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赋能四个平台,强化三个抓手 推进学生学业质量跨越式提升

2021-01-08王守涛

职业 2021年24期
关键词:名师教研技能

王守涛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学校)通过搭建教师、课程、课堂、教研四个赋能平台,着力强化职教高考、教学诊改、课赛融通三大抓手,以山東省特色校、山东省品牌专业、山东省文明校园和青岛市品牌校建设为契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实现“三全”育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和课堂能效释放,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夯实了学生学业、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美誉度和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一、赋能四个平台

(一)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为教师赋能

围绕“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探讨、教学模式构建、活力课堂打造”等课题,建立健全教师培养机制,完善多层次培养体系,极大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1.深化师德教风建设

深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师德大讲堂活动,引导教师争做“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好老师。通过师德模范报告会、师德演讲比赛等活动,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风气。通过“师德每周一讲”,组织教师轮值讲述“我的师德故事”,引导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督导室、教导处和专业科建立三级考评体系,坚持教学问题导向,形成“以导促督”新机制,每周进行课堂教学督导检查与反馈,教师“学榜样、讲师德、塑教风”蔚然成风。

2.构建教师梯队式培养体系

探索实施“任务驱动、激励研修、团队合作、校企共培、目标考核、建档立案”的教师专业化成长路径,建立健全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分层分类系统培养机制。将青年教师 “一年入门、两年合格、三年骨干、五年优秀”作为培养的目标。加强名师示范、骨干引领和“青蓝工程”传帮带,搭建教师能力训练和展示平台。

3.创建“菜单化”培训模式

根据专业建设、大赛辅导、高考教学等需要,实施“统一规划、菜单自选、组织协调、分类培训”的精准培训机制。每年组织30多名教师参加国家骨干教师培训,50多名教师参加五年贯通跟岗培训和高等教育理论培训,20多名教师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10多名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每次培训结束后,参训教师都要回校进行二次培训交流,共享培训成果。

4.发挥名师“领头雁”作用

推进“名师工程”,通过实施“行业大师进校园”工程,把大师、名师引进学校,建立名师工作室,引领专业发展。充分发挥学校3个省、市、区级名师工作室带动作用,重点培养学科(专业)的领军人物,目前,学校成立了12个名师工作室、4个名班主任工作室、5个大师工作室。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多师型素质教学团队。

(二)搭建专业动态化建设平台,为课程赋能

主动优化专业设置,建立了学科专业体系建设与产业转型动态调整机制,搭建紧密对接产业的学科专业体系,统筹设计、优化专业布局和课程布局。

1.对接产业群建专业群

积极对接青岛西海岸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产业,及时调整信息技术类和智能制造类相关专业。在信息技术专业群中,对接IT和信息服务产业、万亿级电商产业、千亿级影视文化产业、智慧城市和大数据产业,开设电子商务、动漫设计、影视技术、物联网、网络安全、数据恢复等相关专业和专业方向;在智能制造专业群中,开设3D打印、工业机器人和高铁通信等专业和专业方向,瞄准产业前沿,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2.对接专业群建课程群

校企共同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标准为依据,开发和重构了专业课程,编写校本教材41本,开发课程标准50个,坚持面向职业,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形成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项目引领,学训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三)搭建“宽集备、深教研”平台,为教研赋能

1.加强横向联合,实施跨学科、跨课程集备

完善跨学科、跨课程集备流程,打造教研学习共同体,引领“三教”改革。通过专业建设、青蓝工程、课程建设、教材选编、教学比赛、集备、听评课、教学标准研讨、课题研究等活动,实现大集备组内成员团结协作、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性。

2.加强纵向深入,深耕主题性教研

坚持问题导向,以问题设计教研主题,以教研主题开展课题研究。推进课题项目制度改革,将课题研究落在课堂、课程、实训车间以及专业和产业链上。以课程改革为指针,以课题项目为载体,主动参与适应生产一线需求的技术研究课题,不断提升教师科研素养和教学能力。

(四)搭建“三有”活力教学平台,为课堂赋能

1.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

文化基础课堂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专业课堂教学贴近生产实际、产业需求、专业特色、高考模块,充分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遵循“德技能并修、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融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技能模块,构建适合本专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

2.打造“三有”活力课堂

以“有用、有趣、有效”的“三有”作为课堂教学改革评价的目标,通过调动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教学模式与教法创新。设定4月、10月为教学创新月,着力打造“五课”,即校外名师“讲座课”、教研组长“示范课”、骨干教师“精品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兼职教师“企业课”。教学创新月月初制定翔实活动方案,五类课堂循序层层推进,月底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在全校形成了“研好课、备好课、讲好课、评好课”的热潮,极大地推动了学校教学改革的步伐,打造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三有”活力课堂。

二、强化三个抓手

(一)聚焦职教高考,抓实高职升学成绩

學校成立职教高考部,多渠道单独组建职教高考师资队伍,构建适应职教高考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严格落实月考与分析制度,做好高一、高二、高三教学工作的有效衔接,及时调整班级与作息时间。实施“一科一案、一班一案、一生一案”的精准辅导,并针对升学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师生帮教“一对一”的辅导策略。

(二)聚焦质量监测,抓实教学深度诊改

学校调整考核评价导向,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政策机制推动质量提高,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一是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评价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二是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由评课堂的活跃度变为评学生深度学习的达成度,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由评师生的互动交流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三是完善各学科(专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建立了科学合理、符合学科和专业特点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三)聚焦专业技能,抓实课赛融通转化

学校以技能提升为重点,实施“以赛代评”评价机制。同时,每年组织开展校园技能节、校园科技节、技能日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促进全校师生技能教学与训练。组织教师参加校、区、市、省各级技能大赛以及优质课、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标兵、教坛新秀等评选活动。专业部和教研组全体教师集思广益,一起准备每一节课、每一次评比、每一个赛项,既全面发挥了教师特长,又充分展示了集体才智,共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一)学生学业成绩得到极大提升

学校在青岛市中职教育质量监测中成绩突出。2019年度汽修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监测高出青岛市平均分15分,数学学业成绩监测高出全市平均分120分。2019年度的质量监测中,机电专业语文成绩远高于青岛市平均成绩,居青岛市前三名。

(二)职教高考成绩名列全市前茅

2020年西海岸新区8所职业院校有19人高考成绩列全省前100名,学校有9人。学前教育专业高三班40名同学,有35名学生达本科线,本科达线率为88%。学前教育专业有4名同学获山东省职教高考状元。

(三)技能比赛成绩遥遥领先

近几年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连续两年位列十强,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技能大赛中的金牌和奖牌总数连续四年均保持全国首位,在世界技能大赛、上海合作组织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中成绩位列青岛市职业院校首位,彰显了学校较高的技能教学水平。

(四)校本教学资源硕果累累

学校根据专业课程实际情况与企业行业标准,编写出版了41门课程的校本教材,开发了10门青岛市级精品课程,建成山东省精品网络课程资源“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组织编写了《Inventor2020课程》教材并提交科学技术部审核。

(五)教学名师群星灿烂

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7%以上。3名教师获评山东省优秀教师;22名教师获评青岛市级教学名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3名教师的课被评为山东省十九大精神特色示范课堂;60余人次获青岛市级以上优质课、公开课。4名教师在山东省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并入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10名教师提交的信息化作品在山东省电教馆、中央电教馆信息化作品评选中分获一、二等奖;9名教师在全国创新杯信息化说课比赛中获一等奖。

猜你喜欢

名师教研技能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画唇技能轻松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