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普职融通的课程体系研究与设计
2021-01-08荆瑞红
荆瑞红
摘 要:在贯穿初中、中职、高职三个阶段的普职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体系设计要实现多元化、双向化和一体化。本文分析提出,应通过初中的分层教学、中高职的分类教学,建立一套不同于现有高职或者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实现三个阶段的横向融通。
关键词:课程体系 普职融通 教育模式
课 题: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课题——以区域经济为导向的普职融通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9SJA1376);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1+X”证书制度下机电系统工程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构建与探索(课题编号:C-c/ 2020 /03/17)研究成果。
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
太仓市“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也指出,重点推动工业发展“11155”工程,要对高端装备制造业投入1 000亿,助推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
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在太仓市人民政府的推动下,陆渡初级中学、南通纵横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三方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物流管理等专业,实施普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教育模式,达成合作,并决定从普通中学职业启蒙、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基本职业技术教育到高等职业院校的全面的技术教育,多渠道为地方育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
一、高职教育的相关课程理论
加德纳认为,智力总是以组合的方式来呈现的,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由7种不同的智力按照不同的组成方式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头脑当中。教育促进每一个人各种智力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高职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特点,也有职业教育的内涵,因此,高职教育要形成自己的课程理论。
(一)高职教育的课程理论
高职教育的课程理论主要有学科中心课程理论、活动中心课程理论、能力中心课程理论。其中能力中心课程理论为高职教育所特有的课程理论,以企业对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根据企业对实际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对形成某项职业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课程内容加以融合,开发相应的课程。这一理论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中得到应用,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二)职业教育中的多元整合课程理论
多元整合课程理论具有博采众长、各取所需的特点,他是黄克孝教授提出的。依据多元整合课程理论,理论教学注重理论知识之间的系统性,具有“学科中心”课程的優点;而实践教学使学生经验知识、技能训练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具有“活动中心”课程的优点。在进行课程开发时,做到课程分析不限于某一个岗位、某一类岗位群,而具有对象灵活、资源多元的特点。
二、普职融通课程体系的设计方案
课程体系建设是普职融通的载体。王晓耕认为,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中学科中心课程和活动中心课程理论相互融合,相互吸收。王金梅认为,多元整合理论已经应用到不少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中了。高职教育的课程理论应该具有高等教育的特征,要彰显职业的特点。因此,多元整合理论反映了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和活动中心课程理论融合的特点。
(一)普职融通课程体系的设计依据
1.普职融通课程体系要体现多元整合
普职融通课程体系融合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多元整合课程理论是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的典型理论,国内很多院校也在用这种理论指导教学改革,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交通职业技师学院、上海市商业学校等,这些院校成功利用多元整合理论进行了课程改革。
2.普职融通课程体系要体现双向融通
课程体系是普职融通的前提。建设一个具有承上启下、普职融通的课程体系,有助于真正实现普职融通,服务学生多元成长。黄聚雪认为,普职融通的课程体系要充分考虑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不同定位、不同升学与就业需求。路兰英认为,要通过整合课程资源,从普教、职教、特长三个维度建立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基于多元整合的思想、通过整合课程资源,建立分层分类的贯通型课程体系。
3.普职融通课程体系要体现一体化
课程体系是学校践行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普职融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是实现真正融通的前提。淄博市某学校从学生、课程、教学三个维度构建“三维一体”普职融通课程体系,在高中阶段实现了普职融通,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发展的路径。陈路萍认为,目前普职融通虽然开始互通整合,但仅仅是普职课程的机械拼凑、简单相加,并没有更深层次“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融合。因此,普职融通要实现真正的融通,课程体系一定要相互融合,整体构建。
(二)普职融通课程体系设计
笔者所在学院的普职融通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通,还涉及初中教育和中职教育。初中、中职与高职三个阶段的课程、学生、教育方式均不相同。要明确普通初中与职业院校课程融通要求,系统设置普职融通课程才能保证真正的“融通”。
1.初中阶段课程体系要分层分类
普通初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存在不同的课程体系,初中学生只有一部分进入职业院校,因此,课程体系一定要分层分类。初中阶段教育要分为普教课程、职教课程两个维度。初一阶段统一开展普通初中教育,统一开设职业倾向性测试。文化课占80%,职教课占20%,职教课程可以是兴趣特长课程,如科学、编程等。初二阶段,参照选修课初步选择职业发展方向,完成一定比例的职业体验课程。文化课与职教课各占50%,提高与职教课相关的文化课比例,如物理、化学等。初三阶段,根据学生所选的职业目标,集中开设职业教育专业班。文化课占20%,完成基本的学业考试;职教课占80%,为进入中职学习做好准备。
2.中职阶段教育与高职阶段教育要分工协作
中职阶段教育和高职阶段教育均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训练,但培养对象的岗位对象有所不同,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中职阶段与高职阶段在专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要求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要弄清楚培养对象的岗位需求、技术技能掌握程度、培养规格等,做到分工合作、衔接顺畅,以免出现课程重复开设的情况。
3.普职三个阶段教育要横向融通
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引领作用。初中学校、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三方应坚持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原则,从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实现师资共享。同时,注重定时沟通、师资轮换、多向融通。
三、普职融通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
(一)普职融通课程体系要基于国家相关标准
不管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的课程均应以国家相关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为依据,国家的课程标准是基础。职业院校和普通教育在交叉领域要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发教材。
(二)普职融通要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
普职融通的初衷是为区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普职融通的课程体系一定要紧密结合区域产业的技术需求、企业的岗位需求、岗位的技术要求,将技术技能要求转换为课程知识点,再将知识点编制为一个个课程模块,从而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三)普职师资要共享互通
师资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部分。普通教育中的职业教育课程由职业院校教师承担,中职、高职院校教师定期调研、不定期互换,既有分工协作,又有资源共享,加强文化課教师与职教课程老师的交流,如此,普职才能达到真正的融通。
(四)普职资源要共享统筹
课程资源是课程体系实施的前提。首先,要改善中职、高职办学条件,实训设备配置水平要适应技术进步要求;改善普通中学职业课程设备条件,加强与职业教育院校的沟通,做到设备统一、资源共享。其次,加强课程标准、课程衔接、教材建设资源共享,普通中学要与中高职院校建立稳定的教学研究活动机制,在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做到统一,课程教材实现共建共享。第三,建立学分互认制度,职业院校间实现专业课程的学分互认,普通教育中的职业技能课程与职业院校之间课程实现学分互认,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四、小结
普职融通是建立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贯穿普通初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是中高职院校一项重要的工作。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设计,普职融通课程体系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分层分类教学的必要性。通过资源、师资共享提高普职融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区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林妹,路兰英.新时代普职融通的综合高中加强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实验中学的实践探索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14).
[2]李钰.基于普职融通的美国内珀维尔北部高中CTE课程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0).
[3]钱文君,李建波.市域高中阶段“普职融通”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宁波市为例[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9(18).
[4]黄聚雪.“职普结合”创新课程体系的探索[J].现代教育,2017(3).
[5]余晖.英国高中阶段教育普职融通的基本经验与现实挑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14).
(作者单位: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