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实践

2021-01-09罗福玲陈少华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双能产教校企

刘 洋,罗福玲,洪 雯,陈少华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0 引言

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转型升级。高等职业院校推行“产教融合”和“现代学徒制”,可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和推进高职教育转型升级的一种必然[1]。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实际需求和时代发展,探讨产业转型升级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之间的关系,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培养质量和社会竞争力,良好的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技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本文以某电力职业学院供用电技术专业改革实践为例,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多家企业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一主线、三阶段、三方向”“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共建“双能型”教师队伍,校企合作打造“实训场地、培训场地、工作现场”的“三场合一”基地,形成强有力的产教融合机制,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终身发展能力提供了充分保障。经过改革实践,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办学实力、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和影响力得到了提升。

1 “产教融合”模式下人才培养面临的困难

每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都有其先进性和局限性,传统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在全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产业转型迭代的背景下,表现出一些不足,例如人才培养理念与实践脱离、培养目标游移不定、课程体系与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存在代差、教师队伍能力不足、学生企业实习实训难以深入等。

1.1 人才培养目标游移不定

在高职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目标上,多数的表述是“面向大型工矿企业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强调人才的高技能性和实用性。但“高”的标准与“实”落何处,在某些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表现得不够清晰;计划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例如注重基础理论教学,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注重专业技能素质培养,而忽略了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新的技能和素质要求[2]。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主要采用“2.5+0.5”或者“2+1”等模式,只是满足理论教学与实训环节的学制安排,难以准确体现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阐释,而其课程设置也只是满足传统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出现,传统产业必定会转型升级,呈现出一批新兴产业,如新能源、互联网技术、生物技术、电子信息等。传统行业的萎缩或转型升级必然会冲击职业教育,改革传统模式是必然的选择,只有精准的人才培养定位和模式才能满足新兴产业的要求。

1.2 课程体系不够科学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完整的课程体系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落脚点[3]。在专业建设与改革中,应该结合企业发展和需求,深刻分析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与不足,构建具有现代价值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课程结构体系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开放的,也应该是动态的,做到与时俱进,与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要求契合,同时体现本专业特色和优势,而不是固定不变或者三五年调整一次。随着技术发展和企业需求变化,原有课程体系培养的知识、技能势必与企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1.3 “双能型”教师队伍人才紧缺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职业教育发展由“规模型”向“内涵型”转变,对“双能型”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专业教师操作技能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职业教育理念,使理论水平逐步提高。同时,随着新技术、新产品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实操技能也需要深入现场实践以不断提高。专业教师除了专业技术资格外,还需要具备其他职业资格证书,或到生产现场挂岗获得较为丰富的企业一线从业经验。目前,各个职业院校面临的问题之一是缺乏高水平“双能型”专业教师队伍,这必然成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障碍。

1.4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在高职教学体系中的实践课程比重越来越大,通常超过50%。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训基地建设规模和设备更新程度决定着实践教学的水平。随着现场新理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出现,生产现场的设备更新速度很快,如果学校实训设备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现场设备的更新速度,势必造成实训设备与现场设备的不同步。

要突破这些困难,须搭建产教融合发展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双方共赢,使高校与企业、学生与员工无缝对接,创新培养模式,形成校企合作的协同办学模式,以提高高职院校和专业的竞争力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

2 产教融合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优化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观念,以系统思维和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综合统筹人才培养理念、重构课程体系、打造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等多方面,从点-线-面立体式综合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1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人才培养主要由人才的需求、培养、评价和发展等要素组成,高职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4]。人才需求是高职人才培养工程的动力性因素,人才培养是高职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功能性因素,人才评价是高职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指向性因素,人才发展是高职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对象性因素。只有厘清四大因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运用系统观念指引高职人才发展。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始终贯穿系统的培养理念,实现“教育因学生存在而存在”的目标,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全面培养学生,使学生能服务于社会,又乐于服务社会。

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更新自身的人才培养观念,将其和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相结合,重视“全面发展”的人才质量观,并结合社会、市场的实际需求,不断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某电力职业学院供用电技术专业立足校企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深入多家企业进行广泛调研,听取企业专家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价与建议,结合第三方机构麦克斯的调查报告,分析总结人才需求信息,进一步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的契合度;坚持企业和学校双主体协同育人,既要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因材施教,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岗位需要;加强专业教师“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观念,制定目标时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动态化的改进和完善,使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社会人才需求。

2.2 改革重构课程体系

构建课程体系首先要找准该专业对应的岗位群或技术领域,对照国家职业标准,梳理出若干典型工作任务,形成本专业学生应该具备和掌握的素质、知识、能力;根据专业培养规格,开发若干门课程;对课程进行分类和科学搭建,构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5];确定本专业应该具备的技能证书。

经过企业调研、邀请企业专家、毕业生跟踪调查、第三方评价体系等过程,结合新技术、新设备,供用电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以培养供、配、用电技术能力为主线,采用能力递进、素质递升的原则,构建融合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于教学全过程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分为3个层次和3个方向:3个层次即专业基础能力培养课程、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和专业综合能力培养课程;3个方向即工厂电气控制方向、电力营销方向和供配电技术方向。同时,聘请企业专家担任职业导师,制定企业课程内容,既面向供电企业也面向用电企业,实现强电知识和弱电知识相结合,力求最大程度地实现日常教学内容与企业真实岗位的同步,明确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3 打造“双能型”教师队伍

“双能型”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教师不仅要能传授理论知识,还要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供用电技术专业按照“引进与培养并举,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建设思路,逐步落实师德建设、双能素质培养和人才引聘,加强“双能”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给予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和扶植,不间断地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各类调研、新技术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为其成长提供有利环境。强化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提高“双能型”教师比例;聘请行业高级人才来学院兼职、指导、讲学或短期研究合作,打造了一支既能独立承担理论教学又可以独立承担实践教学的“双能型”教师队伍。供用电技术专业实行校企“双专业带头人”模式,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的作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创造条件申报研究课题;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形成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科研团队。

2.4 校企共建“三场合一”基地

供用电技术专业以校企合作为途径,坚持互惠双赢的原则,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共享共培育,实现校内实训设备与企业生产设备、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的有机衔接。建设大学生创新平台,推进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对实训室设备进行升级换代,使之在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建立多个数字化的仿真教学平台,并根据企业标准修订完善实训课程标准,强化实训室软件资源和文化建设,为教学和社会服务提供保障。本着双赢原则,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合作,逐步增加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打造实训场地就是培训场地、培训场地就是工作现场的“三场合一”基地,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和专业实习提供保障,实现学生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成为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学习型与实战训练平台[6]。

3 结语

供用电技术专业积极探索和实施“产教融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双能型”教师队伍,与企业合作打造了“实训基地、培训基地和工作现场”三场合一基地;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了专业培养质量,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在全国同类专业中保持领先。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研究,本专业培养质量、办学实力、知名度、社会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为高职电气类专业建设、“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猜你喜欢

双能产教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双能CT迭代重建技术联合虚拟平扫对胃壁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创新应用“双能”型物流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