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乘着滑梯的冰激凌,来啦!
——以冰激凌机游戏为载体支持幼儿球类运动轨迹的科学探索实践

2021-01-09

幼儿100 2020年33期
关键词:滑梯冰激凌海洋

球是深受幼儿喜爱的物品,中班的幼儿已具备初步的根据球滚动的特征创造游戏的能力,在与同伴滚球、拍球、踢球、抛接球等球类游戏中,幼儿会议论、比较球滚动的快慢、远近、方向等现象。本次实践活动中,教师观察到幼儿正在运用球的滚动特征进行游戏,但还缺少探索的思维。在把握幼儿已有的认知水平上,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运用各种科学探究的方法,累积学习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观察或发现提出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从而自主获得对球的运动轨迹特征的认知。

一、误打误撞,“滚”入球的世界

建构区的幼儿正在思考、操作运用塑料杯子进行各种方式的垒高,一旁海洋馆中的海洋球由于受到一定的冲击力滚到了建构区。一名幼儿将海洋球捡起装进塑料杯中,将其称为冰激凌。这一操作行为得到同伴们的认可,他们纷纷加入该游戏中。伴随着活动的开展,加入该活动的人数达到了班级人数的一半;参与频率高,大部分孩子每天的区角活动都会加入该游戏。活动的场景不断丰富,生产者、检验员、老板、收银、顾客、送货员等各种角色,冰箱、冰激凌车等各种设施不断丰富,俨然成为一个规模不小的冰激凌工厂。

收玩具同样是幼儿尤为喜爱的一个环节,他们首先将海洋球从杯子中倒在地上,接着用保龄球瓶对准海洋球将其一个个拍打向海洋球馆。孩子们心中都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但是海洋球却以各种不同的速度向着不同的方向不听使唤地到处乱滚。如此收玩具,从成效上看实在是徒劳无功,好在每个参与者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二、有心有意,爱“滚”心切

(一)幼儿对游戏的喜爱程度分析

1.基于冰激凌本身:甜甜的、冰冰凉凉,口味多,可以舔着吃,让冰激凌成为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夏季冷饮。幼儿把对冰激凌的喜爱融入制作、售卖、品尝冰激凌的游戏中且得到极大的满足。这是幼儿对该活动能够始终保持极高热情的关键因素。

2.基于操作形式:冰激凌的制作过程十分简单,短时间内能够生产出大量的各种口味的成品,易获得成功感。能够容纳很多人同时操作,在操作中能够获得游戏归属感。

3.基于游戏可行性分析:其一,幼儿自主创作的游戏往往与其游戏需求匹配程度高,能够获得更大的游戏群体,因此该活动能够受到大多数小朋友的青睐,为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重要的对象。其二,幼儿自发的周边游戏——打保龄球,球的滚动现象、运动轨迹给幼儿带来的操作乐趣和满足感,为游戏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参考。

(二)存在问题的分析

1.幼儿制作冰激凌的过程中,操作方法为一只手握杯子,另一只手抓住一个海洋球放入杯子中,完成一个冰激凌的制作,递给顾客或是放在柜台上。抓、拿、递、放,这些手部动作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原有技能的重复,不具挑战性,不具提高性。

2.建构区的活动目标为有目的、有主题地运用建构技能(延伸、垒高、架空、围合、对称等)进行建构。在该游戏中,幼儿建构的技能没有得到运用,整个活动对于幼儿建构技能的提升起到的促进作用微乎其微。

3.这一操作模式在持续了一周后仍然深得幼儿的喜爱,但未有新的突破,处于原来的水平。

(三)教育价值分析

冰激凌活动是幼儿自发的、喜爱的活动,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操作中幼儿已经出现借助球的滚动特征、运动轨迹进行游戏的行为。把冰激凌作为学习活动的载体,挖掘有关球的运动现象的知识点融入游戏中,生发对球的滚动现象更深层次的探索,从而获得滚动速度与斜坡之间的关系,进而运用这一知识点提高游戏的水平。

综合以上三方面的分析,在冰激凌的游戏中,合理地融入球的运动轨迹的探索,以帮助幼儿获得关于球的滚动的影响因素的知识,促进游戏的深入发展具有可行性。

三、有商有量,创“滚”乐园

区域游戏是在一定环境中幼儿进行的自主探索的游戏活动,教育者的指导策略对引发幼儿的主动性学习,自主获得相关知识经验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播放幼儿制作冰激凌和实体店制作冰激凌的视频,组织幼儿观看、比较、思考,幼儿总结真正的冰激凌是从机器中制作出的。“机器”一词的出现引发了幼儿搭建冰激凌机的想法。

