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2021-01-08周小静申剑武权生
周小静,申剑,武权生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0 引言
黄芪桂枝五物汤源自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原文为:“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1]。其药物组成为: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功效为:振奋阳气,温通经脉,调畅营卫。该方走阳分通阳益气,走营分和营行痹,补正气又驱风邪,作用五脏同时走经脉、肌肉、肢节,通阳气又养阴血。现代临床以本方为主方进行加减变化应用于治疗痹症、产后身痛、胸痹、绝经前后诸证等多种疾病,临床疗效显著。现举4 例病例,如下。
1 病案
1.1 痹证
患者罗某,男,65 岁,工人。于2018 年10 月11 日初诊。自诉颈肩部麻木疼痛,僵硬,时轻时重,并伴有活动受限3 月余。劳累及气候变化后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患者形体消瘦,平素易疲劳,饮食欠佳,面色少华,大便溏薄,小便正常,舌淡苔白,脉沉弱无力。
诊断:痹症。证型:气血虚弱,复感风湿寒邪,筋脉肌肉失于濡养,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治以益气养血,通痹止痛。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使用。处方:黄芪30g,桂枝9g,葛根15g,羌活12g,白芍15g,生姜9 片,大枣6 枚,当归20g,焦神曲15g,焦山楂15g,熟地黄30g。9 剂,一日一剂。药尽9 剂,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纳食可。患者仍诉有颈项部僵硬、活动受限。上方去焦山楂、焦神曲加川芎9g,苏木10g,路路通6g,继服9 剂,症状消失,嘱其适当休息,避风寒,调饮食,以善其后。随访2 月,未出现不适症状。
按语:本案属于祖国医学痹证的范畴之内。痹证一词最早可追溯至我国最早的中医古籍《皇帝内经》,在《素问·痹证》中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2]。此病例因患者脾胃受纳功能减弱,气血生化乏源,筋脉失养所致。方中黄芪甘温益气,桂枝温通筋脉,白芍养血通痹,生姜与大枣合用调补脾胃,益气和营。葛根疏通经络,当归养血益气,熟地黄养血滋阴,焦山楂、焦神曲二者合用消食和胃,以健气血生化之源。诸药合用,脾胃健运,气血充足,筋脉得以濡养。全方共奏益气和血通络之效,此即“气血流畅,痛痹自已“之意。标本兼治,恰中病机,故疗效显著。
1.2 产后身痛
患者张某,女,32 岁,2018 年10 月剖宫产1 男婴。于2018 年10 月16 日初诊。因产后失于调摄,于产后2 周始,不慎感受风寒之邪后出现畏寒,汗出、肢疲乏力,身痛,右上肢及双膝关节胀困不适,麻木,足跟刺痛,劳累及受凉后上述症状加重,休息后稍有缓解。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产后身痛,证型:血虚无以濡养筋脉,不荣则痛。治以养血益气,通络止痛兼以去邪,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30g,白芍15g,生姜9 片,炒白术20g,大枣6 枚,丹参15g,秦艽9g,熟地黄20g,煅牡蛎(先煎)30g,赤芍15g,炙甘草9g,鸡血藤20g,当归15g,桂枝12g。12 剂,一日一剂。12剂完,患者右上肢及膝关节胀困不适,麻木症状较前明显缓解,精神可,仍诉有足跟痛、出汗、睡眠欠佳。在原方基础上去秦艽,加浮小麦12g,酸枣仁、牛膝各15g。继服9 剂,患者上述症状消失。嘱其避风寒,畅情志,清淡饮食,以善其后。随访3 月,未出现不适症状。
按语:本病属于产后身痛,《金匮要略》论其病因为“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其主要病机为产后百脉空虚,气血不足,即产后病“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前提,治疗亦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结合病情的辩证论治,“产后多虚多瘀”,治以大补气血为主并佐以活血化瘀,适当给予少量祛风止痛的药物[3]。此案因患者新产后,气血空虚,感受外邪所致。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桂枝、白芍二者合用温通经脉,调和营卫,赤芍活血化瘀,熟地黄养血滋阴,鸡血藤活血养血,当归养血益气,丹参活血调经,秦艽祛风湿通经络,煅牡蛎重镇安神,生姜、大枣、炙干草和营卫,调和诸药,缓解诸药毒性。全方共奏补益气血,通络止痛。此及《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中所说治疗当以:“养血为主,稍参宣络,不可峻投风药”[4]。
1.3 胸痹
患者席某,女,45 岁,2018 年11 月22 日初诊。患者于6 月前因与家属争吵后突然出现心前区憋闷疼痛,疼痛剧烈,其疼痛向左手小指部位放射。遂于当地县医院就诊。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肌缺血,经相关检查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住院治疗半月余后,上述症状缓解后遂于出院。近3 天前患者又觉心前区憋闷疼痛,劳累后症状进一步加重,自服相关药物后上述症状未见明显缓解,遂就诊于我院。入院症见:患者胸部憋闷疼痛,面色苍白,全身乏力,精神疲倦,畏寒肢冷,舌质紫暗有瘀斑,大便正常,小便清长,苔薄白,脉弦细涩。
