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防治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2021-01-08文曹丽贾伞伞李海婷
文曹丽 贾伞伞 李海婷
1.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福建福州 350122;2.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护理部,河南洛阳 471002
随着中国日趋严重的社会老龄化,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3 086万,占总人口的16.7%[1],老年人易发生骨折,90%的骨折发生于65岁以上老人[2]。据统计中国老年人每年发生髋部骨折约100万人,临床上首选手术治疗,但是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20%~30%,高危患者发生率为70%~80%[3],术后恶心呕吐会引发患者误吸,吸入性肺炎,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甚至伤口裂开[4],影响患者伤口愈合和早期的功能锻炼,增加患者的医疗成本,降低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5]。目前常用药物防治术后恶心呕吐的有效率约为28%[6],中医药疗法穴位贴敷是充分利用中药对穴位的透皮刺激作用,发挥继发经络入血的药物效应[7],因其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效果明显等特点引起人们的关注[8]。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在防治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9年4~10月收治的80例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末尾数字奇偶数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男10例,女30例;年龄60~83岁,平均(71.4±5.9)岁;体重指数19.1~25.4 kg/m2,平均(22.8±3.8)kg/m2;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7例,高中10例,初中8例,小学及以下15例;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28例,转子间骨折12例;行内固定术者1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者28例;术中采取腰麻者10例,全麻者30例。对照组男12例,女28例;年龄62~80岁,平均(72.5±3.7)岁;体重指数18.5~25.5 kg/m2,平均(22.3±3.7)kg/m2;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5例,高中8例,初中10例,小学及以下17例;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30例,转子间骨折10例;行内固定术者1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者22例;术中采取腰麻者15例,全麻者2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文化程度、骨折部位、手术方式及麻醉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首次单侧股骨颈和转子间骨折;②年龄60~85岁;③行骨折内固定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方案;④在试验前未服用过止吐药物。排除标准:①严重的认知障碍或既往精神病史者;②语言沟通障碍者;③患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异常及消化系统疾病者;④过敏性体质及对贴敷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骨折基础治疗方案和常规护理,通过手术复位、固定、置换,术后予以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护理嘱患者多进食易消化、行气活血、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润肠通便之物;静脉用药时注意观察滴速和不良反应,口服药后注意观察效果和反应,中成药服用期间多饮水;与患者多沟通,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安慰患者消除恐惧心理,使其配合治疗,充满信心;防治压力性溃疡、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腹胀、便秘、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畸形等并发症;指导患者术后进行床上足趾及踝关节活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扶拐下床不负重行走等功能锻炼及相关生活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肉桂和生姜用高速粉碎机磨成粉后用生姜汁调制成大小2 cm×2 cm、厚度约0.3 cm为宜的药膏,置于5 cm×5 cm 抗过敏敷贴内。在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护士交接之后用酒精棉签对患者的双侧内关穴、中脘和足三里穴进行消毒,然后将调制好的药膏敷贴贴于患者的穴位上24 h。若患者发生难以忍受的恶心、呕吐,给予甲氧氯普胺10 mg/次。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术后0~<6 h,6~<12 h,12~<24 h,24~<48 h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治疗效果根据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其中无恶心、呕吐为0级;恶心、无呕吐为Ⅰ级;偶发性呕吐为Ⅱ级;呕吐需治疗为Ⅲ级;频发性呕吐且难以控制为Ⅳ级。分级标准为0~Ⅰ级为显效,Ⅱ级为有效,Ⅲ~Ⅳ级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手术后48 h,由患者对满意程度进行自行评价,问卷由医院自行设计,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α)为0.796,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满分为100分,其中80~100分为满意,60~79分为一般,50~59分为较不满意,<5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比较
试验组术后0~<6 h、6~<12 h、12~<24 h、24~<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对防治术后恶心呕吐满意程度的比较
试验组对防治术后恶心呕吐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防治术后恶心呕吐满意程度的比较[n(%)]
3 讨论
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恢复依赖于营养的摄入,术后恶心呕吐会影响患者进食,延缓术后患者康复。持续的术后恶心呕吐可导致脱水、营养不良、贫血、住院时间延长等[9]。术后恶心呕吐是骨科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本研究对照组术后0~<12 h 发生率为87.5%,高于文献报道骨科大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20%~83%)[10-11],分析原因可能是本研究纳入的髋部骨折患者都是老年人,且以女性居多,平素生活中不吸烟,多数采取全身麻醉方式,术后均采用静脉镇痛泵,有研究表明以上这些因素均是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因素[12]。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都有所减少,但在同时间段内相比,试验组术后恶心呕吐患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试验组无再发生术后恶心呕吐,但对照组仍有10%患者发生恶心呕吐;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穴位贴敷干预后,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症状明显改善,与姜会枝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穴位贴敷能显著降低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提高总有效率。分析其机制可能是由于激活了体内的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从而释放儿茶酚胺,通过改变5-羟色胺,多巴胺及P 物质的传递,达到防治术后恶心呕吐。由于术后恶心呕吐会影响患者舒适程度,严重影响患者主观感受,患者可能会根据术后整体状况结合自身腹痛、腹胀、伤口疼痛等主诉做出主观评价,穴位贴敷操作简单,安全无痛苦,起效快,提高了术后的舒适度和生存质量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与胡亚[14]的研究结论一致。
本研究选择内关、中脘和足三里穴位,内关是目前普遍公认的用于治疗术后恶心呕吐的标准穴位,效果确切。所属手厥阴心包经穴,可主治胃痛、恶心、呕吐等。由于内关穴位置易于暴露,取穴方便,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手术中[15]。中脘属于任脉穴,具有和胃气、理中焦、调升降、化湿滞等作用[16]。足三里属于足阳明胃经穴,有健脾益胃、升清降浊之功效。汪仕千[17]采用足三里、内关穴敷贴加按压防治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疗效确切,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穴位贴敷中的肉桂其性温、味辛甘,入心、肺、膀胱经,有温中散寒,活血止痛、健胃等功效;肉桂可用于治疗胃腹冷痛、恶心、呕吐、嗳气等[18]。胡亚[14]在双侧足三里和内关穴位上贴敷吴茱萸和肉桂,术后24 h 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5%,穴位贴敷能有效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减轻恶心程度推迟首次术后恶心呕吐的时间,提高患者的总体满意度。生姜中的姜酮和姜烯酮具有很强的末梢性镇吐作用,而且有镇静、镇痛作用[19]。文献报道中内关穴位生姜贴敷可以改善老年肿瘤患者的恶心和呕吐症状,单一内关穴位按压可以改善患者的干呕症状[20]。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虽然是对照性分析,但样本量较少且都是老年患者,仅仅观察了48 h 的疗效,时间相对较短且没有进行随访,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今后有必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长期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说明穴位贴敷干预术后恶心呕吐的机制。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将药物通过穴位渗透进入肌肤表里,融于津液血脉中,能有效预防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穴位贴敷安全有效,简单易行值得在临床上对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