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学徒制化工工艺专业人才的培养

2021-01-09周田伟云南红河技师学院云南开远661600

化工管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技工工匠校企

周田伟( 云南红河技师学院,云南 开远 661600)

0 引言

学徒制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过的一种古老的职业教育模式。在我国,随着现代院校体制的创建,这一模式曾一度被取代。不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学徒制又重新得到了重视,并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化工行业是现代工业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这一行业的特点决定了从业者应具备较高的技术能力。目前,国内的化工企业正处在生产工艺发展与生产技术升级的关键时期,这又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在化工工艺人才培养中引入学徒制是一种可行性的办法。

1 化工行业实行新型学徒制的重要意义

1.1 完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

相比传统的学徒制,现代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的规范性、科学性上有着明显的优点,这也是它能够取代前者的原因。但不得不说的是,现在的技术教育体系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在化工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

首先是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的问题。虽然我们的技术教育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但学校教育天然地就更倾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非实际技能的教导。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化工专业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出现理论素养较高,但实际动手能力较差的情况。

其次是学校的教育内容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化工工业发展迅速,设备的更新换代较快。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内容往往是明显落后于实际的生产状况。这样当他们毕业后,还需要在企业中重新学习。

1.2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助力

目前,我国的技工数量并不少,但是人员的结构却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之处。

这主要表现在:初级技工多,高级技工少;单一技能的技工多,复合技能的技工少;短期培训的技工多,系统学习的技工少。这样的人员结构成为了我国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这种情况是与企业的技工培养模式是密切相关的。由于企业有着实际的生产需要,因而很难在技工培养上拟定细致、完善的计划,往往是根据本厂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简单的业务培训后就安排上岗。由于流水线生产方式的原因,每名工人往往只负责某一个具体的工序,所掌握的也就只是这一个工序所需要的技能。这种现状无疑会影响到我国化工行业的产业转型与技术升级。

通过上面的这两项问题,可以看出,不论是学校的人才培养,还是企业的人才培养都只能兼顾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方面,难免存在着顾此失彼的情况,很难培养出兼具理论与实践才能的优秀人才。而通过新学徒制下的校企合作模式,企业作为单一员工培训主体所产生的弊端,就可以得到有效纠正。

1.3 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涉及到工匠个人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但毫无疑问,这种精神是要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的[1]。工匠只有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才会对生产技术产生深刻的认识与独到的理解。因而新学徒制通过让学生较早地步入工作岗位、进入工匠角色,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唤醒他们对工匠身份的认同,从而在日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加深对工艺的认识,并在自己的感悟的基础上形成工匠精神。

2 当前化工行业新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虽然目前新学徒制的实践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培养出了很多技能型人才,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在目前很多校企合作的实例中,存在着学校方面积极主动,而石化类企业积极性不强的问题[2]。不少石化类企业平时并不愿意接收院校联合培养的学生,而只是在最后一个学年接收应届毕业的学生进行集中实习。这种方式事实上背离了新型学徒制下校企结合培养人才的本意,而是回到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上。

进一步来说,在目前的合作框架下,企业一方作为培训的主体,承担了大量的培训成本,而又缺乏相应的利益保障机制。配备专职师傅对学生进行培训不可避免地会对企业的日常生产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延缓企业的生产进度[3]。虽然政府对此有一些补贴,但往往不足以抵消企业的实际损失。

事实上,在现有的模式下,企业的预期收益主要体现在学生毕业后所能带来的价值上。也就是说,学生在接受了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培训后掌握了相应的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化工工业工人,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但这种收益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首先,这个“投入—回报”的周期比较长。学生在毕业后,往往还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才能完全适应生产的需要,成为一名技术熟练的技工,从而创造出相应的经济效益;其次,从实际运作中来看,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很好地掌握相关的技术,从而创造的价值也较为有限;最后,还有些学生在完成企业的培训之后,并未留在这个企业工作,而是选择了跳槽。这些因素都加大了企业所负担的成本。

对于这种现象,相关部门也是有所了解并采取了相应对策,这主要表现在政府部门对一些企业给予的补贴上。但由于各地政府的财政情况并不相同,有些地方政府财政较为紧张,只能支付数额较小的补贴,这并不足以弥补企业在前期所投入的成本;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由于自己的财政原因,补贴存在着迟迟不到位的现象。因此,这在客观上影响了校企合作的质量。

此外,由于学校与企业的新学徒制的合作只是在前期拟定一个大致的合作框架,而缺乏具体的事实细则,这就导致在实际合作的过程中,很多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从而降低了合作的质量和效率。如学校的教学内容和企业的生产过程二者如何协调、兼容、衔接等就属于这一情况。

3 新型学徒制化工工艺人才培养的建议

3.1 制定细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可行性合作方案

新学徒制在人才培养上,具有学校、企业双主体共同育人的特征。这就要求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对双方的关系做好充分地协调工作。校企双方应本着彼此信任的原则,在相互间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拟定出一份具有可操作性的合作细则:一方面,在这份材料中,双方合作的具体方式、具体内容应得得到准确地说明。在一些双方可能发生分歧的问题上,应有详细地规划,如学校课程与企业生产内容之间应如何衔接等。另一方面,对培养的具体方式应有详细地规定,如:企业接收学生的时间、规模等。如前所述,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主要是相关行业的理论知识,而且企业的实际生产则是对这些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理论与实际如何结合,这既是校企合作的难点所在,也是实际意义所在。对此,学校方面应在与企业充分沟通、交流的基础上,根据目前企业生产流程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自身的课程设置,以保证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能够学以致用。

3.2 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规范

目前新学徒制下的校企合作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企业承担的管理成本、风险成本、经济成本过高。对此,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规范,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目前各地政府对参与新学徒制合作的企业均出台了一定的优惠政策,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政策或是力度不够,或是没能落到实处。对此,相关部门应对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根据企业所承担的成本拟定相应的补贴标准,并在后续的政策执行过程中,保证这一专项补贴能够落实到位。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对这一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监管。通过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对学校、企业的人才培养情况进行监督、评价、考核。在确立了相应的标准之后,相关部门也可以进一步确定相关的奖惩机制,对一些在校企合作中表现较好、人才培养情况较为突出的学校和企业给予一些奖励,以此来起到激励作用,吸引更多的学校企业加入到这一行列当中来。

3.3 建立健全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绩效考核机制

在目前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中,并没有针对学生的切实可行的考核机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对此,应有有关部门牵头,校企双方合作,商定出一套可行的评价考核体系。一方面,通过定期的考核,可以及时了解新学徒制下的校企合作的进展情况,通过反馈进行再决策,方便下一阶段工作的展开;另一方面,这也有助于对表现较差、无发胜任相关工作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安排,以降低企业所承担的风险成本。相比以往的学校培养模式来说,新型学徒制下的校企联合培养是对人才的一种更高水平的培养机制,这也就要求有与之相配套的考核、检验制度相协调。

4 结语

化工工业是现在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这一领域由于自身操作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对操作者的个人能力要求很高。新学徒制可以很好地促进化工工艺人才的培养,进而增强我国化工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4]。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政府的相关部门应发挥主动作用,校企双方通过协调、合作,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以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技工。

猜你喜欢

技工工匠校企
90后大工匠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工匠风采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从技工到英雄
工匠神形
对新时期技工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
工匠赞
技工与专家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