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故水环境污染应急监测技术研究
2021-01-09王美香刘晓霞临淄区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中心山东淄博255400
王美香,刘晓霞 (临淄区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中心,山东 淄博 255400)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突发事故造成的水环境污染现象与日俱增,导致人类赖以生产和生活的水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使得受污染地区的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并且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减轻突发事故引发的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加强对水环境污染的应急监测,这样不但可以有效预防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也能在这些突发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应对方法,减轻突发事故造成的不利影响。对于突发事故水环境污染应急监测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突发事故造成的污染情况,这也是本文重点要研究的方向。
1 突发事故水环境污染的特点
突发事故引起的水环境污染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突发性和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其产生途径大致可以归类为以下四种:(1)生活中的危险品例如有毒有害的化学药品等在生产、运输、存储、处置等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泄露;(2)油质品泄露引起的水环境污染;(3)生产、生活污水或废水排放到地表水或者渗入地下水中引发的水环境污染;(4)重金属泄露引发的水环境污染。
不难发现,以上所有突发事故造成的水环境污染问题都是由于人们操作不当或者故意排放引发的,只是污染物的种类和性质不同。但是这些污染物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有毒有害,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于这类突发事故,我们要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治理[1]。
2 突发事故水环境污染应急监测现状
目前,我们主要的应急监测设备有快速检测箱和检测管、多功能水质分析仪 (便携式)、应急监测车,监测应用的方法有生物技术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快速检测箱和检测管以及多功能水质分析仪,以其体积小巧,方便携带为主要特点,它们能够在突发事故现场对水质进行快速检测,方便快捷;缺点就是检测项有局限性。应急监测车也是较为便捷的检测工具,它类似于一个小型实验室,在污染事件发生后可以快速到达事故现场进行检测,相较于快速检测箱和多功能水质分析仪,应急监测车的监测设备更齐全,不但可以对污染水样进行检测,还能采集和传输图像,特别适用于野外监测。生物技术分析法主要采用单细胞生物传感器或者单芯片免疫分析等,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比较全面。仪器分析法一般在大型污染事故发生时应用较多,因为实验室仪器齐全,可以进行各种污染分析,缺点就是造价高且检测耗时长。通常需结合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便携式或车载监测设备,一般来说对于常规pH、电导率、溶解氧等优先选择现场便携式设备进行监测,对于重金属优先采用车载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进行监测,挥发性有机物优先采用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来测定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生物毒性优先采用便携式生物毒性分析仪等。
除了在硬件设施设备上进行完善以应对突发事故造成的水环境污染外,我们还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目前,虽然有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编制了应急预案,但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普遍不强,甚至有些地方仍未制定专门的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在一些基层地区,对于这些监测体系的建立也并未完善,这样会导致突发事故水环境污染问题发生时,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和解决,造成污染扩散现象。
3 突发事故水环境污染的应急监测原则
结合上述对突发水环境污染的特点分析,在进行突发事故水环境的应急监测中,及时控制和快速监测是最基本的原则。
及时控制是突发事故水环境污染应急监测的首要原则。及时控制的前提是及时发现,只有及时发现水环境污染,才能及时采取手段进行污染控制。这里需要做到以下三点:(1)在第一时间发现水环境污染问题,对污染事件能够进行基本分析;(2)制定针对于水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方案;(3)对污染区人员进行疏散,减轻水环境污染带来的损失。
