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结果分析

2021-01-08邹鹏蔡兰平陈丽青王丰陈凌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糖尿病

邹鹏 蔡兰平 陈丽青 王丰 陈凌

【摘要】目的: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结果进行描述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通过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对社区3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糖尿病风险评估,对高危人群进行现场问卷评估、体格检查和血糖检测,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1197名糖尿病高危人群接受体格检查及血糖检测,检出糖尿病241例和糖尿病前期250例,检出率分别为20.13%和20.89%;男性和女性糖尿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和女性糖尿病前期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伴有年龄、一级亲属糖尿病家族史、糖调节受损史、高血压、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的人群是发生血糖异常的风险增加。结论: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能较好的发现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应持续开展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

【关键词】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检测;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1-0212-02

糖尿病不仅导致人体多器官功能损害,同时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n1。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糖尿病高危人群中每年有10%~20%的患者自然转归为糖尿病[2],开展糖尿病筛查,并尽早进行干预,可最大程度地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社会负担。本研究旨在评价上海市闵行区萃庄镇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的效果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随机原则抽取信息系统中已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本社区常住居民(包括本市户籍居民和本市居住满6个月以上的非本市户籍居民)中年龄大于等于35岁的糖尿病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糖尿病高危因素种类:①年龄)40岁;②有糖调节受损史;③超重(BMI≥24kg/m2)或肥胖(BMI≥28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④静坐生活方式;⑤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⑥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⑦高血压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⑧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史;⑩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史;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具有以上任何一项及以上危险因素的成年人即判断为糖尿病高危人群[3]。

1.2 诊断标准 使用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3]判定筛查结果: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75g葡萄糖后2h血糖≥11.1mmol/L判定为糖尿病;空腹静脉血糖≥6.lmmol/L且<7.0mmol/L,口服75g葡萄糖后2h血糖<7.8mmol/L判定为空腹血糖受损;空腹静脉血糖<7.0mmol/L,口服75g葡萄糖后2h血糖≥7.8mmol/L且<11.1mmol/L判定为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被统称为糖尿病前期。

1.3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2010整理数据,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數据。使用x2检验对率进行比较;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1197名糖尿病高危人群接受血糖检测,男性395例(33.0%)、女性802例(67.0%)。年龄35~90岁,平均年龄(58.74±14.26)岁;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657例(54.9%),中职及高中287例(24.0%),大专及以上253例(21.1%)。排名前四的危险因素分别是静坐生活方式1166例(97.41%)、年龄≥40岁1073例(89.64%),超重/肥胖673例(56.22%)、高血压396例(33.08%)。

2.2 不同特征人群血糖检测结果 共检出糖尿病241例,检出率为20.13%;糖尿病前期250例,检出率为20.89%;糖尿病患者中男性、女性检出率分别为26.58%,16.96%,不同性别糖尿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糖尿病前期中男性、女性检出率分别检出率分别为25.06%、18.83%,不同性别糖尿病前期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糖异常者与血糖正常者的年龄(P<0.001)、文化水平(P=0.012)均有统计学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学历水平的降低糖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详见表1。

2.3 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筛查结果为血糖正常的人群为对照组,以是否发生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为因变量,以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为,发生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伴有一级亲属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糖调节受损史、高血压、超重/肥胖、血脂异常中一种或几种危险因素的居民比无上述危险因素的居民发生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的可能性更高。详见表2。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中20.13%的糖尿病检出率说明社区高危人群中还有许多糖尿病患者未被发现,社区开展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很有意义,有助于病人的早发现。高危人群中,糖尿病前期的检出率为20.89%,有研究显示,糖尿病前期罹患率明显增加是糖尿病患病率增加明显的根本原因[4],如果不及早的干预这部分居民,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将会大量增加,因此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意义重大。

在研究中发现,男性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比女性高。年龄越大、学历水平越低的人糖调节前期和糖尿病的检出率越高,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血糖异常的风险增加,同时提示血糖异常与居民对糖尿病的认知有关,高学历者对糖尿病的防范意识更强。研究中还发现,危险因素中最常见的是静坐生活方式、年龄≥40岁、高血压、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等因素,并且伴有这些因素的居民发生血糖异常的风险增加,应多关注这部分人群,进行早发现和早干预。静坐生活方式、超重、肥胖以及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均可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发生转变,在社区可通过加强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包括生活方式、体育运动和饮食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使居民自觉采取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达到降低危险因素水平和血糖异常发生风险的目的。

本次研究中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筛查出了较高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发生率,表明筛查有利于糖尿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应持续开展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应尽早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管理和干预,从而降低危险因素水平,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嫦青,席正刚.我国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流行病学调查现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5):29-31.

[2]任保莲,宗英,陈叶坪.运动处方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血脂与体质指标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2):92-95.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8):2-42.

[4]张振业,周鄂生,杨旭.某高校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趋势的统计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3,24(4):18-20.

基金项目:上海市肉行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立项项目(2017MW17)

作者简介:邹鹏(1982.07-),男,汉族,上海人,大学本科月三管医师,研究方向:社区卫生服务。

*通信作者:陈凌,上海市阂行区萃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家庭医生干预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影响
产科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普通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体验式学习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知信行的影响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