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传承与参与
2021-01-08林攀
林攀
摘 要:语文课程的教学,不仅在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在于情感、道德的培养。而通过文化的传承与参与,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带领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肩负起文化传承的重担。因此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整体把握语文學科核心素养,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与贯穿其中,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文化传承 参与 核心素养 语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5.045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文化的传承与参与,不仅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且能够加快教学改革步伐,为语文教学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新《课标》,主动参与培训,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多元、高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文化的渗透与传承,引导学生自主、积极、愉快地参与,最终获得全面的提升。
一、文化传承与参与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1.传统文化是核心素养的关键
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改、新《课标》与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培养优质人才的关键,这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体现得更加明显。而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的,是实现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支柱。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更影响着人们“三观”的形成。因此通过文化的传承与参与,就可以为语文教学注入更多的活力与生机,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入新鲜的血液。可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参与是核心素养的关键,更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2.带领学生走向成功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语文教学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语文教学工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文化的传承与参与,就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此外,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下,文化的传承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向社会与国家输送更多优质的职业技术人才,就需要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参与,在不断引导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
二、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1.营造氛围,传承文化
语文的教学过程,也是文化的传承与参与过程。因此在核心素养下展开语文教学工作,还需要适当进行文化渗透,才能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第一步,可以通过营造浓郁的课堂氛围,来传承文化。首先,借助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已经广泛运用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学情境,能够创设一个真实、多元的情境氛围,实现情感交融,调动学生的感官。在真实的情境氛围中,还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带着真实的情感,去触摸、感悟、体验、探究,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这时,就可以带领学生主动参与到文化的参与与传承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喜欢上语文课。
其次,设计角色扮演活动。一个浓郁的课堂氛围,最为主要的就是学生亲自参与,尊重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角色扮演活动,就能够让学生自由设计、自由参与、愉快体验、深入思考,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参与,并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造力、互动交流与表达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的内容,确定角色扮演活动的主题或者核心。接下来由学生搜集资料,设计活动方法与内容。然后在课堂上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去交流、思考、体验、观察。在获得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进行文化的传承与参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最后,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让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手段更加多元,教学内容更加直观,也有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视频、图片、史料、声乐等数字化资源,来直观演示教学内容,并挖掘其内在的传统文化内容,引领学生踊跃参与与传承,点燃学生的兴趣与激情,培养良好的习惯与品质。
例如在《琵琶行》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营造浓郁的课堂氛围。如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带领学生在欣赏与感知中,进入学习状态。接下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伯牙与子期相识、相遇,并成为知心朋友的故事。然后提出问题,诗人白居易在落魄失意的时候,遇到了怎样一位知己,才写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呢?最后引导学生朗读文本,思考交流,回答以上问题。通过氛围的营造,不仅进行了文化的传承与参与,还加强了学生的理解与感悟。
2.结合文本,适当延伸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文化的传承,还是核心素养的培养,都需要教师给予指点、引导、鼓励,才能带领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因此第二步,还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首先,在课前预习中,通过问题的设计、任务的布置,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小组探究等方式,来搜集相应的传统文化内容。在预习中,也可以提出疑问,圈画出问题,然后在课堂上与同学、教师交流,参与与传承文化,培养自身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的能力。
其次,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课堂与课本上的内容不仅零碎片面,而且会受到一定的局限。在教师的点拨与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拓展延伸,就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进行文化的传承与参与,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在拓展延伸中,可以结合文本主题、相似内容、作者经历、思想情感等,来渗透更多的传统文化。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思考探究、体验感悟,来理解文本与传统文化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最后,在课后复习中,也可以进行拓展延伸。课后复习不仅是课堂知识的内化吸收,还是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通过拓展延伸,就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明确文化传承与参与的重要性,主动承担自身的责任。
例如,在《劝学》教学活动中,就可以结合文本的主旨,来进行拓展延伸。如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讲的是任何渊博的知识、精深的学问,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李斯的观点与荀子的观点不谋而合,那么请大家朗读文本,将荀子的观点描述出来。通过课堂的拓展延伸,可以带领学生领悟更多的传统文化,感受其魅力与价值,进而主动参与学习。
3.凸显文化,理解内容
要想带领学生对语文知识内容有一个深入全面的了解,还需要通过文化的凸显来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的记忆,最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讲解文章的作者、写作背景、主题含义等,打开学生的思维。在一步步的挖掘与探索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收获知识。通过文化的传承与参与,就可以为语文教学注入更多的活力与生机,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入新鲜的血液。
其次,根据文本内容,搜集相似的文章,然后通过主题包的构建,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接下来引导学生之间展开互动交流,来突破该类文章的学习难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与方法,并挖掘内在的文化内涵,主动参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赤壁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主题,搜集相似的文章,构建一个主题包。如杜牧的《阿房宫赋》、杜牧的《秋声赋》、曹植的《洛神赋》等,都是非常经典的文赋。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这些主题包,展开深入的互动交流,对“赋”这种文学体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通过文化的传承与参与,增强学生的感知,进而快速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文化传承与参与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以及核心素养下语文教学策略,展开分析,希望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与依据。那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就可以通过营造氛围,传承文化;结合文本,适当延伸;凸显文化,理解内容等策略,来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杨杰《浅谈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有效教学》,《考试周刊》2017年第79期。
[2] 陈燕秋《浅谈核心素养下的语文实践教学》,《考试周刊》201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