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新时代如何制定教研工作框架

2021-01-08朴红华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因变量教研员挫折

摘 要:罗滨教授曾经提出,在新的时期,教研员要面临着一场转型,只有转变思想、转变研究方向,其研究成果才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了帮助教研员完成转型,学校需要建立新时代的教研框架,帮助教研员高效开展教研工作,让教研员能够在深入领会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具体情境、自己的个人情况进行深入思考,高质量地完成教研工作。

关键词:新时代 教研工作 框架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1.043

教研员是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独特的专业力量。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育时,需要得到理论支持,以指导自己开展工作。在新的时期,教研工作需从六个方面实现转型:从“学科教学”转向“课程育人”;从“双基获得”转向“素养发展”;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从“基于经验”转向“基于证据”;从“专家讲授”转向“教师众筹”;从“统一研修”转向“个性服务”。帮助教研员完成转型,就是教研工作框架制定的方向。

一、把握新时代特征,找准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点

如果要完成转型,首先教研员需要了解为什么要完成转型。唯物主义理论提出,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不同的时期,教育的矛盾存在差别,解决教学需求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是开展教研的关键点。开展教研,就是要基于现实环境,发挥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克服现实环境的困难,让教育达到时代发展的需求。当前,教育中存在教育目的统一化、教育供给粗放化、教育形式单调化的现象。教研员需要深入的了解现实产生的原因,然后通过影响现实产生的因素,来让现实发生改变。

以研究义务教育供给粗放因素产生为例。教研员可以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了解历史背景与现代教育背景之间的区别,研究教育背景与教育供给粗放的关联。通过梳理,可以分析教育经济拨给、师资资源配比、教师的来源、教师的学历等一系列的因素产生的影响。为了让研究更为透彻,教研员可以把区域与区域之间进行对比、把城市与农村之间进行对比,深入了解各项因素对教学现实之间的影响,然后基于研究和调查的结果提出对策。

教研员开展教育调研以前,需要了解当前的教育现实是什么,而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然后针对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进行研究,抓住这一关键点,教研员把握住新时代开展教研工作的大方向。抓住这一关键点的研究框架为:

1.阅读有关部门提出的教育要求,从中领悟时代发展的需求。

2.需要深入调查研究,比如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在大数据中了解当下教育的现状,然后通过实地调查,验证大数据中呈现出来的信息,准确把握教育现状。

3.通过了解教育需求和教育现状之间的差距,教研员便可以了解研究的背景,目标、价值和意义。

二、尊重教育多样性,找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在转型过程中,教研员需要了解现在的研究成果和过去的研究成果之间存在什么差异,即把握教研转型的内容。这就要求教研員能够把握住过去的现实,和未来研究的成果之间的结合点。在了解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后,需要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了解因变量控制的目的及如何通过控制自变量来控制因变量。在开展义务教育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人才,这就是因变量。教研员需要了解需要了解在新的时代,未来整个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在开展教研工作的时候,只有把握人才培养这个结合点,才能让调查研究有的放矢。

人才培养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核心素养,人们提出要通过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然而学科素养应当如何理解,如何科学界定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理清不同学科之间核心素养的关联、强化各学科之间的向心力,是教研员可以开展教学研究的切入点。第二,以人为本,在新的时代,人们提出要应用以人为本的思想开展教育,然而很多一线教师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过于宽泛,在实践中不知道如何进行操作。提出一个以人为本的思想比较简单,然而如何把这一思想贯彻下去,却是教育的难题,如果不能解决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问题,那么这一思想便难以落实。第三,多元智能的发展,新时代提出要承认学生存在智能和智能之间的差距,在开展教育时,不能只承认某一种智能或某几种智能是优秀的,其他的智能是不重要的,开展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让学生成为个性化的人才。然而在开展教育时,怎样发现学生的智能特长和智能不足,要提出什么样的教育方案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这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开展教研时,教研员需要从微观着手来找到研究的切入点,研究框架是:

1.从微观的角度而言,教研员需要了解当前培养人才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什么,即找到因变量控制的目标。

2.分析影响因变量的自变量,即分析为什么这些实际问题会存在。只有与一线教师接触、多次去课堂听课了解情况、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才能够了解教学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只有了解这些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教研员才能通过研究,给出有效培养人才的方向。

3.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建立问题解决的模型。从微观的角度着手,了解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实践存在的问题,是教研员开展教研活动时,应用理论来解决实践问题的重要结合点。

三、不盲目崇拜权威,找准学术研究的最佳着力点

教研员在转型时,必须了解怎么样转型,才能够让转型成功,即教研员需要抓住转型的最佳着力点。在开展教学研究时,如果教研员一味崇拜权威,那么就走不出前人学者研究的旧框架,从而找不到研究的创新点。在开展教学研究时,教研员一方面要尊重前人学者完成的学术研究,认真研究前人学者撰写的学术资料;另一方面,要应用批判性与创新性的思维来对待前人的研究,找到学术研究的最佳着力点。

比如很多学者提出在当前的环境中,学生较少受到挫折,因此学生需要接受耐挫教育,让他们了解如何面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挫折。教研员从联系实际的角度质疑这段话的内容:当前的学生受到的挫折真的很少吗?通过调查研究,教研员会发现从物质上而言,很多学生较少出现绝对的物质困难,大多数家庭已经摆脱了温饱的困境;但学生和学生之间仍旧存在着贫富差距。从精神的层面而言,社会的发展,让人们开始重视教育,当学生觉得自己达不到家长提出的要求时,会产生挫败感。于是教研员会发现,学生遇到的挫折并不比以往的学生少,只是学生感受到挫折的内容不同。

从追因的角度进行思考,为什么当前学生不会面对挫折呢?从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会的角度来分析,是什么因素造成耐挫教育不足呢?教研员从类比联想的角度分析,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间段中,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耐挫教育案例,能不能从这些教育案例中挖掘出值得去研究的问题呢?教研员从改变变量的角度去思考,能不能提出一种更好的教育方向呢?假如在挫折和快乐中,能够让学生感觉到快乐,那么学生是不是能感受到更多内心的阳光面,而不再把挫折当作自己成长的重点呢?这是改变了因变量以后,从因变量变化的角度出发,改变教育自变量分析方法的一种思维。教研员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出发,直接开展实践,比如选出一些学生,为学生模拟出不同的情境,让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的挫折。教研员在开展研究时,需要具备科学的头脑,从科学思维的角度出现,突破前人研究的成果,找准学术研究的最佳着力点。

教研员在开展教育研究时,找不准学术研究的最佳着力点,与教研员没有科学的思维有关。建立这一着力点的研究框架是:

1.教研员在开展研究时,要强化思维训练,应用科学思维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在遇到教育问题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找到研究切入点。

2.能够把前人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深化,找到进一步研究的切入点。只有找到最佳着力点,才能够研究出高质量的教育研究学术成果。

在新时代,部分学校层面的教研工作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拟订研究框架,能够帮助教师进修,提高学校教研员的教研指导水平,开展这项研究工作,能够让教研员在这一框架思想中了解如何在新时期开展教研工作,如何完成转型。因此,制定全新的教研工作框架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裴绍志《新时代基层体育教研工作开展的方法与策略》,《中国学校体育》2020年第6期。

[2] 傅京《新时期教研员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教育文汇》2019年第10期。

(朴红华,1970年生,女,吉林图们人,图们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图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本文系2020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中小学教学改进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H20812)

猜你喜欢

因变量教研员挫折
调整有限因变量混合模型在药物经济学健康效用量表映射中的运用
挫折使我更坚强
适应性回归分析(Ⅳ)
——与非适应性回归分析的比较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生活需要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