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影像学特点及其价值分析

2021-01-08金凤彬刘由军尹生江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32期
关键词:瘤体影像学动脉

金凤彬 刘由军 尹生江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放射科,江西南昌 330003

颅内动脉瘤属于颅内血管病变,是由脑动脉内腔局限性异常扩大,促进脑血管瘤样突起所致,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因素,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特点,危害性极大[1-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但其属于有创检查,可能会造成动脉瘤再出血加重,甚至会诱发神经并发症等,加之存在禁忌证多、检查费用高、检查时间长等不足,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3-4]。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64-SCTA)具有检查时间短、扫描速度快、空间与时间分辨率高、无创等特点,配合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动脉瘤影像学特征可清晰显示,尤其对3 mm 以下动脉瘤检出率不断提高,深受医生与患者青睐,广泛应用于临床[5-6]。为此,本研究旨在分析64-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诊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63个动脉瘤)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26例,男34例;年龄25~65岁,平均(42.32±2.63)岁;临床表现:短暂性意识障碍48例,剧烈头痛7例,昏迷2例,癫痫3例。本研究经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经DSA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者;②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③合并呕吐、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等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者。排除标准:①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②多器官功能衰竭者;③碘对比剂过敏者;④合并脑出血、脑血栓等其他脑部病变者。

1.2 方法

①64-SCTA检查。仪器为美国GE 公司64 排Light Speed VCT扫描仪。检查前,先将患者头部固定,实施同层扫描测试于颈动脉分叉位置。选取CT值最高颈动脉层为感兴趣区,由软件设定增强扫描与平扫两组完全匹配方案。扫描参数:管电流300~500 mA,管电压120 kV,层厚0.625 mm,螺距0.984∶1,重建层厚0.625 mm,视野200,矩阵512×512。经肘静脉用高压注射器以3.5 mL/s 速率注入碘普胺(350 mg I/mL)20 mL。在GEAW 4.4 工作站中输入扫描获取的图像,实施后处理,如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②DSA检查。仪器为Innova 3100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美国GE 公司)。局麻后,以Seldinger股骨穿刺,置入5F 导管行主动脉弓造影,用5F 猎头H1 做左侧椎动脉与双侧颈内动脉造影,采集正侧位图像。经肘静脉用高压注射器以3.5 mL/s 速率注入碘普罗胺注射液[规格:350 mg I/mL,Bayer Vital GmbH,生产批号:20160411]总剂量为6 mL/次,总流量为4 mL/次,椎动脉流速为2 mL/s,压力300 psi,采集速度为5 f/s。

由两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影像学医生以双盲法阅片,意见不一致时,协商、讨论至意见统一。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64-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检出率、动脉瘤大小以及图像质量评分,并分析64-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影像学特点。①动脉瘤部位包括前交通动脉、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椎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②动脉瘤大小包括瘤体短轴、瘤体长轴、瘤颈宽度。③图像质量评分:3分为清晰显示载瘤动脉、瘤体、颅骨结构三维关系,准确定位动脉瘤;2分为清晰显示瘤体形态特点,准确定位瘤体,但颅骨三维关系显示欠佳;1分为难以清晰显示瘤颈、瘤体、载瘤动脉关系、颅骨三维结构,定位瘤体检出率欠佳;0分为未显示动脉瘤。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4-S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部位结果的比较

64-SCTA 的颅内动脉瘤检出率与DS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64-S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大小的比较

64-S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瘤体短轴、瘤体长轴、瘤颈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64-S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图像质量评分的比较

64-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瘤体形态、三维关系质量评分高于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瘤体定位质量评分与DS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1 64-S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部位结果的比较[n(%)]

表2 64-S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大小的比较(mm,±s)

表2 64-S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大小的比较(mm,±s)

