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中影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路径分析

2021-01-08谢玲

师道·教研 2021年12期
关键词:社会性同伴社交

谢玲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幼儿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相互协作的平等关系,是幼儿与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其重要作用体现为对幼儿个性形成、情感支持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帮助幼儿在人生早期与周围生活的同伴和成人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是家庭教育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对幼儿同伴关系以及家庭教育中对同伴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和了解,家庭教育中发展幼儿同伴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家长自身要树立良好的社交观念和行为

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与儿童观念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而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社交观念、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和行为都是孩子观察学习的案例和典型。有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在幼儿良好同伴关系的形成方面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如父母喜欢交友的幼儿大多同伴数量多且关系良好,反之则同伴数量少且关系较差。因此,家长可多到亲戚、朋友家做客或者邀请他们来家中做客,向孩子提供与不同的人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并支持和鼓励孩子参加同伴的交往或游戏,丰富人际交往的体验和感受。

二、逐步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

年龄处于3~6岁的幼儿,思维方式和特点还处于前运算阶段,往往会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意识不到他人的观点,即是以自我为中心。这一倾向使得孩子在同伴交往中时常发生社交冲突。面对这些冲突,有的父母一笑而过,认为这只是孩子们不懂事的表现;有的父母气愤地打自己的孩子,不让孩子再与同伴交往;有的父母责骂他人的孩子:“你再打我们家的宝贝,我就打你。”第一种方式属于“放任自流”型,原因在于家长没有意识到自身在孩子社会交往中的指导作用;第二种属于“因小失大”型,因为一次不愉快的交往经历,就断绝了以后所有的交往机会,这容易让孩子在人际关系中形成怯懦、畏缩的性格;第三种则属于“粗暴”型,企图用暴力来保护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在同伴中遭到拒绝和孤立。家长粗暴的态度并不利于孩子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并有可能代际传递,社交技能的正确示范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

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往往带有增加亲子关系、提升家园共育水平等目的和性质,能让幼儿与家长、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搭起更为紧密的沟通交流平台,不仅满足孩子依戀父母的需要,也能增进家长和教师的联系和感情。如幼儿园在组织家长助教活动上,家长在孩子们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孩子们会觉得这个爸爸或妈妈很了不起,继而认为他们的孩子也很有成就感,于是非常愿意跟这个小朋友玩。或者是假日里家长组织全班外出活动,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的家长能互相合作和帮助安排大小事务,他们的孩子也会表现得很活跃,吸引同伴的关注。这就是“心理投射”的效果。

四、关注孩子自身个性特点

家长应关注孩子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因素,正视其优缺点,由外到内不断完善,扬长避短地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除此之外,家长也应重视引导孩子对同伴的评价,可以和孩子多谈谈他在与朋友交往时候的情况,聊聊喜欢或不喜欢同伴的原因,引导他多发现同伴的优点和长处,明白每一个人都有闪光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人际交往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才能让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建立积极健康的同伴关系。

责任编辑    李少杰

猜你喜欢

社会性同伴社交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寻找失散的同伴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
社会性软件在网上交互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