(一)一探“滚”——平板冰激凌机诞生

什么样的机器可以把海洋球运送到杯子里?关联保龄球式收玩具的方法引发“滚动”式冰激凌机的搭建。组建冰激凌工程队,队长、副队长、材料收集员、监理等分工,活动拉开序幕。

成果:幼儿将长方形木块立起,运用延长摆放、包围的建构技巧搭建凹槽,形成一条河流状。只需轻轻一推,海洋球沿着河流滚入杯中,一个冰激凌就做好了。因为海洋球像在平板车上滑过去一样,幼儿把它称作“平板”冰激凌机。

图1

图2

评价:收海洋球的时候,场地太大所以球会到处滚,两边加上木板只能在木板内滚,容易控制方向,由此有了上图中的成果。图1作品中凹槽太宽,海洋球滚动方向不易控制。图2作品中凹槽的宽度跟海洋球大小的匹配度高,球刚好滚入纸杯中。共同缺点:需要手动推,滚动速度慢。

讨论:不用手助推,如何让海洋球自己滚动起来?

(二)二探“滚”——滑梯冰激凌机问世

滚动是幼儿对于球的运动现象已有的初步的认知,而有关影响到球滚动的速度、方向等运动轨迹的知识,对于幼儿来说还缺少系统的认知。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会滚的球”的组织,协助幼儿从实践中去获得新的知识。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探索活动,引发幼儿对球在不同坡度上滚动的现象的好奇心。

2.学习用符号和图案记录自己的操作,在比较中获得球的运动轨迹的认知。

3.对球的滚动速度与斜坡之间的关系产生深入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室外大场地,人手一个海洋球,人手一份记录用纸、笔。

活动流程:

1.教师组织幼儿来到大操场上,人手一个海洋球,幼儿选择自己想要尝试的地方,试一试让球滚起来,观察滚动的现象。

2.把在各个地方所观察到的球的滚动现象用绘画、符号等方式进行记录。

3.结合滚动的探索活动所获得的经验,总结球在平地上需要用手或脚助力才能滚;在草坡上球会从上往下滚,但是滚动的速度很慢;在滑滑梯上,球的滚动速度非常快,快到可以飞出去。

通过教学活动,幼儿收获球的滚动与坡度之间的关系,有坡度球才会滚,坡度越高速度越快;坡表面越光滑速度越快,反之越慢。结合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幼儿模拟滑梯的造型进行第二次冰激凌机建构活动。

成果:如图3~5,作品中有借助三角形的坡度,有借助支撑物创建的坡度,各个冰激凌机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坡度。由于是受到了滑滑梯的启发,幼儿把它们称作为“滑滑梯”冰激凌机。

图3

图4

图5

评价:作品中不论运用何种材料、何种方式,斜坡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初步实现了球的自动滚落。幼儿分析滑梯就是上面高、下面低,而且滑梯面是很光滑的,所以球会自动滚下来。对于本次作品,幼儿表示此次搭建的滑梯冰激凌机的滑梯不够长,一次只能放一个球,球刚开始滚就滚到了杯中,这样的小滑梯不够有趣。

讨论:怎么搭建长长的可以滚好久并且好几个海洋球同时滚的冰激凌机?

(三)三探“滚”——超级滑梯冰激凌机崛起

在建构区活动中,材料是支持幼儿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是幼儿操作探索的实践依托,也是区域活动区别于集体教学的直观表现。材料的合理组合投放直接关系区域游戏质量的高低。在明确了超级冰激凌机创作目标的基础上,为支持幼儿的创作,本班开启了地毯式材料大收集活动。新材料的投入使得幼儿的操作同步进入了一个新的挑战阶段。

1.加长版滑梯冰激凌机出现。

成果:运用各种材料的组合搭建,滑梯得以加长。如图6~9,若干个三角形叠加形成的加长版实心滑梯,三角形、长条木板、支撑物的组合运用,加长版架空超长滑梯得以实现。

图6

图7

图8

图9

评价:运用各种材料以及各种组合的建构方式,滑梯变得更长而且也很稳,还可以同时放好几个海洋球。但是实践中发现,当滑梯变长后,球的滚动方向很不受控制,经常从旁边滚落,成功的概率很低。

讨论:如何控制球的滚动方向,让球稳稳地滚落到杯中?

