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少症对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相关性分析

2021-01-09雷淑玲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肌少症骨骼肌股骨颈

雷淑玲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肌少症在临床上又叫做骨骼肌减少症,主要指人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骨骼肌质量降低、耐受力、爆发力、力量降低等一系列症状[1]。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最常见的病症就是骨质疏松、肌少症,且两者会同时发生。发生肌少症后患者的骨骼肌质量、骨骼肌协调能力均会降低,会对患者正常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的会对患者的身体平衡感造成很大的影响,患者容易发生跌倒[2]。发生骨质疏松后患者的骨骼肌质量会严重下降,患者非常容易发生骨折。老年患者一旦发生跌倒或者是骨折,身心健康均会遭受影响,且会对患者的活动能力进行限制,使患者的骨骼肌质量进一步降低,最终会导致患者死亡。骨骼与骨骼肌的生长与退化都与患者的生活习惯、营养情况、基因、相关激素紧密相关[3]。当前对于肌少症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非常少,不同区域、不同人种之间的骨密度、骨骼肌特征均不同。我院在绝经女性骨密度与肌少症相关性研究过程中,发现肌少症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骨密度越低,越容易发生肌少症,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绝经女性450例,根据骨骼肌质量指数将其分为肌少症组与非肌少症组。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意识均正常;(2)所有患者均有一定的日常生活能力;(3)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进行双能 X 线吸收检测;(4)所有患者均知晓同意此次研究。排除标准:(1)意识模糊的患者;(2)精神不正常的患者;(3)存在代谢疾病的患者;(4)近期服用过影响骨密度与骨骼肌药物的患者。(5)存在代谢性疾病,肿瘤,血液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肌少症组200例,年龄62-88岁,平均年龄(72.5±4.3)岁;非肌少症组250例,年龄61-87岁,平均年龄(72.4±4.6)岁;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且研究完全通过了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与批准。

2 方法:(1)全身体成分、股骨颈BMD、腰椎正位BMD检测。应用双能 X 线吸收检测法进行检测,检测仪由美国LunarProdigy,GE公司提供。对患者的四肢脂肪质量(AFM)、四肢肌肉含量进行测量,对股骨颈BMD、腰椎正位BMD进行测量,AFM的日间变异系数为0.30%,四肢肌肉含量的日间变异系数为0.17%,股骨颈BMD的日间变异系数为0.13%,腰椎正位BMD的日间变异系数为0.17%[4]。同时对患者的腰围进行测量。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在双能 X 线吸收检测法的基础上对骨密度进行检测,正常骨量:与相同性别、相同种族的健康人群骨峰值进行比较,峰值<1个标准[5]。骨量低下:峰值<1-2.5个标准差;骨质疏松症:峰值>2.5个标准差。应用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中有关骨骼肌减少切点诊断标准判断肌少症。在双能 X 线吸收检测法的基础上对四肢骨骼肌质量(ASM)进行检测,四肢骨骼肌质量=(双下肢骨骼肌含量+双上肢骨骼肌含量)[6]。骨骼肌质量指数(SMI)=四肢骨骼肌质量÷身高2。(2)生命质量评估。应用欧洲5维量表(EQ-5D)对2组人群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估,由同一位调查人员负责相关内容的解释与信息收集[7]。主要包括人群的常规运动情况、教育水平、体质量、身高、年龄、姓名、1分钟自我测试题。(3)体内维生素D3、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检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的第2天清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10ml后,应用ELIsA法对体内维生素D3进行检测,应用化学抽提法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进行检测。通过以上检测肌少症组为SMI≤7.0kg/m2,非肌少症组为SMI>7.0kg/m2。

3 观察指标:(1)分析2组人群一般资料。(2)Pearson 相关分析体内维生素D3,骨密度值,BMI,腰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年龄、体质量指数、四肢脂肪质量与一般因素之间的关系[8]。(3)Pearson 相关分析骨骼肌质量指数与骨密度之间的偏相关系数。(4)应用欧洲5维量表(EQ-5D)比较2组人群生命质量,主要包括EQ-5D指数、抑郁或焦虑、日常活动能力问题、行动能力问题、疼痛或不舒服、自己照顾自己能力问题[9]。

5 结果

5.1 2组人群一般资料分析:2组人群年龄、身高等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其他一般资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人群一般资料分析

5.2 体内维生素D3,骨密度值,BMI,腰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年龄、体质量指数、四肢脂肪质量与一般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骨骼肌质量指数与患者的四肢脂肪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与患者的年龄、维生素D3水平呈负相关;且与股骨颈骨密度与腰椎正位骨密度呈正相关,见表2。

表2 体内维生素D3,骨密度值,BMI,腰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年龄、体质量指数、四肢脂肪质量与一般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

5.3 骨骼肌质量指数与骨密度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分析:将体质量指数、体质量、身高、年龄作为变量,发现骨骼肌质量指数与骨密度呈正相关,见表3。

表3 骨骼肌质量指数与骨密度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分析

5.4 2组人群生命质量对比:肌少症组生命质量低于非肌少症组(P<0.05),且2组人群中较为明显的问题为疼痛或不舒服,见表4。

表4 2组人群生命质量对比(n,%)

