地重视并不断做好利用新媒体弘扬革命精神工作,特别是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高质量的革命精神网络栏目还不够多。既了解新媒体运营规律又掌握革命精神系统知识及宣传方法的人才培养机制还有待完善和提高,所以会出现内容的创新性不够。从网民参与机制来看,有些弘扬革命精神基地网站建设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双向互动机制不健全,呈现出有的虽已建立了在线交流窗口或互动论坛,但是网民的参与程度不高,有的只是几条感悟或是意见建议,学术性的交流还是非常少。这不利于革命精神的有效弘扬和传播。

(三)运用新媒体推进革命精神大众化和正面舆论引导有待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全国各地弘扬革命精神坚持“关键少数”和“绝大多数”相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关键少数”和“绝大多数”的广度和深度上还存在一些难点,譬如革命精神大多在党员干部内部弘扬与传播,让革命精神进入普通大众的视野不太容易,广大网民不愿或很少投入过多精力去关注,呈现出对革命精神了解甚少或知之不多。再加上网民媒介素养还不太高,舆论传播的不可控和因素不确定越发凸显,比如有的网民散布一些诋毁否定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历史的言论,革命精神网站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其在正面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就會造成大量负面舆论的增长。

(四)弘扬传播革命精神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良倾向

近年来,通过互联网接受红色教育深受欢迎,但一些地方存在庸俗化倾向,一些革命场馆基地对革命文化的解释缺乏理论和历史支撑,对严肃庄重的革命传统集体记忆根据需要随便拼凑,出现随意解释现象;一些纪念馆或革命文化教育基地忽视对精神内涵的深度挖掘,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新”“特”“奇”,在很大程度上冲淡了革命精神的主题;一些地方在发展红色旅游时,片面追求所谓的经济效益,商业味过浓。因此为贴近人们的生活、抓住受众的眼球,传播内容娱乐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甚至有的地方还存在着“过度娱乐”的问题。

三、提升革命精神弘扬和传播中新媒体运用水平的对策

新时代,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双刃剑”的特征越来越凸显。如何趋利避害,更好地通过利用媒体的优势助推中国共产党精神传播显得更加重要。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与党史学习教育的有利契机,增加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认同度和接受度,使其深入人心。

(一)进一步加强革命精神提炼,增强研究阐释

新时代,对革命精神的弘扬和传承,不能简单停留在史料的陈列和史实陈述,而应侧重对精神内涵层面的探索和对历史经验内涵的总结。加强精神提炼,广泛搜集和科学运用红色史料,生动讲述红色党史中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深度挖掘蕴含内核。增强研究阐释,宣传、档案等部门,应和党史办、高校、党校、社科等机构加强交流协作,通过建立研究智库、举办论坛、开展专题研讨、设立学术研究课题目录等形式,整合各方资源,坚持高站位、注重大视野,进一步深化对革命精神的学理研究和解读阐释。加强时代价值赋予,结合当前的世情党情国情,与时俱进升华革命精神的价值内涵。要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弘扬革命精神的制度保障。在新媒体时代,除了围绕思想领域的革命精神教育,还要注重在制度保障上促进革命精神的弘扬和传播。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发挥制度导向和统领上取得突破。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出台传承革命精神的实施纲要,为地方弘扬革命精神提供思路指引;组织部门和宣传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要有所为,为革命精神的弘扬制定符合当地的实施策略;二是研究如何把革命精神的内涵、特征具体化、标准化,形成切实可行的工作细则和条例;三是研究如何严格和规范革命精神传播程序,并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考核机制及奖惩激励机制,推进革命精神的大众化。

