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血透患者骨折相关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
2021-01-09宋静
宋 静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随着血液透析时间不断延长,血透患者骨折发生率逐年增长,进而严重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需要深入分析血透患者骨折相关危险因素,根据相关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策,及时排除危险因素,降低骨折发生率,保证患者血透效果[1]。此研究选取47例血透骨折患者,分析其骨折相关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本院进行血透且并发骨折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7.64±5.16)岁;骨折类型:锁骨骨折3例、股骨颈骨折5例、趾骨骨折5例、前臂骨折6例、腰椎骨折7例、肋骨骨折9例、髋骨骨折10例、其他骨折2例;原发病类型:狼疮性肾炎2例、慢性肾盂肾炎2例、多囊肾4例、高血压肾病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糖尿病肾病19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血透但无骨折患者47例作为对照组,年龄40-71岁,年龄均值(55.84±5.23)岁;其中女13例、男34例;原发病类型:狼疮性肾炎3例、慢性肾盂肾炎4例、多囊肾6例、高血压肾病1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糖尿病肾病8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
2 方法:采集、记录2组患者基本信息,其中包括原发病、血透时间、年龄、性别等,且需要监测2组患者血磷(P3-)、血钙(Ca2+)、血清白蛋白(Alb)、血红细胞比积(Hct);同时需要测定2组患者骨密度,即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患者髋部、腰椎等部位进行测定,在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基础上判断:正常(T在-1.0及以上)、骨量减少(-2.5 4 结果 4.1 2组单因素分析对比:观察组患者糖尿病概率、骨质疏松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液透析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而2组年龄、性别等其他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糖尿病、骨质疏松、血液透析时间为血透患者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见表1。 表1 2组单因素分析对比(x2/t) 4.2 多因素分析:由Logistic多因素回顾分析得出,患者骨折相关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原发病为糖尿病、存在骨质疏松、血液透析时间过长,见表2。 表2 多因素分析 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终末期肾病常用方法之一,随着血液透析时间延长,患者骨折发生率会逐渐提高,进而极易对患者身心健康构成许多不利影响,再加上近几年人们生活和饮食习惯日益变化,血液透析患者骨折发生率逐年增长,为了降低骨折发生率,需要深入分析患者骨折相关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3]。研究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得,观察组患者糖尿病概率、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液透析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得,患者骨折相关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骨质疏松、血液透析时间。 护理对策:(1)饮食干预。为了预防骨质疏松,需要为患者补充钙,针对低钙者,需要严格控制患者每天钙摄入量1000-1200mg,指导患者多食用紫菜、奶制品等高钙食物,针对血磷过高者,禁止食用坚果,多食用海产品,严格控制每天磷摄入量800-1000mg,同时需要补充热量35-40kcal/(kg·d),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1.2g/(kg·d),比如蛋、鱼、瘦肉等,且需要适当补充矿物质、维生素[4];(2)防控铝相关骨病。禁止患者过多摄入含铝制品,不可采用铝饭盒、铝锅盛食物,禁饮罐装饮料,禁食含有铝添加剂的食品;(3)生活干预。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作息、饮食习惯,告知患者戒烟戒酒的重要性,禁止长时间饮用浓茶、咖啡等,不可过快过猛活动、上下楼梯,外出时需要有专人陪伴;(4)运动干预。指导患者适当进行体育活动,比如广场舞、打太极、爬楼梯等,以此强化肌肉活力和骨应力,增加骨密度,且需要多照射阳光,促进钙吸收,降低红细胞、尿素等浓度[5];(5)骨折护理。严格按照饮食方案给予富含蛋白质、低磷、高钙食物,同时需要定期对患者肢体进行全方位按摩,定期翻身,疼痛缓解后需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以此增强骨骼强壮。讨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