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黛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静止期临床观察
2021-01-08尚舒琪席建元
尚舒琪,席建元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银屑病作为一种免疫功能障碍的慢性疾病,具有病程时间久、反反复复发作、复发常与感染相关等临床特点,与基因遗传、心理状态和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其在临床上的典型皮损常常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者斑块,可以只发于局部也可泛发全身,常罹患终身。银屑病涉及的免疫系统障碍主要因T 淋巴细胞介导的多种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共同参与[1],皮肤表层基层角质形成细胞角质过度以及角化不全、炎性细胞浸润、棘层细胞增厚和真皮层小血管异常增长等是银屑病在组织病理学上的表现[2]。银屑病是一种难以治愈又容易复发的免疫性疾病,该病的反复发作以及皮损外观给病患带来诸多不便与伤害,而长期服用药物又有诸多的限制与副作用,外用药在规避口服药物副作用的同时又可以改善皮损外观,减轻病患身体上的痛苦,值得向银屑病病友推广。卡泊三醇属于维生素D3衍生物,可以纠正表皮细胞分化异常,抑制炎症细胞浸润,调节局部免疫,促使角化过度的皮肤正常化,被广泛应用于寻常型银屑病静止期的治疗。但同时,卡泊三醇在应用上也存在显著的不足之处,该药在治疗中仅可缓解临床症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同时具有治疗周期较长、停用后容易反复发作和有局部不良反应等诸多缺憾,也会影响皮肤屏障功能。对于罹患寻常型银屑病处于静止期无需口服药物的患者,皮肤患处予以蜈黛软膏外涂效果明确,同时其副作用小,现将蜈黛软膏对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病患皮肤的治疗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 年1 月至10 月在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寻常型银屑病静止期患者7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35 例,其中男25 例,女10 例;年龄27~41(33.7±6.53)岁;病程1~8 年,中位病程5 年。对照组35 例,其中男23 例,女12 例;年龄28~42(36.42±5.54)岁;病程1~9年,中位病程5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标准
1.2.1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临床皮肤病学》[3]:①皮损基底部为红色斑块、表面覆盖有多层银白色鳞屑且皮损干燥,轻轻刮除鳞屑后可见薄膜现象;②皮损多发于头皮、四肢伸侧;③病情处于静止阶段,基本未见新发皮损,旧皮损未见明显消退。
1.2.2排除标准 ①关节型、脓疱型、红皮病型以及处于寻常型银屑病进展期、消退期的患者;②处于妊娠、哺乳期或者近期有生育计划的女性;③对于试验所使用药物过敏的患者;④患有严重内科疾患的患者。
1.3治疗方法
1.3.1观察组 予以外用蜈黛软膏(组成:蜈蚣、青黛、硫磺、荆芥、山慈菇、白矾、黄柏、冰片、五倍子、浙贝母、蛇床子、莪术,紫光古汉集团衡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B20020647,每支20 g)。使用前清洁受损部位皮肤,干燥后将药膏均匀覆盖式涂抹,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按摩至药物吸收(约1~2 min)。管状药物经直径5 mm 的管口挤出从食指尖覆盖至第一指间关节的药膏量为一指尖单位,每一指尖单位(约0.5 g)的药膏可均匀涂抹成人2 个手掌(约2%体表面积)大小的面积,早晚各使用1 次,连续6 周;每2 周定期回收空药管、空药盒,嘱患者每次用药后勾划日记卡,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1.3.2对照组 予以外用卡泊三醇软膏(商品名:达力士,爱尔兰利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药品注册证号H20160070,规格:0.75 mg/15 g)适量外用涂抹,用法及疗程同观察组(每周的使用剂量在100 g 以内)。每2 周定期回收空药管、空药盒,嘱患者每次用药后勾划日记卡,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1.3.3注意事项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清淡饮食,忌进食辛辣、鱼蟹等刺激之物,尽量避免受风寒、外伤,避免皮肤接触过冷、过热之物,或受到过度抓挠等外界刺激,注意卫生。
1.4观察指标 ①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4]:以患者皮损部位红色斑块的程度、覆盖鳞屑情况、浸润肥厚严重程度结合皮损面积所占人体体表面积百分比进行评分、判断。②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调查表(DLQI)[5]评分: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估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分值越低,生活质量越高。③不良反应。观察、收集临床治疗期间所出现的一切不良反应情况,具体遵照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以及监测管理办法。
