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板胡回忆录

2021-01-08谢嘉颖

关键词:小标题拖鞋琴声

谢嘉颖

不知为何,悠扬飘洒的琴声仍然常常会飘入我的梦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接触

小时候,我常常跟着爷爷奶奶在院子里的柳树下乘凉。每当邻居家的爷爷拉起他的板胡,我便好奇地踩着吱呀吱呀的小拖鞋跑去他们家,听板胡时高时低的音调,看爷爷上下摆弄的手。我一脸羡慕地摸了摸,琴弦震动到我的手,我连忙缩了回去。那种奇妙的触感,疼疼的,痒痒的。(“缩”字用得极为巧妙,形象地写出了“我”既好奇又紧张的心理。)

爷爷笑着看着我说:“怎么?小丫头也想学这老东西?”我怔怔地望着他手中的琴弓,上面白色的银丝像极了爷爷满头的白发。再往上看是挺立着的琴头,不像琵琶那样低垂着。后来,爷爷奶奶找不到我时,就来邻居爷爷家找,一找一个准。

从那时起,我便迷上了板胡。它是我的梦,可我只能眼巴巴地仰慕它在爷爷的手里发出悠扬的乐音。

努力

二年级时,学校开展社团活动,我终于有了能触摸它的机会。我懵懵懂懂地开始学板胡的基础知识。那时,音乐教室在五楼,每当最后一节课,总会见到我在通往教室的楼梯上穿梭,乐此不疲。

晚上放学回到家中,我并不像其他孩子们在街上放肆地玩耍,而是黏在邻居爷爷家,请他教导我拉板胡。

“往下按,使劲儿拉,要把弓拉满,把弦按实,手磨得不舒服可以缠胶带。”爷爷说道。我看着自己还没按两下的手红红的,被弦磨得生疼;再看看爷爷的手,上面长满了一层一层的厚茧。(细致描写“我”和爷爷的手,突出爷爷练习板胡付出了很多努力。)

只见他按住弦,一满弓拉出来,音色饱满、圆润、悠长。而我一弓下去只是磕磕绊绊,咝咝啦啦,音还时不时地断,难听极了。那时,板胡就是我上下楼的动力,是爷爷紧皱的眉头。

荣耀

后来,我进入学校的民乐团。乐团只收两个板胡手,而我就是其中一个。

登台表演、考级、转台演出是那时我努力学习板胡最好的见证。当坐在台上的一刹那,我看着它,它也看着我,我们之间仿佛有了心灵的沟通。

记得第一次登台演出时,我很紧张,目不转睛地看着它。它挺立的琴头靠在我的肩膀上,安慰我不要紧张。我坐在大厅里,一个人在许多评委面前拉着它时,我与板胡合二为一。它是我最高级别的奖杯。

忘却

上初中以后,我们搬来了城里,板胡也被我带了过来。我立下豪言壮语,要每天练习它。但当我把它带去学校时,忽然发现它是那么的不起眼。班里同学的吉他、尤克里里等流行乐器一个个摆在我的面前。我不敢把以前我引以为傲的它拿出来。就这样,它孤零零地在我的寝室里待了一年。回家时,它怎么也塞不进我的行李箱,于是我只好把它背在身上。

“这是什么啊?这么大个箱子。”有同学好奇地问道。“没什么,一些旧东西。”我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简练的语言描写,表现了“我”对板胡的态度已发生了变化。)

我把它扔在电冰箱的后面,那是家里最隐蔽的地方。再也不曾提起我学过板胡。

一次回老家,听到邻居爷爷还在拉着板胡,琴声还是那么的飘逸潇洒。“隔壁爷爷总问你回来没有呢!你快去看看。”奶奶招呼道。去爷爷家的路并不长,可我的步伐却一步比一步沉重。走到爷爷家门口时,我的双脚像注满了铅,怎么也迈不动。琴声传出来,好像在我面前竖起了一道墙,上面寫着“逃兵”。我的心被猛击一下,转身跑回了家。来城里时,在车上看着路边柳树的小女孩,那曾经踩着小拖鞋去爷爷家听板胡的小女孩,离我越来越远,琴声也渐渐远去了。

周末,我坐在沙发上打开了电视。“板胡是我国音乐的瑰宝……”播音员的声音令我内心受到了一阵触动。我抬头望了一眼,它还静静地躺在那儿,上面已经落了一层薄薄的灰。我轻轻地打开箱子,看着它的琴头,依然还是挺立着的。

【评  语】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文章选材的跨度比较大,事件也比较多,小作者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将这些零散的素材巧妙组合,条理清晰,毫无凌乱之感。

善抓细节,画面感强。在每个小标题的内容中,小作者都能够选出重点的细节进行细细描绘,仿佛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文章有着很强的代入感。

收束自然,意味深长。文章结尾引用新闻内容,非常新颖,而受到触动的“我”再一次将板胡拿出时,主题也就不言而喻了。

(讲评教师 王金娣)

猜你喜欢

小标题拖鞋琴声
让机关文稿小标题“亮”起来
拖鞋
泉水滴答
倾听那琴声
精心打造心灵的小窗
可怕的琴声
你想都想不到的创意拖鞋
暖暖的拖鞋
拖鞋
小标题作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