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髓内固定术在老年下肢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2021-01-09常立超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髓内下肢部位

常立超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骨科,辽宁 调兵山 112700)

下肢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类型,如髋部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等均属于下肢骨折。下肢解剖结构较为特殊,极易因高能量损伤而引起骨折。老年人身体机能不断衰退,骨密度降低,因此更易出现下肢骨折[1-2]。对老年下肢骨折临床多采取手术疗法为患者进行治疗,但若治疗不当则可能会引发骨延迟愈合、骨不连、感染等不良情况,甚至可能致残,对患者生存质量以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负面影响[3-4],故为患者选择合适有效的治疗方案十分必要。髓内固定术以及外固定支架等术式均为近年来临床常用的手术疗法,为探析髓内固定术用于老年下肢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此次研究将在2016年2月-2018年3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中选择68例年龄≥60岁的病患参与研究,并对如上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比较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在2016年2月-2018年3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中选择68例年龄≥60岁的病患参与研究,并依据入院顺序分组,2组各34例。纳入标准:(1)经相关检查确诊下肢骨折。(2)符合手术治疗指征。(3)无严重内科感染。(4)无出凝血功能障碍。(5)患者及其家属在知晓研究目的以及实施方法后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重症感染。(2)患有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3)年龄<60岁。(4)无法承诺配合完成研究。(5)存在意识障碍或患有精神疾病。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为(68.6±4.5)岁。骨折部位:15例为股骨干骨折、12例为胫腓骨骨折、8例为髌骨骨折。致伤原因:14例为跌伤、11例为重物压伤、6例为高处坠落、4例为交通事故伤。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为(68.7±4.8)岁。骨折部位:16例为股骨干骨折、12例为胫腓骨骨折、7例为髌骨骨折。致伤原因:13例为跌伤、10例为重物压伤、8例为高处坠落、4例为交通事故伤。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可行。

2 方法:对照组实施外固定支架治疗,先对创面进行有效清理,以便有效显示血管、神经部位,对骨折部位进行常规复位及固定。在骨折近端以及远端钻骨孔,在骨折部位准确放置外固定支架,确定位置良好后则可准确拧入螺钉,安装好后将螺丝拧紧,常规关闭手术切口。术后予以常规抗感染处理。观察组采取髓内固定术治疗,采取侧卧体位,对骨折部位进行牵引复位,确定复位后使用复位器暂时固定骨折处。合理选择进钉位置,之后开口。对骨折断端进行复位,之后常规扩髓,依据患者情况使用交锁髓内钉或Gamma钉进行固定,主钉完成后则可将其放置于髓腔内,使用螺旋加压手柄旋动,插入固定杆并旋入尾螺帽,确定无误后则可常规关闭手术切口,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

3 观察指标:(1)疗效评价标准[5]。采用Johner-Wruhs评分方法进行评价。治疗后患者骨折部位愈合良好,关节活动如常,可对抗力量,可正常行走,无痛感或成角畸形,短缩度<5mm,旋转角<5°则为优。治疗后骨折愈合良好,但对抗力量有轻微受限,有痛感,但不影响正常走路。存在成角畸形,但控制在5°以内,短缩程度<10mm,旋转角度<10°则为良。治疗后骨折有效愈合,关节活动有所受限,走路有痛感,步态跛行,成角畸形<20°为中,未达到如上标准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则为差。以优+良计算总优良率。(2)骨折愈合时间。(3)出血量。(4)并发症发生率。

4 统计学处理: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x2检验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治疗效果对比: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优良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对比(n,%)

5.2 2组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观察组出血量为(82.4±4.2)ml、骨折愈合时间为(21.2±3.7)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

5.3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比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5.9%,对照组为23.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2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讨 论

下肢承担着人体走路以及负重,因此对稳定性要求较高。人体两下肢应等长,若两肢体长度差在2cm以上则会对其正常走路产生影响,长度差相差越大则影响越严重[6]。下肢骨折是一种老年人较为高发的骨折类型,其属于长管状骨骨折,多因高能量损伤所引起[8]。老年人与青年人相比,机体骨密度会明显降低,身体机能也会不断衰退,除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原因外,跌倒、重物压伤等也均可能引起下肢骨折,因此出现骨折的几率也相对更高。外固定支架是一种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治疗的常用术式,其操作简便且手术时间短,可为骨折的愈合提供良好条件,保护骨折部位软组织以及血液供应,促进骨组织功能康复。该疗法的适应证广泛,临床在临床应用较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外固定支架的抗扭力以及侧向稳定性不佳,术后活动会受到较大限制,出现单边外固定支架钉孔感染的几率也相对较高,治疗时间长,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外固定支架的总体牢固性也会逐渐降低,因此后期出现螺钉松动的几率较高,若提前拆除支架也可能会增加骨折愈合不良的风险[7-8]。髓内固定术则是近年来推广应用的新型术式,该疗法在度骨折进行固定时是经过骨折部位矢状面以及冠状面的共同作用,更加符合生物力学原则,其可让骨折端均匀受体,提高抗折弯能力以及抗旋转能力,最大程度克服应力遮挡[9-10]。另外在治疗过程中髓内钉负荷比钢板小,有助于减少骨折疲劳度,且治疗过程中不需要剥离骨折软组织以及骨膜,有助于在最大程度上保全骨膜的完整性,从而促使骨折端的血液循环良好,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基础。

曾有相关调查研究发现髓内固定可有效控制旋转,更好稳定骨折端,从而保持肢体长度,更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负重功能训练,从而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10-11]。在此次研究中也得出相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与对照组的79.4%相比较有明显提高。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提示观察组为5.9%,对照组为23.5%,差异明显。证明髓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下肢骨折的效果良好,可得到较为理想的预后康复效果,患者较为满意。比较2组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也显示观察组分别为(82.4±4.2)ml、(21.2±3.7)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该项研究结果表明,髓内钉固定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且患者康复速度更快。通过分析此次研究结果并综合其他学者研究结论发现髓内固定术的应用有如下优点:(1)该疗法是在直视下小切口手术复位,仅需要将骨折部位的凝血块以及软组织清除掉,不会对周围血供造成明显损伤,更利于骨折的早日康复。尤其是在治疗粉碎性骨折或多段骨折,其可有效减少骨不连以及切口感染发生率,同时该疗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术后也可有效缓解疼痛,可减轻患者痛苦。(2)髓内固定是以弹性应力的方式与骨组织连接,其不仅可承受身体重力,同时也可发挥一定弹力,符合骨折愈合的生理应力,另外可有效控制应力遮挡,确保良好骨骼承受力的同时,提高骨痂塑形质量,从而改善治疗效果,确保骨折良好愈合。(3)髓内固定术一般先对骨折近端进行处理之后再处理远端,主钉与远近钉较为牢固,有助于避免髓钉变性,更利于患者在术后早期开展功能训练,可有效减少关节僵硬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实施髓内固定术治疗的创伤相对较小,患者康复速度更快,且不易引起并发症,临床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髓内下肢部位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研究进展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喜欢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