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卵石地层矿山法施工隧道掌子面稳定性评价方法
2021-01-09王玉锁阳超张雪松张浩何锁宋
王玉锁 阳超 张雪松 张浩 何锁宋
(1.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都610031;2.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合肥230088)
地铁因具有安全快捷、节约土地等优点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1]。采用浅埋暗挖法修建地铁联络通道或隧道的工程很多[2-6]。成都、北京、广州等城市均存在大量砂卵石地层,砂卵石地层围岩稳定性对施工振动十分敏感,径向锚杆施作困难且效果不佳,掘进速度慢,施工风险高。为解决这个问题,须先对掌子面的稳定性进行判别,再采取相应的开挖和支护措施。本文引入砂类土围岩基本质量指标SBQ(Sandy Soil Surrounding Rock Basic Quality Index)[7]和卵石土围岩基本质量指标GBQ(Gravel Soil Surrounding Rock Basic Quality Index),对砂卵石地层隧道掌子面稳定性进行评价。
1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的提出
SBQ是基于土的摩尔-库仑强度理论提出的。文献[7]通过室内试验和相关分析得出
式中:c为砂类土的黏聚力,kPa;γ为砂类土的重度,kN/m3;φ为砂类土的内摩擦角,°;H为隧道埋深,取20 m。
可以看出,SBQ是一个无量纲量,涵盖了砂类土的抗力及荷载效应,将剪切强度指标c,φ与γ有机结合在一起,反映砂类土的力学特性。此值越大,说明土体稳定性越好。
因卵石土和砂类土均具有颗粒材料性质,因此参照SBQ,采用GBQ表征卵石土的力学特性。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c′为卵石土的黏聚力,kPa;γ′为卵石土的重度,kN/m3;φ′为卵石土的内摩擦角,°;H′为隧道埋深,取20 m。
2 计算模型及参数选取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SBQ,GBQ值与隧道掌子面稳定性的关系。
2.1 数值模型
依托工程穿越砂卵石地层,平均覆土厚约10 m,洞周最大水平跨度6.7 m,覆土厚与跨度之比(覆跨比)约1.5。隧道横断面如图1所示。
根据隧道设计情况,利用FLAC软件建立隧道开挖计算模型。考虑到边界效应的影响,洞周水平方向及隧道底部向下均取约3倍洞径,模型长、宽、高分别为50,20,39 m。土层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杂填土,厚3.2 m;下层为砂卵石土,厚35.8 m。模型(图2)上表面为自由边界,侧面及底面均施加法向约束。
图1 隧道横断面示意(单位:mm)
图2 隧数值模型(单位:mm)
2.2 计算参数
隧道初期支护采用实体单元模拟,其力学参数按照抗弯刚度等效法进行计算。杂填土的力学参数参照勘查报告确定。碎石土包括卵石土[8],因此隧道穿越的砂卵石地层物理力学参数可根据TB 10003—2016《铁路隧道设计规范》[9]中砂类土、碎石土物理力学参数确定,本文选取建议范围的中间值。计算工况包括砂类土围岩Ⅳ2,Ⅴ1,Ⅴ2,Ⅵ级及卵石土围岩Ⅳ2,Ⅴ1,Ⅴ2级。各工况计算参数见表1。
表1 各工况计算参数
数值模拟时隧道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开挖进尺0.5 m,初期支护采用φ8钢筋网(双层)@0.2 m×0.2 m+30 cm厚C25喷射混凝土+间距0.5 m钢拱架,其力学参数按等刚度换算。初期支护及杂填土的力学参数见表2。
表2 初期支护及杂填土的力学参数
2.3 模拟结果与分析
2.3.1 砂类土地层隧道掌子面稳定性
开挖到10 m时,工况1—工况4隧道掌子面变形情况分别见图3—图6。
图3 工况1掌子面纵断面变形云图(SBQ=0.79)
图4 工况2掌子面纵断面变形云图(SBQ=0.64)
图5 工况3掌子面纵断面变形云图(SBQ=0.53)
图6 工况4掌子面纵断面变形云图(SBQ=0.32)