检查方式 动脉瘤数量 瘤体短轴 瘤体长轴 瘤颈宽度DSA 64-SCTA t值P值63 60 4.05±0.98 4.12±0.95 0.402 0.688 8.97±2.05 9.04±1.82 0.200 0.842 3.03±1.12 3.13±1.03 0.515 0.608

表3 64-S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图像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表3 64-S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图像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检查方式 动脉瘤数量 瘤体形态 瘤体定位 三维关系DSA 64-SCTA t值P值63 60 1.96±0.17 2.23±0.31 6.027 0.000 1.98±0.21 1.96±0.30 0.430 0.668 2.01±0.12 2.34±0.21 10.765 0.000

2.4 脑动脉瘤图像分析

DSA可准确定位动脉瘤,但难以清晰显示附壁血栓、动脉瘤钙化、与周围关系(图1)。64-SCTA 平扫病灶呈类圆形,高密度影(图2),增强扫描均匀高密度影,病灶显著强化,对比剂填充(图3),VR重建动脉>瘤瘤体与周围结构关系、三维关系和瘤体形态显示清晰(图4),MIR可准确定位动脉瘤,但图像清晰度较VR 欠佳(图5),MPR重建可准确定位动脉瘤,瘤体光滑度优良且形态清晰,三维空间关系显示欠佳,总体显示一般(图6)。

图1 DSA检查图像(A、B为同一图的不同角度)

图2 CT平扫显示脑动脉瘤(箭头)

图3 CT增强显示脑动脉瘤(箭头)

图4 VR重建图像

图5 MIR重建图像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发病隐匿,一般未破裂前无明显症状,瘤体破裂后会导致患者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第一次出血后致残率与病死率约为30%,二次出血后病死率高达70%[7-8]。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但因其操作复杂、检查时间长、有创性,且患者与操作者会受到X线辐射,加上瘤体血栓形成状况显示欠佳,难以清晰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性脑水肿等病理改变,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9]。

图6 MPR重建显示脑动脉瘤(箭头)

本研究中,64-SCTA 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瘤体短轴、瘤体长轴、瘤颈宽度、瘤体定位质量评分与DS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三维关系、瘤体形态质量评分高于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64-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价值较高,可将其作为鉴别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式。64-SCTA 能经对比剂在血管内达到峰值时快速扫描,并配合强大后处理技术,将颅底组织及周围软组织对动脉血管成像的影响去除,进而实现全方位、多角度对载瘤动脉与其分支间的解剖关系进行观察,并准确定位动脉瘤位置,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10-11]。64-SCTA 能清晰显示病灶大小、数量、形态、位置、瘤颈、载瘤动脉管径直径与瘤顶指向,还能清晰观察动脉瘤体内是否有血栓及其形态、厚度。VR重建能选择一定范围内病灶组织结构,经容积扫描数据,对脑血管全貌形成全方位立体显示,图像直观清晰,还可人工加入伪彩功能,图像层次感显著加强,能准确反映瘤体大小、形态、与周围结构组织间三维关系等,并准确定位瘤体位置,不会受到病灶血管交叉影响[12-13]。MPR是重建横断面获取冠状位、斜位、矢状位等任意层面图像,全方位对动脉瘤位置、形态、大小和颅底动脉环结构进行观察,能准确测量瘤颈长度与瘤体大小[14-15]。MIP 对比度较高,其数据源自三维容积,能真实、准确地显示各组织密度差异,准确定位动脉瘤位置,可任意角度对血管、动脉瘤关系进行观察,血管形态、走行、血管壁钙化状况与瘤体大小、形态等均可清晰显示。64-SCTA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扫描,能清晰显示颅底血管与病灶全貌,可经多平面、多层次、多方向观察不同位置动脉瘤,指导治疗。

综上所述,64-SCTA 配合强大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位置、瘤体大小、形态与空间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瘤体影像学动脉
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Nd:YAG激光在孕期妊娠性牙龈瘤治疗中的应用
双源64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评估肝脏血管瘤血供在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