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中国竞技体育管理的不足及应对措施

2021-01-09王大鹏清华大学王宏威首都体育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7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职业化竞技

王大鹏 清华大学 王宏威 首都体育学院

当今世界,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体育事业的支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国家竞技体育实力的强弱不仅意味着本国体育事业的高低,还意味着本国综合国力的高低,是向世界展示本国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竞技体育就已经取得了优越的成绩,竞技体育管理也在多届奥运会的实践经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尽管如此,我国竞技体育还有一些劣势不容忽视,需要社会相关人员对此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现代中国竞技体育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俱乐部管理不规范

1.体制改革不完善

由于我国竞技体育起步较晚,所以竞技体育起初主张“举国体制”,以期集中全国优势,达到在国际体育竞技中取得最大胜利的目标。在这一特殊背景下,现代中国竞技体育管理缺乏独立性,深受政府行政以及企业经济的影响,依靠政府的行政支持和企业的资金支持,共同对俱乐部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法在一定期限、一定背景下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即能够确保国家在物质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集中优势资源,快速提升国家的体育竞技水平,将国家体育竞技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但是并不利于竞技体育的长远发展。究其原因,俱乐部管理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干预下,缺乏一定自主性,不能灵活处理现代竞技体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导致中国现代竞技体育止步不前。尽管相关政府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开始逐步将权力还给专门管理中国竞技体育的部门,但是依然不到位。

2.融资渠道单一

俱乐部要想长久发展下去,就要具备较强的融资能力。充足的资金可保障俱乐部的顺利运营。但现实却是,中国多数俱乐部面临资金不足、资金渠道单一等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体育俱乐部对于企业赞助的依赖性过强,无论是俱乐部的前期运作还是后期收益都离不开企业的支持。这种对于企业赞助过度依赖的状况,很容易导致两极分化的现象。例如,足球以及篮球这类受人欢迎、传播范围较广的项目,对于企业的吸引力更大,与之相关的企业会在利益的驱动下纷纷增加资金投入;但是那些受众较少的项目,由于社会关注度较低、商业价值不高,企业难以获得收益,所以导致少有企业在该类项目的俱乐部投入资金,导致俱乐部没有足够的资金来维持日常运转,难以为运动员提供保障。从长远来看,这种过于单一的融资渠道,不仅不利于竞技体育管理实现职业化,还不利于中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3.缺乏有效的绩效机制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体育俱乐部这种新型产业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这种背景下,设定一定绩效机制可以激发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活力,改善运动员的参与态度,提升运动员的参与积极性。但是由于绩效机制主要参考的要素是运动员日常运动的数据,所以很容易导致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将成绩以及数据放在首位,急于求成,而忽略了竞技体育最为重要的体育精神、体育理念。这不仅会导致运动员在日后的训练过程中对于技术的理解以及思想的传承出现歪曲,导致竞技体育不再公平公正;还会导致运动员难以实现全面、长远的发展,使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作用得不到真正发挥。因此,体育俱乐部在运用绩效机制时一定要把握适度原则,做到科学合理地设定绩效机制。

(二)“双轨制”管理

所谓“双轨制”管理,主要是指运动员的身份具有双重性,即除了代表所在俱乐部参加职业以及商业比赛外,还可以代表所在省市以及国家参加全运会、省运会、全国锦标赛。在“举国体制”下,“双轨制”管理可以帮助运动员处理好国家和市场之间的矛盾关系。以国球——乒乓球项目为例,“双轨制”管理可使尚未进入国家队的乒乓球运动员能够参加与自己能力水平相当的联赛,这促使人才的价值被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也使乒乓球这项运动向职业化的道路迈进了一大步。尽管如此,“双轨制”管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例如,由于中国竞技体育发展较晚,尚不成熟,导致俱乐部与俱乐部之间的管理能力差别十分显著。又如,在当下,随着体育市场的逐渐成熟,如何将运动员成绩和运动员收入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这一问题,也成为应用“双轨制”管理模式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三)行政干预较多