快速监测是分析突发事故水环境污染问题进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重要手段。快速监测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据污染事件现场的基本情况 (污染区域面积、类型、污染浓度等) 选择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这里主要是对于污染水样的检测。检测方法可以视污染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小型突发事故造成的小范围的水环境污染可以用便携式的采样设备进行现场的采样和简单的数据分析,大型事故造成的水环境污染需要现场采样,然后进行实验室全面分析[2]。
4 突发事故水环境污染应急监测技术分析
根据上述对突发事故水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原则的分析,在实施突发事故水环境污染的应急监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影响,主要应做到以下六点:
4.1 制定水污染应急监测方案
为了进一步掌握水污染事件的影响范围以及其导致的水质变化,需要制定相关的水污染应急监测方案。尤其对于一些容易发生突发事故水环境污染的企业来说,必须严格制定专门的水污染应急监测方案,这样才能保证突发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有效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处理。水污染应急监测方案主要应该包含以下内容:(1)监测项目名称;(2)水污染的范围划定;(3)监测点位的布设;(4)监测频次的确定;(5)污染现场采样和检测 (包括现场的检测和实验室的检测);(6)监测的质量控制;(7)检测数据的整理分析;(8)监测结果的总结。
4.2 合理布设监测范围
合理布设监测范围是确保分析污染事故准确性的前提。突发事故引发的水环境污染常常具有不确定性,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不均匀性,且其可能对周边的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所以在布设监测范围时一定要进行充分调查论证,选择合理的监测范围是有效控制污染的保障。监测范围选定后,才能确保之后所做的采样分析的准确性,以便后期确定污染物的浓度、划定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
如何合理布设监测范围呢?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污染事件本身的特点,包括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环境以及现场水流的方向、水域面积来确定等,如果是地下水污染还需要考虑当地的地层条件,结合地层条件去分析污染物的渗透速度,以及污染地区的地下水位,来判定其对于地下水的污染情况。如果发生地表水的污染,需要分析污染水域的流动性,若是江河等水体的污染,则需要在事故发生地以及发生地的上、下游一定范围内布设监测区域,以确保得到全面和正确的分析结果。
4.3 准确确定监测频次
对于突发事故水环境污染,除了监测范围的划定,还要确定监测范围内的监测频次。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的监测频次是不同的。在越靠近事故发生地的区域,采样频次要求越高,而且采样时间越早越好,这样才能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采集到最真实准确、最能反应污染情况的水样。其次,在选定的监测范围内,需要根据污染源的迁移方向以及迁移速度进行不同频次的取样,确保取样能够覆盖整个污染区域,而且可以准确反应污染的迁移情况。
4.4 污染现场采样和检测
对于污染物,要做到及时采样,因为采样的及时性关系着我们最后的样品分析的准确性。对于不同的污染事故,可以采取不同的采样和监测方法。对于污染源单一的小型污染事故,可以做到现场采样、现场分析;对于污染来源复杂或者大型的污染事故,可以现场采样,然后进行实验室的污染分析和检测。总之,要保证采样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并且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4.5 监测的质量控制
对于突发事故造成的水环境污染来说,除了样品分析的及时性,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至关重要。如果要想控制好监测质量,就必须要求监测人员足够重视自身的工作,并成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工作组对质量控制工作进行严格把控。首先要求质量监测人员必须进行专门培训并经过专业考核后才能允许上岗;对于监测中用到的仪器和设备,要经常校正,保证硬件设施的质量达标;此外,还需建立相应的审查制度,对于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审查,确保监测结果准确无误。
4.6 检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总结
前面的一系列工作都做好后,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对检测数据的整理分析,这里主要分为两个步骤:一个是对于检测数据的整理,另一个就是对于检测数据的分析。对于数据整理来说,首先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审核,看检测的条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然后看选择的数据转化公司和计算方法、结果等的正确性,有没有数值修改或者其他修改情况,如有修改情况,需要注明修改人,确保检测数据真实合理。检测分析要求有针对性的分析方法,且分析结果准确可行[3]。
最后一项是对监测结果进行总结,并出具相应的监测结果报告。监测结果的总结要求内容全面、分析合理、结果准确等。
5 结语
总之,我们应该加强对突发事故水环境污染的应急监测技术分析,从根本上提高应急监测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故造成的水环境污染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我们还要把制定应急监测方案作为一项应对突发事故水环境污染的利器,让应急监测技术和应急监测方案成为应对突发事故水环境污染的“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