从图3(a),图4(a),图5(a),图6(a)可以看出:①SBQ为0.79时最大水平位移位于掌子面中心,其值为1.23 cm,掌子面能保持稳定;②SBQ减小到0.64时最大水平位移位于掌子面上方,其值为15.03 cm;③SBQ减小到0.53和0.32时掌子面一经开挖位移便急剧增大,因变形过大计算中止时最大水平位移分别达到1.9,1.3 m,此时掌子面已失稳破坏。
从图3(b),图4(b),图5(b),图6(b)可以看出:①SBQ为0.79时隧道拱顶最大沉降7.54 mm,底板最大隆起3.90 mm,均未超出GB 50911—201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10]中控制值(初期支护拱顶沉降和底板竖向位移控制值分别为20,10 mm),说明洞身稳定性较好;②SBQ减小到0.64时,拱顶最大沉降约7 cm已超限,掌子面前方变形相对较大的围岩区呈楔形;③SBQ减小到0.53和0.32时掌子面已塌落破坏。
综上可知,覆土厚10 m、覆跨比约1.5,在砂类土地层中采用全断面法开挖,SBQ≥0.79(Ⅳ2级及稳定性更好围岩)时掌子面能够自稳,为保证施工安全,建议采用台阶法或台阶法+留核心土的方法开挖;0.64≤SBQ<0.79(Ⅴ1级围岩)时初期支护及掌子面变形较大,须采取台阶法+留核心土的方法开挖;SBQ<0.64(Ⅴ2级及稳定性更差围岩)时掌子面极有可能失稳破坏,须采取超前支护+台阶法+留核心土的方法开挖,并加强监控量测,以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2.3.2 卵石土地层隧道掌子面稳定性
开挖到10 m时,工况5—工况7隧道掌子面变形情况分别见图7—图9。
图7 工况5掌子面纵断面变形云图(GBQ=1.11)
图8 工况6掌子面纵断面变形云图(GBQ=0.87)
图9 工况7掌子面纵断面变形云图(GBQ=0.67)
从图7(a),图8(a),图9(a)可以看出:GBQ为1.11时最大水平位移位于掌子面中心,其值为4.1 mm,掌子面稳定性好。GBQ减小到0.87时最大水平位移同样位于掌子面中心,其值为9.2 mm,变形较小,掌子面稳定性仍较好。GBQ减小到0.67时,掌子面一经开挖便失稳破坏,因变形过大计算中止时最大水平位移达到2.2 m。
从图7(b),图8(b),图9(b)可以看出:GBQ为1.11,0.87时,隧道拱顶最大沉降分别为2.97,8.46 mm,底板最大隆起分别为1.34,1.22 mm,两者均未超出GB 50911—2013中控制值,表明洞身稳定性好。GBQ下降到0.67时掌子面无法保持稳定,失稳破坏情况与砂类土类似。
综上可知,覆土厚10 m、覆跨比约1.5,在卵石土地层中采用全断面法开挖,GBQ≥0.87(Ⅴ1级及稳定性更好围岩)时掌子面可自稳,为安全可靠,建议采用台阶法或台阶法+留核心土的方法开挖;GBQ<0.87(Ⅴ2级及稳定性更差围岩)时掌子面极有可能失稳破坏,须采取超前支护+台阶法+留核心土的方法开挖,并加强监控量测,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3 工程实践
成都地铁9号线武青车辆段出段线隧道穿越砂卵石地层,实际施工时主要为卵石土,围岩级别为Ⅴ1,Ⅴ2级。Ⅴ1级围岩段采用台阶法+留核心土的方法开挖;Ⅴ2级围岩段采用超前管棚支护+台阶法+留核心土的方法开挖。初期支护采用φ8钢筋网(双层)@0.2 m×0.2 m+30 cm厚C25喷射混凝土+间距0.5 m钢拱架。掌子面稳定性较好,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安全,隧道顺利贯通。说明本文所提出的砂卵石地层隧道掌子面稳定性评价方法合理可行。
4 结论
1)同一围岩级别(亚级)下砂类土和卵石土物理力学性质有差异,应分别采用SBQ和GBQ对隧道掌子面稳定性进行评价。同一围岩级别(亚级)下GBQ>SBQ,卵石土围岩稳定性优于砂类土围岩。
2)覆土厚10 m、最大开挖跨度6.7 m,围岩为砂类土,SBQ≥0.79(Ⅳ2级及稳定性更好围岩)时掌子面可以自稳,为保证施工安全可靠,建议采用台阶法+留核心土的方法开挖;0.64≤SBQ<0.79(Ⅴ1级围岩)时须采用台阶法+留核心土的方法开挖;SBQ<0.64(Ⅴ2级及稳定性更差围岩)时掌子面极有可能失稳破坏,须采取超前支护+台阶法+留核心土的方法开挖。
3)覆土厚10 m、最大开挖跨度6.7 m,围岩为卵石土,GBQ≥0.87(Ⅴ1级及稳定性更好围岩)时掌子面可以自稳,为保证施工安全可靠,可采用台阶法+留核心土的方法开挖;GBQ<0.87(Ⅴ2级及稳定性更差围岩)时可能发生失稳破坏,须采取超前支护+台阶法+留核心土的方法开挖,并加强监控量测,以保证施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