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图点穴配合局部推拿法治疗小儿睾丸鞘膜积液案一则
2021-01-09王朋燕杜春雁
王朋燕,杜春雁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小儿睾丸鞘膜积液表现为鞘膜内液体积聚过多而出现阴囊水肿,状如水晶,中医称为“水疝”。一般多发生在婴幼儿时期,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中医认为与水湿及肝、脾、肾有关,恢复脏腑功能,使气机通畅,阴阳平衡是治疗的关键。现将推拿手法治疗小儿睾丸鞘膜积液验案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李某,男,4个月零5天,2019年5月11日初诊。家长代述患儿出生后1个月余发现其阴囊肿大,右侧阴囊明显大于左侧,就诊附近医院,经透光试验检查,结果为阳性,拟诊断为“睾丸鞘膜积液”,建议手术治疗,家长未同意。于家中观察2个月余,症状稍有加重。症见右侧阴囊肿大,肿块约2cm×3cm、质软、不痛,易哭闹,纳欠佳,寐中易醒,大便偶夹有未消化奶块或蛋花样便、1日3~4次,小便调。西医诊断为睾丸鞘膜积液。中医诊断为水疝。证为脾虚肝郁夹湿证。治以疏肝健脾,温阳理气化湿兼以补肾。用脏腑图点穴法配合局部推拿法。治疗1个疗程后阴囊肿大稍有减小。2个疗程后阴囊肿大明显减小,大便每日1~2次、便质正常。3个疗程治疗后右侧阴囊肿大基本消除,可触及睾丸,纳可,寐安,二便调。后继续巩固治疗1个疗程,随访1年未复发。
2 治疗方法
疝的致病之本在于寒湿凝滞,气机不畅,肝失调达。前阴属肝经循行之处,为肝肾所主,且兼有脾虚之象,故治以疏肝健脾、温阳理气化湿兼以补肾。
2.1 脏腑图点穴法
参照王雅儒先生口述《脏腑图点穴法》[1]操作方法。任脉及胸腹部取巨阙,章门,阑门(肚脐正上方1.5寸),气海,石关,关元,水分,梁门,天突,上脘,建里,带脉,中脘等。督脉及背部取膏肓,肾俞,脾俞,风门,肝俞等。患儿仰卧于治疗床上,医师坐于患儿右侧。第1式:开阑门,左手拇指于巨阙穴上,右手中指于阑门穴上旋转推按,指下有柔和通顺感即止。第2式:泻建里,左手位置不变,右手中指于建里穴上旋转推按,指下有柔和通顺感即止。第3式:左手拇指于右石关上、食指中指同时置于左梁门穴上,右手中指于气海穴上旋转推按,指下有柔和通顺感即止。第4式:双手交错置于腹部,以右手中指及左手拇指分别置于水分、阑门穴上,同时以左手食指、中指及右手拇指拢住腹部两侧的带脉,保持位置不动,向里拢拔抖动,再慢慢放开。第5式:左手拇指于巨阙穴上,右手拇指、中指分别置于阑门、左章门穴上旋转推按,指下有柔和通顺感即止。第6式:左手位置不变,右手中指拇指分别置于左梁门、右石关穴上旋转推按,指下有柔和通顺感即止。第7式: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置于华盖、璇玑、天突穴上,右手中指于巨阙穴上旋转推按,指下有柔和通顺感即止。第8式:左手中食指于巨阙穴上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于上脘、中脘、建里穴上旋转推按,指下有柔和通顺感即止。第9式:方法同第1式。第10式:方法同第3式。第11式:并压3把,第10式结束后,右手中指于气海上,无名指、小指蜷缩,紧贴患儿少腹部,从右少腹右侧向正面滚推,中指、食指蜷缩,翻压少腹,从左侧少腹左侧向正面滚推,手背缓慢压推至关元。第12式:左手和右手分别同时提起建里、气海部位,再缓缓放开。第13式:左手拇指、中指同时扣住彧中穴,右手食指和中指由巨阙穴向阑门穴直推,操作3次;然后右手拇指分别揉按两侧血海。第14式:左手位置不变,右手拇指先后揉按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第15式:患儿取俯卧位,医者立于患儿右侧,由椎尾长强向上捏脊至大椎穴,重复3~5次。第16式:患儿俯卧位,医者用双手拇指分别依次揉按风门、膏肓、脾俞、肝俞、肾俞穴。第17式:患儿俯卧位,医者双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重提掐按膏肓、脾俞、肝俞、肾俞,以出痧为度。手法结束。
2.2 局部推拿
取丹田,箕门,龟尾,上七节骨、百会、外劳宫等。以掌摩丹田2~3min,推箕门(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侧上缘推至股骨沟),按揉百会穴200次,揉外劳宫200次,补肾经150次,揉龟尾穴200次,推上七节骨200次。1天1次,每周治疗5次,1周为一疗程。
3 讨 论
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夫阴,属肝,系宗筋,胃阳明养之……久坐冷湿,湿气下袭,致阴肿胀,名曰水。”《圣济总录》云:“水气盛则津液内结,谓之水疝。”《张氏医通》谓:“湿留囊中所致。”皆认为水疝的发病与水湿停于体内有关。《景岳全书·疝气》云“皆以为寒……经络得寒则引而不行……然亦有踢冰、涉水,终身不病此者……然必以阳气内实,而寒不能犯者有之。”又云“有厥疝者,以结气在阴而气逆为疝也……足厥阴之筋……阳明与太阴之筋,皆会于阴器……故为疝者,必本之厥阴。”认为发病与肝、脾、肾有关,在湿邪所困的同时兼见或肝失调达,或脾肾阳虚等本虚之象。由于素质不充,寒侵肝肾,肝络失和,肾气不化,水液下注而成水疝。脏腑图点穴法以调节脏腑气化功能为主,从点按阑门穴着手,以任督二脉为主线,调节机体阴阳,调畅三焦气机,调理脏腑气血,以恢复脏腑机能,促进体内水液正常运行,以达到去除病邪的目的。推上七节骨、补肾经、箕门穴、外劳宫等辨证取穴及特定手法的应用使治疗更有针对性。五脏六腑功能正常,机体阴阳平衡,气血津液正常运行,故邪去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