20世纪,政府为了能够集中全国的优势资源选拔以及培养运动员,为祖国在大型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主张“举国体制”。不可否认,举国体制在特定时期尤其是竞技体育的发展初期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促使中国竞技体育在短时间实现了飞速成长。但是由于举国体制是依靠政府行政干预来帮助中国竞技体育得到扶持以及资助,所以在中国体育发展至今,中国成为体育大国之后,政府的垄断作用已经逐渐显露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扮演着主导角色,包揽一切事宜,如果不加整改,长此以往就会给竞技体育加上“民族”“祖国”两大枷锁,显然这和举国体制的初衷是相违背的。这不仅阻碍了中国竞技体育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导致中国竞技体育背离最初的体育理念。对此,改革中国竞技体育体制迫在眉睫。这样才能确保举国体制逐渐向全民体制转变,促使中国竞技体育逐渐实现社会化、市场化。

二、完善现代中国竞技体育管理的应对措施

(一)体育组织的社会化

所谓体育组织社会化,关键在于打破政府的垄断,由各体育协会以及社会组织负责协调以及管理各级体育组织。换句话说,要将政府与相关主办体育组织之间的地位进行转换,即在开展体育活动、分配体育资源、制定体育政策时由体育组织主导、政府进行辅助,政府只在宏观上发挥把控作用。这样的做法顺应了当下的历史发展潮流,有益于实现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体育组织社会化可推进体育与社会之间的融合,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建设体育事业的行列中。这除了可以使体育管理机制得到完善、管理水平得以提升之外,还可以促使竞技体育实现多元化发展,促使体育行业增强竞争力。

(二)高水平运动队的学院化

所谓高水平运动队学院化,主要是指将体育运动和高校体育进行结合。这是中国竞技体育运动发展的新走向,符合时代发展规律,同时也是竞技体育实现可持续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将高水平运动和高校体育进行结合,和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可以将体育以及教育两大系统的优势全面整合起来,发挥“1+1>2”的效果。对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更新观念,摆脱传统只重成绩、金牌的旧思想,将实现运动员健康、全面发展作为指导目标。第二,政策导航,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体育规章制度。第三,学训并重,将实践和理论进行结合,即不仅要向运动员传授运动理论,还要为运动员提供将运动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机会。第四,科学选材,相关教学人员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内容、安排科学的训练计划,以此将运动员的潜能开发出来,促使运动员将自己的优势最大化。

(三)专业运动员的职业化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专业运动员职业化有益于良性竞争机制的形成。但是要想促使专业运动员实现职业化,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将职业化体育和“举国体制”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中国竞技体育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所以管理方式落后、管理能力不足,导致政府的干预力度过强、过大。为了推进专业运动职业化的进程,政府首先要学会放权,即在微观上放权、在宏观上把控,让体育竞技按着市场规律发展,以此来促进竞技体育市场化、竞技体育运动员职业化;第二,完善体育产业以及体系,这是运动员实现职业化的必然渠道。

(四)综合性运动会的群众化

所谓综合性运动会主要指以奥运会、全运会、省运会以及市运会为代表的、在竞技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综合性运动会。以省运会为例,各省会派遣本省的优秀运动员来参赛,各自争取获得好成绩为各省赢得荣誉。从这点来看,定期举办综合性运动会不仅可以促使运动员的实战能力在比赛中得到提升,还能促使中国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在历次突破极限的比赛中逐渐得到提高。除此之外,还能消除普通大众和竞技体育之间的隔阂,拉近普通大众和竞技体育之间的距离,使参赛运动员群众化。群众可以在观看或者参与比赛过程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深受体育精神的感染,形成强烈的体育意识,并对于参与体育产生深厚的兴趣。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国民素质与过去相比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综合性运动会群众化可促使中国尽快从体育大国转变为体育强国。

(五)转变政府管理体育事业的职能

不同于其他国家,中国主张举国体制,政府对于体育事业的干预体现在各个方面。在现阶段,由于这种管理方式政府的干预力度过大,所以导致体育管理与体育事业之间存在种种不适之处。如若不进行改革,则不仅会使体育管理机制丧失灵活性,变得固化、僵硬,还会阻碍中国体育事业向体育强国的方向迈进。因此,政府负责体育的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转变管理职能,这样才能发挥市场的作用,促使中国竞技体育不断突破现有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式的困境,实现良性运行、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截至目前,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也逐渐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深知改革的迫切性,并已经开始根据中国竞技体育的整体发展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以及革新,并且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是仍显不足,为此中国竞技体育一定要坚持将改革创新作为突破的重点。具体来说,改革现有的体育管理制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竞技体育改革顺应历史发展规律,走出一条和我国国情相符的发展之路,促使中国竞技体育再次实现飞跃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职业化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广西体育事业发展实力的区域差异及协调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花与竞技少女
加速职业化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