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抗核抗体、肝肾微粒体抗体、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抗平滑肌抗体联合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1-01-08漆阳红
漆阳红
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萍乡 337000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肝脏炎症性疾病,主要由免疫反应异常所引起,病程呈慢性进行性发展。目前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临床认为遗传易感性为诱发该疾病的主要因素,而其他因素可能能够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引起机体的免疫耐受机制受损,导致针对于肝脏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反应,最终破坏肝细胞,造成肝脏组织炎症性坏死,且病情可逐渐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改善病情,提高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大多数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通常无明显特异性临床表现,且临床以往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认识不够深入且检测手段较为有限,极易与病毒性肝炎等其他疾病相互混淆,从而延误对患者的最佳救治时间[1-2]。临床通常采用常规生化检验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但多种因素均会对检验结果造成不良影响,而血清自身抗体检验方法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肝肾微粒体抗体(LKM)、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PANCA)、抗平滑肌抗体(SMA)联合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2月在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3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本院治疗的3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作为健康组。观察组中,男9例,女21例;年龄32~58岁,平均(43.68±3.54)岁。对照组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31~57岁,平均(43.62±3.51)岁;体重指数17~26 kg/m2,平均(21.17±1.28)kg/m2。健康组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33~58岁,平均(43.71±3.56)岁;体重指数17~27 kg/m2,平均(21.27±1.29)kg/m2。三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有高γ-Gl 血症或免疫球蛋白G(IgG)升至2 g/dL 以上;②患者有完善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病史者;②合并心、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三组入选者均进行常规生化指标检验及自身抗体指标检验。首先进行常规生化指标检验,采用AU5800 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型号:AU5800]对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进行检测评估。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 进行自身抗体指标检验,离心完毕后取上清液待检。ANA、SMA、PANCA 采用欧蒙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LKM、SLA 采用亚辉龙免疫印迹法检测。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三组常规生化检验指标结果及血清ANA、SMA、PANCA、LKM、SLA检测阳性率。阳性判定标准:ANA≥1∶40;LKM≥10;SMA≥1∶10;PANCA≥1∶10[4];SLA 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检测,按照说明书操作,用标准对照条带图比对特定区域条带结果,观察到清晰明确着色带为阳性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比较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ALT、AST、DBil、TBil 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ALT、AST、DBil、TBil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三组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比较(±s)
表1 三组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比较(±s)
与健康组比较,aP<0.05
组别 ALT(U/L)AST(U/L)DBil(μmol/L)TBil(μmol/L)观察组(n=30)对照组(n=30)健康组(n=30)F值P值138.51±87.30a 134.62±62.89a 45.72±11.76 21.163 0.000 129.08±98.25a 128.39±91.68a 46.15±12.23 11.238 0.000 64.52±49.75a 65.62±48.73a 6.85±0.94 20.970 0.000 136.63±106.82a 136.68±106.94a 21.94±5.78 17.255 0.000
2.2 三组自身抗体检验结果阳性率的比较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血清ANA、SMA、PANCA、LKM、SLA检测阳性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ANA、SMA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ANCA、LKM、SLA检测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三组自身抗体检验结果阳性率的比较[n(%)]
3 讨论
自身免疫性肝炎于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主要常见于40岁以上的年龄群体,且女性多于男性[5-6]。该疾病患者发病后会出现黄疸、肝胆区域疼痛、身体消瘦等多种临床表现,且少数患者还会存在大便颜色改变、吐血等症状。
由于自身免疫性肝炎起病隐匿,且目前临床对该疾病的认识有限,检测方法较少,加上该疾病具有和病毒性肝炎相似的临床表现,极易发生误诊,错过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发展,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同时,自身免疫性肝炎和病毒性肝炎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差异较大,如免疫抑制剂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该药物会加重病毒性肝炎的病情,而α-干扰素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较好,但会促进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恶化[7-8]。因此,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早期诊断与尽早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存在自身抗体,且血清中的抗体水平通常较高,十分利于临床对自身免疫性肝炎进行诊断,但常规生化指标水平与其他类型的肝炎病程无较大的差异,提示常规生化检验指标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鉴别诊断价值并不突出。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可检测出多种自身抗体,检出一种抗核抗体又可涉及多种相关的自身免疫疾病,故临床通常需同时参考多项免疫指标,并与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后,最后得出诊断结果[7-10]。
ALT、AST、DBil、TBil是检测肝 功能的4种常规指标,其中ALT可存在于各种细胞中,以肝细胞中含量最高,正常状态下,ALT只有少量会被分泌至血液中,但在各种病毒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时,ALT 会被大量释放至血液中;AST 主要分布于心肌组织中,在肝脏、骨骼中也可见,正常状态下,血清中的AST水平较低,但相应细胞受损时,细胞膜通透性提高,细胞浆内的AST 会被释放至血液中,导致其血清水平提高。当AST 或ALT水平>1时,则提示肝实质的广泛性损伤,预后欠佳。DBil是由间接胆红素进入至肝脏组织后,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作用与葡萄糖醛酸相互结合后生成的,可溶于水,且可与偶氮试剂直接反应,能够经肾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当DBil 水平升高时,则提示经肝脏组织处理后,DBil 从胆道排泄发生异常。TBil是DBil 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肝脏组织对TBil 的代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包括肝脏细胞对血液中间未结合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三个过程,其中任何一个过程发生障碍,均可引起胆红素在血液中堆积存留,出现黄疸。此外,ANA、LKM、PANCA、SMA、SLA是自身免疫反应中的5种参考指标,其中ANA是属细胞核内部DNA、RNA、蛋白及其分析复合物的一种自身抗体,能够与动物细胞核发生反应,从而对各种细胞核组进行有效识别,可见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9-10]。PANCA是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的一种生物标记物,在正常情况下为阴性,但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会为阳性[11-12]。LKM为血清学指标,可有效对Ⅱ型自身免疫性肝炎进行诊断[13-14]。SLA 也是一种自身抗体,在对自身免疫性肝炎进行诊断时,具有极高的特异性[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ALT、AST、DBil、TBil 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ALT、AST、DBil、TBil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血清ANA、SMA、PANCA、LKM、SLA检测阳性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ANA、SMA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ANCA、LKM、SLA检测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采用血清ANA、SMA、PANCA、LKM 联合SLA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准确性较高,可有效区分疾病类型。
综上所述,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血清ANA、SMA、PANCA、LKM、SLA 水平均有明显变化,且各自对自身免疫性肝病均有一定阳性检出率,联合检测血清ANA、SMA、PANCA、LKM 与SLA可能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有一定指导价值,有助于临床区分自身免疫性肝炎及病毒性肝炎等其他肝炎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