2.升级版滑梯冰激凌机。

为解决海洋球滚落方向的问题,教师组织幼儿再次回顾活动过程中留下的照片等资料,从滑滑梯的实践中找答案,带领幼儿有目的性地进行材料的大收集,力争从拼搭技巧和材料上找到双重突破口。

成果一:借助材料本身的特征,如图10~12,圆形或半圆形的PVC 管,运用带有凹槽的长条状材料进行衔接,架构从高到低的滑梯冰激凌机。

图10

图11

图12

成果二:在原有建构基础上,运用其他材料对滑梯的两边进行围合。如图13,14,纸板或积木的运用,不仅运用到了斜坡,并且结合了围合的建构技能,保证了速度的同时,也保证了准确度。

图13

图14

(四)四探“滚”——生产线上试比高

从平板冰激凌机到超级滑梯冰激凌机的游戏活动,幼儿对于球体的滚动与坡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已经有了一定认知。为巩固、支持幼儿的探索成果,引发更高层次的探索,让幼儿对速度与坡度的关系有更加清晰的观察,以各冰激凌工程队为单位开展“快快国”的友谊比赛活动,进行成果的验证。

在快快国,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快”,所有的工厂生产速度都很快,只有速度很快的工厂才会受到大家的喜爱。

竞赛方法:提供同等材质、同等数量的操作材料,搭建的冰激凌机在同等时间成功生产出的冰激凌按数量多少进行排序。

这是一场友谊赛,一次成果的较量,更是一次交互式的学习。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结合生产出的冰激凌数量对各战队的冰激凌机进行比较和思考,引发了更深层次的关于球的滚动方向、速度的进一步讨论,生发新的探索。

四、有理有据——“滚”有所依

幼儿在探究和运用科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从手“抓”,到机器生产,再到机器的优化,整个过程中,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在自我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获得球的滚动与坡度的关系。以下几点为活动的成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因势利导,衍生方向

当教师观察到幼儿正在用“滚”的方式收海洋球,并没有让他们停下该动作,把重心转移到迅速把玩具收好。教师思考的是如何顺着幼儿的兴趣把“滚”的技能发展得更好,因此才有了这一次美好的探索旅程。

教师运用视频的观看与交流,让幼儿自行发现用手“抓”的方式制作冰激凌的不足之处,让幼儿自己寻找接下去想要探索的方向。尊重幼儿的选择,让幼儿能够在自己愿意尝试的事物中去体验游戏的快乐。同时,教师提出的这一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教师观察到幼儿连续一周一直重复着冰激凌的手工制作,重复着打保龄球的收玩具方式,主动与幼儿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追随幼儿的游戏需求思考活动的发展方向。

(二)循序渐进,助推前行

经验迁移——把滚球的收玩具方式迁移到运用滚动的方式制作冰激凌,把滑梯、草坡、平地上玩滚球游戏的经验迁移到滑梯冰激凌机的制作。

寓教于乐——当幼儿在为让球自动滚动起来发愁时,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会滚的球”,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把球的自动滚起来与倾斜度进行联系,引导幼儿在探究中思考,尝试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总结发现事物之间的明显关联。

材料的支撑——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材料的外部形象特征,鼓励幼儿根据特征进行联想。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材料。

每一次幼儿的作品出来后,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并对各个战队的作品进行比较观察和连续观察。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并设法验证。帮助幼儿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与计划目标是否一致,分析一下原因以及下一步要怎样做等。

(三)合作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中班的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已经出现了角色的分工与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成功建立了若干组冰激凌机战队。

1.明确责任。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幼儿学会同其他合作伙伴配合、互动,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战队的建立又让幼儿之间形成了合力,图纸设计、拼搭、收集材料等等,每一个成员的主要任务得到了明确。

2.分工合作。在团队中,成员之间相互支持、互动交流,在合作、动手、相互表达与倾听的过程中,思路越来越明晰,越来越开阔,协同完成共同的任务。例如幼儿共同制订冰激凌机计划,讨论材料、步骤和方法,小组成员的商讨使得计划更加完善。

3.相互学习。各团队之间交流分享,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组的探究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如一起讨论共性问题,商讨解决方案;参考其他战队的成熟经验;互相验证冰激凌机的使用效果。

五、总结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逐渐掌握滚动与倾斜度之间的关系。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其探究兴趣,让幼儿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本次活动正是来源于幼儿的探究兴趣,来源于幼儿充分的实践与探索的机会,来源于教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过程的适宜的助推策略。教师通过课堂集体教学活动、实践探究活动、材料的收集与更新,对幼儿原有作品的观察、思考、改进等方式,把幼儿的感兴趣的事物与幼儿需要掌握的技能进行有效结合,以此帮助幼儿自主地获得知识。这与《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是不谋而合的。

猜你喜欢

滑梯冰激凌海洋
哇!甜甜的冰激凌
暑假就像爬滑梯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冰激凌
夏日冰激凌大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