(二)着力培养和拓展革命精神弘扬的主体,优化人才队伍培养机制

当前,要着力培养一支既懂新媒体传播规律,又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特别是对党的历史、革命文化有深入研究的传播队伍,在坚持革命精神内核的基础上,积极采用多样的形式进行传播。要定期为弘扬革命精神举办新媒体和党史的人才培训,如新闻报道培训、媒体运营、党史专题学习等活动,提高传播主体对新媒体和革命精神的理性认知与情感认同。要基于已有的弘扬传播主体,挖掘潜心传播的主题。各级党委宣传部门、高校、党校以及党委部门组织的理论宣讲队伍,在运用新媒体坚持和弘扬革命精神中要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探索建立课外辅导员制度,邀请革命英雄后代、先进英雄模范和宣讲志愿者等担任讲解员,通过 “日常社教互动课程”“近现代史专题讲座”“仪式教育”等多种网络平台教育手段,采取“重展”“重讲”“重教”相结合的方法,在可学、可教、可信的现实传承中弘扬革命精神。

(三)加强载体平台建设,拓展革命精神传播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到,“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3]因此有效利用新媒体弘扬革命精神,必须实现传播方式的创新。一是完善弘扬革命精神网站建设,特别是“学习强国”平台的作用,巩固网络红色阵地,既要充分利用数字展馆、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传播,又要贴近网民,符合新时代网民的思想行为特征,能使不同层次的网民群体都可以接受和欣赏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魅力。革命精神官方网站的信息内容不仅要多展现革命历史概述,还要充分挖掘革命精神传统历史人文的深度。鼓励和发动网民参与互动交流,如通过网上论坛、网上祭英烈等形式。网站工作者也要善于搜集具有影响力的理论研究和红色之旅体验的书籍文章,使得理论和现实中的热点思想问题以及工作生活问题都能在网站的互动交流中得到引导和解决。二是进一步加强革命精神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丰富传播内容和拓展舆论引导路径。目前在线下革命精神基地参观的民众中,有半数以上游客都是年轻人。而这部分群体日常微信公众号的使用频率较高。因此要注重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弘扬革命精神的工作者要积极使用微信,不断完善和创新微信公众平台设计,及时丰富和更新内容信息,推送最新教学和研究成果。这种精确化的信息传播方式,能让想了解该革命精神基地信息的受众真切感受到微平台的价值,有效地提升弘扬革命精神的成效。三是推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融合,实现共向发力。当前尽管新媒体在坚持和弘扬革命精神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对于一部分民众尤其是老年群体来说,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利用率与权威性使得其仍然不能完全被新媒体替代。因此,在坚持和弘扬革命精神的实践中,要优化组合新旧媒体,既要进一步整合以电影、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为载体的革命精神资源,在网上创办视频会议,邀请党史研究专家学者举办讲座研讨,聘请团队制作微电影和动漫,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广大民众面前呈现出来;还要借助电脑、手机等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利用其互动性强、资源整合便利等特点,扩大革命精神教育的覆盖面,如将手机媒体与革命精神基地介绍宣传页融合,开通红色微博,创建手机报,既满足了人民对多元信息的需求,又增强了传播的实效性。

(四)创新发展革命精神传播内容形式,提升革命精神吸引力和感召力

坚持和弘扬革命精神要形式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把“固化”的内容“讲活”,从红色文化内涵出发,将经典文化与大众文化相融合。以雨花英烈精神的弘扬为例,通过拍摄微电影、话剧和优秀案例等视频、音频、图片形式再现英烈事迹,创新文艺表达,辅之以故事性内容输出,打通与受众的情感共鸣;抓住反映雨花英烈革命精神的时政热点、社会焦点开展话题互动,邀请专家学者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和理论解读,定时将相关观点通过革命精神公众号的形式进行推送,做到时时更新。坚持和弘扬革命精神要内容创新,为网民“私人定制”。以革命精神内容为核心,着力传播符合时代要求的精神要素。从革命精神内涵出发,将器物文化与革命精神相融合,通过个性化、多元化的内容文本设计,将英勇人物、革命事迹、历史遗存、中国革命的重大事件与过程进行“场景化传播”,提升革命精神的内容品质。为此,要聚焦特定群体和受众,分享革命精神网页导览;顺应受众需求,量身定做红色英雄故事,以应景话题讲述战争轶事,借助文化解读,阐释简单的道理,让受众体会出故事背后的价值。总之,在内容上不断丰富,满足大众对知识、情感和人生价值观的多重需求,才能使革命精神真正走进大众的心灵。坚持和弘扬革命精神要语言创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话语风格,运用“萌元素”“调皮”“接地气”的新语态,以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话语方式进行形象化表达,将革命精神蕴含的深刻道理讲得清晰明白、通俗易懂,才能使新媒体成为革命精神有效传播的有力推手,实现革命精神的“大众化传播”。可见,在新媒体时代,弘扬革命精神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增强其时代感、生活化和吸引力,否则它所能发挥作用的范围、程度就会大打折扣。

