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
2021-01-08廖如香
廖如香
[摘 要]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入地域文化校本化的研究、开发和建设,是国家课程“因地制宜”的一个新的生长点,为语文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依托“茶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它不仅进一步推进“茶文化”的内涵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社会生活的诗性回归。
[关 键 词] 茶文化;地域文化;校本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號] 2096-0603(2021)51-0144-02
作为国家课程之一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其课程标准与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学生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也就是说,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不同,每所学校因受其地域文化的影响,或多或少存在办学个性上的差异,这种不同区域的地域文化现象,不仅以学术的形式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而且以一门专门的课程或一个专业走进中等职业学校。由此可见,这无疑要求各地中等职业学校在国家课程框架外,加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融入地域文化的研究、开发和建设。
一、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辨
语文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催生的带给语文教学的新鲜血液。从字面上来看,我们不难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实际上可以解读为:综合+实践+活动。“综合”表明其教学范畴的构建主题不是单一的,而是广泛的,涉及社会生活、传统文化等方方面面;“实践”强调突破传统课程观,以学生“零”距离接触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走出学科本位的窠臼,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主动获取经验感受;“活动”要突出的显然是“实践”的过程,这里涉及课前准备、课中组织、课后总结三个环节。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初、高中语文教材中表述为“语文综合性学习”,从形式和评价上看,两者看似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实际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没有很大的关联性。在一些教学案例中不难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强调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知识,但所有活动都与语文课程体系的学习内容息息相关,其出发点旨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所有活动,尽管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其他学科知识,但它不受特定的语文课程体系知识的限制,其出发点是通过学生直接参与到实践中,让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体验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在社会生活中了解、掌握各种知识的能力,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这正是本文提出的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涉及地域文化的原因之所在。
近年来,一些致力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研究,这是国家课程最优化实施的唯一途径。这是因为:作为国家课程之语文学科课程组成部分的综合实践活动,其课程标准、实施年段等是面向全国的,各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都能在不同地域文化中找到自己的身影,如人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六单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民歌民谣采风。这让我想到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于是在我的头脑中诞生了“品茶·说茶”这个综合实践课题。不难看出,这个实践课题基于教材,又是教材的延伸拓展,让学生到茶乡采风,了解与茶有关的诗词、对联、茶歌、茶谚、茶谣、茶俗等,这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性课题,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茶文化,还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是大有裨益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为一种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课程形态,校本化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必须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国家课程“因地制宜”的基础上的核心位置。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茶文化背景下的生活习俗与地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富有地域特色的茶文化是一座综合实践活动的富矿,足够课程校本化的开发与建设。
(一)把脉地方元素资源,为校本课程开发找准切入点
茶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传承地域文化的最佳途径,体现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近几年来,随着茶文化旅游的兴起,人们已不满足于单纯的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单一发展模式,而是开始思量将山、水、茶、文化融为一体,一批融茶产业、茶文化、旅游、生态和城市建设等于一体的新项目也随之陆续开工建设,茶产业功能开始从“单一”走向“多元”的营销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说,茶是人们生活的生命“基因”,它不仅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动力”,还培养了人们拼搏进取、共创佳绩的集体观念。茶文化包含“和、静、怡、真”等精神的人文内核,不仅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茶道、茶礼、茶德的真谛,还能让学生在涵养个性的学习中传播茶人的敬业、勤劳、求精、诚信等思想品德,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二)梳理茶文化脉络,开发其地域文化个性并使之由资源变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茶文化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茶文化地域个性的开发与实施,要使之由资源变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必须加以分析、梳理、遴选、分类,挖掘其中适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宝贵资源。如随着各地茶文化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在政府大力推动茶产业向茶休闲、茶养生、茶旅游等领域拓展的背景下,我们不能照搬,更不能重合各地方政府的发展思路,而应将开发的资源与教材相对应,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整体的序列。就茶文化旅游来说,我们不能单纯局限于与旅游有关的茶文化,可以把它延伸到与茶文化旅游有关的其他话题。例如:
1.生态文化,包括生态茶园、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等。
2.产业文化,包括茶产业创意文化、品牌文化、经贸文化等。
3.企业文化,包括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
4.旅游文化,包括景观景点,如博物馆、展览馆、雕刻等。
以上文化现象大多互为交叉,紧密联系,如负载着儒、佛、道三教茶道文化内涵的遗迹、茶文化旅游区等,既在茶文化之中,也在旅游文化之列。
(三)演绎学校、家庭、社会三重奏,优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开展模式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教室里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基于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必须走进社会、走进家庭,才能在地域文化的视野中开疆拓土,有效挖掘和彰显地域文化之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由此可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家庭、社会的认同、配合和支持,变学校“单兵作战”为学校、家庭、社会三重奏。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尽管注重“综合”,但它的落脚点首先应该在“实践”,“实践”是“活动”的本源,不可能在教室里由教师“单兵作战”。但事实上很多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实践”内涵的理解有失偏颇,把“实践”等同于语文课外活动,把让学生走出校门的“实践活动”,曲解成让学生回家就某一个热点话题或根据教材的设定话题收集资料,或调查访问等,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开展所谓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并用文字、图表、图片等展示学习成果,这种做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活动”。因此,如何避免教师在课堂上的“单兵作战”,走出活动的“孤岛”窘境,推动形成实践活动走出校门,让学生直接参与或在特定情境中体验实施策略,这无疑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笔者认为,这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融合、互補。唯有如此,才能摆脱长期积淀的沿袭课堂模式的依赖心理,在真正意义上引导学生实现语文素养的深层积累。
三、茶文化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诗性回归
茶文化涌动着地域文化的诗意灵性,它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社会生活的诗性回归。它不仅开辟了教学管理文化的新天地,还拓展了教师行为文化的新视野,更构筑了学生学习文化的新途径。跟随时间老人穿越时空,走进神农时代,我们可以了解全国各地茶文化“前世今生”的基因,可以走进宋元时期茶沿着“丝路”漂洋过海的世界视野;在茶叶品种园里,对品种、习性以及田间管理等的考察、探究、实验,让学生像小鸟般散落在茶园里,携带绿色的希望放飞天空。类似这种让学生“零”接触的亲身经历,在采茶的季节里,在制茶的日子里,在茶俗、茶歌、茶舞的茶艺表演里,在茶谚、茶联、茶诗的赏析时……构筑了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学习文化的新途径。
融入地域文化校本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处在探索阶段,许多课题有待长期的深入探究。本文所涉及的三个问题,旨在说明建设校本化课程,是国家课程因地制宜的体现。当然,本文的探究并不是主张把地域文化的资源全部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对此应结合教材开展多角度的研究,从而使综合实践活动既在国家课程范围内又能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带有乡土气息的语文生活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余文森,郑金洲.新课程语文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余沙沙.茶文化旅游研究:以雅安茶文化旅游发展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3]黄曰玲,陈雪萍,曾芳芳.休闲农业视野下的福建茶文化开发策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5(2).
[4]沈学政,苏祝成.具有文化特质功能型农业的发展模式:以茶文化与茶产业为例[J].浙江农业学报,2012(1).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