讨 论

肌少症是近年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多发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骨骼肌质量会不断下降,且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而肌少症与骨质疏松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10]。骨骼与肌肉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们相互协调人体的各项运动、免疫能力、营养等。骨密度严重下降、肌肉含量下降均会对老年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通常骨质疏松与肌少症会同时出现,且年龄越大骨骼肌质量指数越低,骨质疏松发生率也越高。且女性股骨颈骨密度比腰椎骨密度小,通过股骨颈骨密度可以有效判断女性骨量下降情况,大部分老年患者会发生跌倒与髋关节骨折,这与肌少症的发生也紧密相关,发生肌少症后患者的平衡感会降低,进而提高了跌倒的发生率,而骨质疏松使得骨质更加脆弱,增加了患者骨折的发生率。因此,骨量过低、肌量过低会大大提高患者发生骨折。在发生髋部骨折的过程中,老年女性患者的全身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与骨骼肌质量指数成正比[11]。

研究显示,骨骼肌质量指数与患者的四肢脂肪质量、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与患者的年龄呈负相关;且与股骨颈骨密度与腰椎正位骨密度呈正相关。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通过体质量、质质量指数可以从一方面反映出人体的营养状况,绝经后女性摄入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减少,且蛋白质在身体内的代谢速度减慢,都会导致肌肉质量与含量降低,肌肉质量下降相应的骨密度也会下降[12]。(2)体质量较高会促使胰岛素生长因子-1与性激素的生成,胰岛素生长因子-1与性激素和肌少症的发生也紧密相关,绝经后的女性性激素分泌量会明显下降,因此更容易发生肌少症。因此,防止肌少症发生的期间,不能单纯的只是提高体质量,如果体质量指数太高,身体则会太过肥胖,肥胖会导致慢性炎性反映的发生,这对于骨骼是非常有伤害的。另外,体质量过高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研究显示,肌少症组生命质量低于非肌少症组(P<0.05),且2组人群中较为明显的问题为疼痛或不舒服,绝经后女性肌少症发生与骨密度严重降低有关,且发生肌少症的绝经女性生命质量较未发生肌少症的绝经女性低。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以上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来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他们的健康意识可能比较强,会注意饮食习惯,会定期查体,因此,以上的生命质量并不能完全代表群体的生命质量[13]。(2)绝经后的老年女性发生肌少症后会增加跌倒、骨折等的发生率,且发生以上事件后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3)绝经后的女性生命质量与一般人群相比更加复杂,可能多种因素会对其产生影响[14]。在此次研究中还发现,2组人群中较为明显的问题都为疼痛或不舒服,其中抑郁或焦虑问题也较为明显。这也说明,发生肌少症的绝经女性更容易发生不良情绪与疼痛、不舒服。绝经女性发生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的概率相比没绝经的女性更高,骨质疏松、肌少症在绝经后的女性中更容易发生,这就说明,性激素、年龄均会对女性的骨骼肌含量、骨密度产生影响。而肌肉质量减少还比较肥胖的绝经女性,股骨颈骨密度、腰椎正位骨密度、髋部骨密度严重下降,更容易发生跌倒、骨折等危险事件[15]。如果绝经女性可以适量的增加蛋白质食物可以有效提高女性的身体功能,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说明绝经女性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摄入量下降都是提高绝经女性发生肌少症的关键性原因。肌少症的发生与年龄的增长相关性较大,且遗传、环境等因素都会增加肌少症的发生,同时,绝经女性的神经-肌肉功能降低、运动量缺乏、糖皮质激素、雄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雌激素的变化都会增加肌少症的发生率。此次研究还发现,促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也在绝经女性肌少症发生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绝经女性的营养状况、遗传、肌肉细胞死亡等因素均会对女性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活动能力、肌肉强度造成很大的影响。研究显示,骨骼肌质量指数与患者的四肢脂肪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与患者的年龄、维生素D3水平呈负相关;且与股骨颈骨密度与腰椎正位骨密度呈正相关,这就说明,肌少症患者体内的维生素D3水平与肌少症的发生紧密相关,及时为患者补充维生素D3有利于改善患者症状,预防肌少症的发生。另外,发生肌少症后的患者体力活动与肌肉含量均会下降,这就会使人体的总能耗下降,使脂肪在人体内蓄积,特别是内脏脂肪。脂肪组织会对肌肉中的甘油三酯类以及总胆固醇水平产生影响。同时脂肪细胞会加快骨骼肌的代谢分解作用,加快肌少症的发生,因此,改善患者的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对于预防肌少症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此次研究所存在的缺点:(1)此次研究只局限于绝经女性,所得出的结论与结果可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2)此次研究的对象选择了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健康人员的各项意识都比较强,且此次研究对象的样本较少,并不能代表总体情况,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会继续进行深一步的研究,不断证实以上结论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绝经女性骨密度与肌少症相关性研究过程中,认为肌少症与骨密度存在紧密的联系,且年龄越大,骨密度越低。

猜你喜欢

肌少症骨骼肌股骨颈
肌少症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鸢尾素(Irisin):运动诱导骨骼肌自噬的新靶点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2019亚洲肌少症诊断共识下肌少症相关危险因素评估
巨噬细胞在骨骼肌损伤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
肌少症对脊柱疾病的影响
运动预防肌少症
预保温防止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中低体温发生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