(五)完善民众参与机制,提升新媒体弘扬和传播革命精神的有效性

除了强化媒介与政府的聚合传播,着眼于公众个体汇聚的全民传播的巨大能量,要形成革命精神融合媒介的专业性、政府的权威性以及公众的全民性于一体的传播格局,必须要调动公众参与革命精神的积极性,因为在新媒体时代,出现“人人都是自媒体” “人人都可成传播者”的信息传播局面,因此,要完善网民弘扬革命精神的参与机制,使之成为传播革命精神的一支有效力量。在新媒体语境下,公众个体汇聚的革命精神传播力量,最具代表性的是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微视频等话题工具,这种流行又时髦的传播媒介能够调动广大网友对革命精神主题、爱国话题、革命精神类的内容产品等展开评论和转发等多重互動。譬如,在2014年由徐克导演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3D版,令人想不到的是,话题“智取威虎山3D”有207亿的阅读量,上映6天就在微博上引发248万的讨论和交流,正是这些普通网友的传播、讨论和参与,让民众在中国近代民族苦难的记忆中加深了对党的历史的深入理解。我们也可以看到,优秀的革命文化和精神作品是全民话题的“引爆点”,是一个引发公众个体广泛信息传播的契机。

(六)健全网络信息监管机制,营造新媒体弘扬和传播革命精神的良好环境

由于新媒体时代的资源和信息繁杂,有些网民的甄别能力有限,这就要通过设立网络监督员来负责监管新媒体平台的言论,对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或者其他消极片面的言论要及时制止,科学引导舆论的走向,构建良好的革命精神传播机制。通过补充完善网络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网络革命精神的健康有序发展。针对网络中可能会带来或者已经产生消极影响的内容信息,要及时采用技术手段加以抑制,尽一切可能防止不良信息在网络空间的广泛传播。鼓励和引导民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网络监管,营造新媒体环境下弘扬革命精神的良好生态,有效地平衡言论自由和网络监管。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N].人民日报,2021-06-27.

[2]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3]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8-19.

Abstract:Harnessing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rising from the new media,utilizing the new media and new technologie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revolutionary spirit spreading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nhancing the time feature and appealing force of revolutionary spirit,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of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work at present.To apply the new media to carry forward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in the new era,we have to solve the following problems:our cognition about how to effectively use the new media to spread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is not complete and deep enough;the talent cultivating mechanism,the netizen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and other mechanisms need to be further perfected;the work of popularizing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and guiding the public opinion via the new media need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and there are some bad inclinations in the work of carrying forward and spreading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At the current,we should make good use of the powerful expressive force of the Internet,mobile phone and other new media,expand the platform for spreading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and enrich the ways of spreading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so as to energetically carry forward and spread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popularize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and build a good online ecosystem by virtue of more distinct,diverse patterns of manifestation.

Key words:new era;new media;revolutionary spirit

(責任编辑:徐国栋)

猜你喜欢

革命精神新时代新媒体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研究
论赣南苏区美术文化在苏区革命精神的呈现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