诊断:胸痹。证型:阳气虚衰,心阳不振,血行不利,心脉痹阻所致。治法: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处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变化。黄芪30g,桂枝15g,白芍15g,生姜9g,甘草6g,大枣6 枚,熟附子(先煎,久煎)15g,肉桂6g,熟地黄20g,川芎6g。9 剂,1 日1 剂水煎服。并嘱其避风寒、调情志、适劳逸。9 日后复诊,患者心前区憋闷疼痛及畏寒肢冷症状较前明显缓解,仍自觉疲乏无力。在原方基础上去熟附子,肉桂,加黄芪30g,茯苓15g,炒白术20g。继服9 剂。并嘱其避风寒、调情志、适劳逸。随访2 月,患者未出现上述不适症状。
按语:本病为祖国医学之胸痹,其临床表现最早见于《内经》,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的病名,并把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即胸阳不振,阴寒凝结,认为乃本虚标实之证[5]。本案患者属于中年女性,因其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滞所致。方中黄芪、桂枝合用养血益气和营,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四药合用共奏通阳行痹之功。熟附子温阳通痹,川芎活血行气止痛,肉桂补火助阳,温通经脉,熟地黄养血滋阴。全方共奏温补心阳,振奋阳气之效。
1.4 绝经前后诸证
患者席某,女,50 岁,2019 年5 月15 日初诊,患者腰腹部冷痛2 年余。患者月经周期紊乱1 年余,1 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出现腹部冷痛伴有腰骶及会阴部的坠胀疼痛,时发面部烘热,烦躁,头晕耳鸣,夜间睡眠差,入睡困难,睡后易醒,多梦。入院症见:患者腹部冷痛伴有腰骶及会阴部的坠胀疼痛,头晕耳鸣,疲乏无力,烦躁易怒,夜间睡眠差,大小便正常。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细而弦。
诊断:绝经前后诸证,证属绝经前后,肝肾亏虚伴有肾阳不足,营卫失调所致。治以:滋补肝肾,佐以补益肾阳。方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与二仙汤、二至丸加减。具体处方:黄芪30g,白芍12g,桂枝9g,当归20g,炙甘草10g,淫羊藿15g,大枣9 枚,黄柏15g,知母15g,茯神20g,煅龙骨(久煎)30g,煅牡蛎(久煎)30g,酸枣仁15g,仙茅15g。9 剂,一日一剂,水煎服。9 日后患者复诊。患者腹部冷痛症状较前明显缓解,疲乏症状明显减轻。患者仍感平素易烦躁,舌质暗淡,苔薄黄,脉沉细而弦。原方基础上加浮小麦20g,柴胡12g。9 剂,一日一剂,水煎服。并嘱其适劳逸、畅情志。随访1 月,患者自诉未出现上述不适症状。
按语:古代医籍对本病症状描述可散见于“脏燥”,“百合病”,“老年血崩”等[5]。正如《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指出:“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身”[4]。本例患者50 岁,属于中老年女性,已处于更年期阶段,肝肾亏虚,伴有肾阳不足,营卫失和使然。治以补益肝肾,调和营卫。方中黄芪益气温阳,桂枝温经通络,助阳行气,龙骨、牡蛎摄阴补阳、安神固涩,白芍养血柔肝止痛,仙茅、淫羊藿合用补益肾阳,黄柏与知母滋补肾阴兼以清热,茯神与酸枣仁合用养血安神,炙甘草与大枣合用调和营卫。全方共奏滋补肝肾,佐以补益肾阳。
2 讨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由5 味药组成。该方方药精简,但随其病症加减后可治疗临床上多种常见病,其效果显著。本文所论述治疗的痹症、产后身痛、胸痹、绝经前后诸症四病时,均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原方进行加减治疗,临床疗效可观。综上所述,临床上若经过中医四诊辨证分析后,主因患者的营卫不合,脏腑经络失调,气痹血痹所致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所致疾病,均可使用该方进行加减治疗。只要临床上辨证准确,利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适当的加减,便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6]。这足以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思想。由此可见,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审病求因,辨证分析,更要善于总结,结合患者的特异性,以求辨证准确,而且在用药配伍方面更要心细胆大,灵活掌握,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应用在临床上疗效虽然可观,但其剂型及制作方法较繁琐,临床应用较为少见。我们应该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通过改善药物的剂型、贮存方法等,研制出便于制作、携带以及服用的剂型,以使这个古代经典方剂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作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