1.5疗效标准(自拟) 对患者进行PASI评估,根据其下降率判断疗效。PASI 下降率=(治疗前PASI 评分-治疗后PASI评分)/治疗前PASI评分×100%。痊愈:PASI 下降率≥90%;显效:PASI 下降率60%~89%;好转:PASI下降率25%~59%;无效:PASI下降率<25%。
1.6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描述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单向有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均数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若P<0.05,则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77.1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PASI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PAS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评分均有明显下降,相比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用药均有皮损减轻作用,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 (分,x±s)
2.3两组治疗前后DLQI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
DLQ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评分均有明显下降,相比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用药均能提高生活质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DLQI评分比较 (分,x±s)
2.4两组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电话随访6 个月,观察组中复发(皮损面积增加或程度加重)4 例,复发率为12.12%(4/33),对照组中复发12 例,复发率为44.44%(12/27)。观察组的半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4,P<0.05)。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银屑病在中医学归为“白疕”范畴,其病因外可兼有风、寒、湿、燥、毒等诸邪,究其内因主要为血热内盛,其病机为血分有热,故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寻常型银屑病其皮疹色鲜红为血中蕴热之象,鳞屑则是热盛血燥,肌肤失于濡养的结果。因此可以认为此病患者多为阳热之体,复感毒邪,热毒蕴结于肌肤而发,亦可因内伤,心火内炽,毒伏血分而发。蜈黛软膏主要由蜈蚣、青黛、硫磺、荆芥、山慈菇、白矾、黄柏、冰片、五倍子、浙贝母、蛇床子、莪术等药物组成,其中蜈蚣性辛散微温,具有性燥力猛的特点,功用上善于走窜经络,攻散体内毒邪,通透内外,息风攻毒之功强,可强攻血分之毒邪,力散肌肤腠理之顽结;青黛味咸性寒,寒则清解热邪,《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提到“咸走血”,味咸则入血分,且青黛归于肝经,肝藏血,故尤宜清透血分之热毒;浙贝母味苦性寒,味苦善于清泄热毒,性寒宜凉血分之热以解血热之毒,尤善专攻消痈散结;黄柏性寒,味苦坚营阴,泄伏火,燥干湿邪,清泄火热疮毒,留存阴血,以除白疕血热血燥之病根;山慈菇味辛性凉,消散痈肿结疮,清凉血分之热,清解血热毒邪;五倍子寒凉之性以清解热毒消肿,酸涩之味功在收敛,收湿烂敛疮疡;硫磺性温味酸,归于大肠经,肺与大肠互为表里,外用可攻于肌肤之瘙痒、疮毒、疥虫,是取肺主司肌肤、皮毛之理;白矾味酸涩性寒,归在肺与大肠经,外用时其酸涩之性功在收肌肤皮毛之湿浊、祛皮面之瘙痒,尤适用于湿烂创面,寒凉之性使其具有清肌热、解疮毒功效;冰片性微寒,苦寒之品清热泻火解毒之效尤佳,其味辛苦,可助生肌敛疮之功,专治久溃不敛之疮疡;蛇床子以其辛苦之味专以祛风止痒燥湿,其性则具温阳燥湿之效;荆芥辛散,归于肺经,以其宣散发表之强力,宣散邪气,宣通蕴结以消疮,祛风透散以止痒;莪术之辛散苦泄温通之力强于一般,其力并行于气血之中,可破瘀行滞消癥,使气分通达、血分通畅。全方有驱毒秽、燥湿浊、清肌热、凉阴血之效。有药理研究显示,蜈蚣中的喹啉、维生素B2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菌作用[6-7];蛇床子素可以减少细胞分泌的免疫因子,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8],同时增强药物渗透能力;浙贝母中的提取成分可以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9];黄柏碱可以通过干预免疫调控基因进而调节免疫[10],黄柏酮可以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11];山慈菇的提取物可以降低微血管密度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抑制微小血管生成[12];五倍子、白矾、冰片、莪术具有抗菌抑菌的作用,硫化物具有溶解角质、杀菌之功效[13]。
综上所述,蜈黛软膏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疗效明确,对缓解患者银屑病皮损之苦有着显著的帮助,胜于卡泊三醇软膏。本着为广大银屑病患者减轻生理、心理负担的出发点,应扩大蜈黛软膏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充分发挥其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