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2021-01-08王晓英
王晓英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还要将其中涉及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对于正处在成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讲,能够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在结合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弥补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对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尊老爱幼等品德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5.033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文化大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要自觉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但当前,青少年迷恋网络,对于传统文化产生了漠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发挥其价值,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中国,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研究的内容。
一、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挖掘课本中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知识更好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具有以下意义:首先,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国的传统文化非常丰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精神和文明礼仪,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第二,对于课堂教学的内容起到了一定的丰富作用。在小学语文传统教学中,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往往只对学生进行基础的理论知识教学,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来说十分不利,而传统文化的渗透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
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教材方面的问题
目前,小学语文教材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传统文化元素在教材中的比例不合理。教材中,文章多描写自然生态环境,描写亲情友情的内容相对较少,影响小学生价值观的确立和传统文化教学质量。二是小学古诗词注释信息不全面。古诗词中包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而古诗词注释是帮助小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重要工具,是教师完成诗歌教学的关键。目前,一些小学诗歌教材注释少、信息不全,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教师的教学。
2.教师方面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教师的备课工作不完善,质量较低。因为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除了承担教学工作之外,还承担着学校的其他工作,这就使得教师备课的时间被压缩,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准备教学。对于很多教师来说,他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会直接选取网上的资源进行教学,对于选中的课件是否符合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的任务不去做过多的思考,这就使得教学的质量低下。二是教师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不是十分重视。在进行古诗词讲授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是直接将古诗词的含义告诉学生,并不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查找古诗词中某句话或是某个词的含义,不重视启发和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理解以及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能对古诗词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古诗词素养十分不利。三是不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在讲课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对学生进行古诗词教学,对于古诗词也只是让学生背诵和书写,这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十分不利。
3.学生自身的问题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对于语文的学习存在着些许问题。首先,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有些学校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和背诵标准教科书中的内容,还要学习只有在高年级才接触到的诗歌。学生的学业负担很重。在高压下,学生对语文自主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甚至产生抵触和厌倦感。第二,古诗词的学习不能应用于生活。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古诗词的理解仅限于教师的讲解。诗歌所蕴含的真理和情感没有个人的体验,不能与实际相结合,不能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用来表达和交流。如此,他们就无法体会古典诗歌的魅力,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
三、在小學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教师要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的模式对学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若想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就要做好“引领者”的工作。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时,要先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的准备,结合相关的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要将不断提高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丰富自身的传统文化积累。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的教学理念进行结合,对实现传统文化的价值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之后,教师要对课本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以及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根据实际的情况寻找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时,教师可以组织班级故事朗读比赛,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学生进行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中富含中华传统文化的诗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感受传统文化,以及作者当时的心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以及认知。
2.利用课本知识,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古诗词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中的古诗词营造出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这对教师的要求就比较高了,要求教师对文章中内容进行充分挖掘,对于书中出现的古诗、文言文等进行全面的剖析,对其中一些重难点要细细讲授给学生,让学生逐渐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中华传统文化,了解文章的精髓。
面对学生学习无力的现象,教师要营造出教学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师进行讲课前要先掌握文章所讲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等,并对讲课的方式进行设计,适时调整教学计划以及教学任务,与学生进行交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多次讲解,不盲目跟风,而以学生的实际发展为主。
3.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学
在目前的社会中,“互联网+”已经逐步成为时代的热潮,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运用互联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由于人的大脑对信息工作的处理是有限的,但是对于互联网来讲,它的信息处理是很强大的。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将课本上的传统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后,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一些符合这节课主题的一些视频,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塑造学生的思想文化底蕴有着重要的帮助。
4.正确利用辅助资料
对于古诗和文言文的学习,辅助资料有很多,学生们对于这一模块的学习又没有很大的兴趣,只是想做完题目,并不想过多探究。有了辅助资料,学生不会进行通读,不会去整体感受文章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只是敷衍地进行学习。对于这一点,学生要明确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明白辅助资料仅仅是一种辅助,不能够占据学习的主体。对于辅导资料的运用,一定要在通读文章后,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再用辅助资料,这样才能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小学时期是学生形成文化意识的关键时期,在语文教学的过程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以及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同感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温玉兰《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语文课内外》2020年第10期。
[2] 彭华《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2期。
[3] 骆运卿《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教育》,《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2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