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
2021-01-08梁拥辉郭爱菊
梁拥辉 郭爱菊
(河南省中医院,郑州 450002)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最常见的肺神经内分泌肿瘤[1],占所有肺癌的15%~20%,恶性程度高,5年生存率<7%[2]。SCLC大部分为中央型,症状出现早,易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而周围型小细胞肺癌(peripheral small cell lung cancer,PSCLC)仅占SCLC的5%~10%[3],临床上缺乏典型症状,容易被忽视或误诊。本文通过总结30例PSCLC患者CT资料,分析其影像特征,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2018年河南省中医院30例PSCLC患者的CT影像资料。全部病例经支气管镜、穿刺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男28例,女2例,年龄36~80岁[(64.1±12.4)岁]。28例具有长期重度吸烟史。有基础病史者14例,其中肺气肿6例,间质性肺炎2例,肺气肿并间质性肺炎6例。
1.2 方法
10例患者行胸部CT平扫。采用西门子Somatom 16排螺旋CT机,自肺尖至肺底螺旋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150mAs,矩阵512×512,视野45cm,螺旋扫描,重建层厚、层间距为5mm。20例患者行胸部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采用GE Discovery HD750 CT机,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150mAs,矩阵512×512,视野45cm;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团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碘海醇300mg I/ml),注射速度3.5ml/s,剂量1.5ml/kg,延迟时间为35s、55s。
1.3 图像分析
由2名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胸部放射医师独立评价图像。观察内容:病灶的部位、大小 、形状(圆形及类圆形、分叶征、纺锤形、蠕虫形)、病灶密度(实性、磨玻璃密度、混合磨玻璃密度、钙化、空洞);边缘(清楚、毛糙、毛刺);胸膜凹陷征;串珠征;支气管改变(支气管截断、支气管充气征),强化特点,有无胸腔积液、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
2 结果
30例PSCLC主要CT影像表现见表1及图1~5。20例患者行增强CT,表现为轻中度强化,12例为均匀强化,8例为不均匀强化。
表1 30例PSCLC患者CT表现
注:a~c.左肺下叶分叶形实性结节,边缘清楚,中度强化,冠状位重建远侧可见指套状改变(箭头示)。
注:右肺上叶实性结节,矢状位重建呈蠕虫形(箭头示)。
注:左肺下叶实性结节,纺锤形,边缘清楚(箭头示)。
注:a、b.右肺上叶纺锤形结节,边缘清楚,纵隔淋巴结肿大融合形成冰冻纵隔,冠状位重建可见串珠征(箭头示)。
3 讨论
3.1 病理及临床
SCLC起源于气管黏膜上皮及黏膜下腺体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是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肺癌。据统计我国SCLC占所有肺癌的18.3%[4]。病理学示肿瘤细胞体积小,呈圆形或纺锤形,细胞核显著,无核仁或核仁不明显,细胞质稀少,肿瘤细胞有丝分裂率高。其主要阳性标记物为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促胃泌素释放肽(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ProGRP)、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rve celladhe-sion molecule,NCAM,即CD56)、TTF-1等。SCLC的Ki-67增值指数通常为80%~100%。SCLC 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咳痰、咳血、胸痛、呼吸困难等,当压迫或侵犯纵隔血管、食管、喉返神经等结构时可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 SCLC 也可伴副肿瘤综合征,如库欣综合征、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综合征、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等。
为提高对PSCLC的早期诊断,本文回顾总结30例PSCLC的临床及CT资料,总结其影像表现特征。本文30例中,平均年龄64.1岁,长期重度吸烟史28例,占93%,男女比例14∶1,表明吸烟、性别均为PSCLC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5]。
3.2 CT表现
3.2.1部位、大小及密度 本文资料显示,PSCLC两肺各叶段均可发生,初诊时60%病灶大小≤3cm。PSCLC肿瘤细胞小,胞质少,瘤细胞排列密集,瘤体密实,肿瘤细胞为膨胀性生长而非附壁式生长,所以CT表现为实性密度,而缺乏磨玻璃密度、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本文30例病灶均为实性,无磨玻璃结节或混合磨玻璃结节、空泡征,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6-7]。而周围型腺癌CT表现磨玻璃结节、空泡征更为常见[8],二者表现不同。由于SCLC肿瘤细胞密集,坏死多为小灶性,大片坏死及空洞少见,因此其CT增强多表现为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其内可见小灶性低密度影,代表病灶内坏死,本文病例CT增强表现基本符合上述特点,且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9]。此强化特点与周围型鳞癌不同,后者增强多能见到大片坏死区,且空洞更为多见。
3.2.2形态 PSCLC肿瘤细胞呈膨胀式生长,导致肿瘤边缘光滑锐利,分叶征多见,瘤体形态可呈圆形、类圆形、蠕虫样、纺锤形等。本文结果显示87%病灶具有分叶征,具备周围型肺癌的一般特点。有报道显示小纺锤形或锥形等非圆形形态在SCLC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10]。本文病例中蠕虫形和纺锤形共有10例,其病灶多小于3cm,与上述报道符合。PSCLC 多数沿着支气管黏膜下淋巴管浸润性生长,故较早发生肺段、肺叶及肺门淋巴结转移,CT表现为气管血管束增粗或结节,肺内原发灶、支气管束结节及肺门肿大淋巴结呈串珠样改变,被称为串珠征[11]。该征在周围型腺癌及鳞癌中极为少见,反映了小细胞肺癌的特殊生长方式,对PSCLC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11]。本组病例中有4例有串珠征,也反映了上述特征。
3.2.3边缘 毛刺征和胸膜凹陷征是周围型肺癌的表现之一,病理学认为是肿瘤组织内部的炭末沉积与成纤维化反应(上皮间质转化)牵拉周围组织、或者肿瘤组织沿肺泡壁或局部淋巴管、血管鞘浸润生长、或者肿瘤的促结缔组织增生反应所致[12]。PSCLC肿瘤细胞密实,内聚力强,纤维成分少,肿瘤内无明显纤维化,所以较少出现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而周围型腺癌由于具有强烈的促结缔组织生成作用,更易出现毛刺征和胸膜凹陷征,二者表现不同。
3.2.4支气管改变 本文病灶中发生近侧或侧方支气管截断比例较高,达到73%,而远侧多见一条或多条分支状结构,形如腊肠、指套状改变,比例为67%,这种分支状形态具有一定特征,在其他类型肺癌中较为少见。推测其病理基础为PSCLC多沿与病灶相连的小支气管黏膜下浸润生长,癌组织易于穿破支气管壁,并沿肺淋巴管蔓延生长,在近端引起支气管截断,在远侧形成一条或多条分支状结构,从而形成腊肠样、指套状改变。此种征象在周围型腺癌中少见。
3.2.5淋巴结及继发改变 PSCLC恶性程度高,早期容易发生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易融合成较大肿块,包绕气管、血管,形成“冰冻纵隔”及“小病灶、大转移”。本文病例中发生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比例达到80%,40%发生融合形成巨大肿块,形成“小病灶、大转移”,而未发生淋巴结肿大者仅占20%,此特点与周围型鳞癌及腺癌明显不同,可以与之鉴别。本文结果仅有4例发生阻塞性肺炎,仅占13%,提示本病较少发生阻塞性炎症,与较早发生阻塞性炎症的鳞癌表现不同。
综上所述,对于长期吸烟的老年男性,若肺部出现分叶状实性结节或肿块,纺锤形或蠕虫形,边缘清楚,结节周围指套状改变,伴有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融合,缺乏空泡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者,需要考虑PSCLC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