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步换景 景随人动

2021-01-08李毅然

关键词:荷塘美景民居

李毅然

徜徉在大自然中,感受美好景致,一步一美景,一步一佳境,我们可以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不断地展现所见到的景物,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犹如移舟前进,景物随之改观,迥然不同的景物就会扑面而来,千姿百态的景象就会呈现在面前,可以使人产生立体感。例文《郝堂游记》,就是一篇典型的移步换景、以地点转换为线索叙述游览过程的文章,如同让读者跟着作者的“步伐”游历了一番郝堂。内容精彩,层次分明。

文章开头交代“我们”驱车前往郝堂,第一处到达的地点是“浉河南岸,平山塔下”。

经人指点,“我们”沿着“林荫路”进入“郝堂地界”。在这里看到了鸟雀、屋舍、小桥、溪水等美景。作者按照地点转换来展现游历郝堂的过程,每一段的段首句明顯地标注了地点的变化,依次重点游历了“荷塘”“街市”“村落”等三大景点,描绘了各个景点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对郝堂的景致有了立体的认识。

郝 堂 游 记

杨   林

郝堂是位于信阳市东南的一个小山村。那里一年四季风景如画,被称为“画出来的村庄”。

我们从正阳县驱车前往,辗转一个多小时到达浉河南岸,平山塔下,凭着感觉向东行了几公里。正当我们犹豫该怎么走的时候,路人指点,顺着有树有花的村道前行,就能寻到郝堂。

正值夏季,炎炎烈日,林荫路上的空气却清新凉爽。走着走着,左前方出现一个高大的石刻路牌:“郝堂村茶人家”。路牌下面簇拥着盛开的野花。一进郝堂地界,田间白鹭翻飞,如水墨之画,鸟雀高歌,似天籁之音,让人耳目一新。林荫路愈走愈深,路两边开始出现村舍,久违的房屋古老而又亲切:翠竹掩映下精心修葺的土坯房,豫南特有的狗头过道、木门柴扉,门前小桥如虹、溪水环绕,如美人般含羞遮面的郝堂渐渐呈现在我们眼前。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大片大片的荷塘,荷叶挨挨挤挤,翠绿无边。一尊观音像立于荷间,旁边莲叶簇拥,荷花相伴,不时有白鹭飞过。有的荷花娇滴滴地盛开着,花瓣上还沁出一个个小水珠;有的荷花含苞欲放,如少女亭亭玉立。走在荷塘间的软绵绵的青草小路上,清风徐来,花香阵阵,让人感到神清气爽,精神倍增。

穿过荷塘,我们来到了郝堂的街市。每个街口都立有木制路标,街道穿行于民居之间,有笔直的,也有弯曲的;有水泥路面,也有石子小路,所有的路面干净整洁。村边的主路随着小河蜿蜒而上,水声潺潺,如琴声不绝于耳。

再往里走,是千百年形成的村落布局。自然散布的民居错落有致,有百年的老屋,低矮的石墙,草搭的长亭,长满青苔的砖石,也有新建的古式民居和新式楼房。家家户户的楼舍别具一格,院落里有看似随意摆放的石墩和线条粗犷的瓦缸、瓦罐,还有精心种植的蔬菜、瓜果。许多建筑都是在以前土坯房的基础上改建的,既保留了原始的房屋结构,又融入了现代气息。家家户户几乎都挂着大红灯笼,象征着郝堂人的生活越来越红火。房舍周围开满了硕大艳丽的麻杆花,花影疏离,枝叶繁茂。村里许多地方还有石刻的名字,仿佛那里蕴含着一个个美丽的传说。整个村庄温柔静谧,处处彰显楚韵风采。

信阳是千年茶乡,郝堂自然也有茶艺茶道。古香古韵的老屋摆着八仙方桌,茶韵悠然,古书飘香,饮一杯毛尖,不失为一种享受。在这里虽没有岳阳楼般的壮景,却能让人感受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

午餐是在一个农家餐馆吃的。饭前,我与一位老乡拉了会儿家常。提到文化娱乐,老乡津津乐道,逢年过节,村里都要组织扇子舞、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等表演。在去年的“郝堂民俗文化活动周”上,舞龙舞狮、豫剧皮影、秧歌腰鼓、泥塑剪纸、茶艺茶道、摄影书法、农家小菜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小村可热闹了。厨师大嫂的手艺虽不精良,但饭菜的味道却很可口。可能是有机蔬菜、荷塘鲫鱼和山野土鸡的缘故吧。村里的老人在树荫下打牌、下棋,偶尔呷上一口自家的绿茶,一切都显得祥和悠然。

其实,曾经的郝堂和众多的村庄一样,闭塞落后,青年外出、儿童留守、老人无依。她有美景,无人知晓;她有宝藏,依旧贫穷。后来,在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村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绿化村道、改建民居。他们改造了一些有特色的民居,新建了宏伟希望小学、茶社、书吧、农研所、实验基地,新建了一些古典式建筑,还成立了经济合作社,渐渐地郝堂变成了一个“美丽村庄”。

流连于新旧交叠的景致中,左览现代建筑的时尚,右观昔日村庄的余情,让我真正理解了啥叫“今夕是何年”。

猜你喜欢

荷塘美景民居
小荷塘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热闹的荷塘
民居智库
筼筜美景
荷塘
独特美景
荷塘三记
海洋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