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蛋白浓度变化与脓毒症预后的关系分析

2021-01-08杨耀鹏董文斌李世福古利明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32期
关键词:脓毒症蛋白浓度

陈 云 杨耀鹏 董文斌 李世福 古利明▲

1.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云南玉溪 653100;2.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急诊科,云南玉溪 653100;3.云南省玉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控制科,云南玉溪 653100

脓毒症是由于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控而产生的一种综合症候群,可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1]。患者病情进展致脓毒性休克,目前,脓毒症仍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尽管医学在进步,但脓毒症的形势依然严峻[2]。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做出早期识别及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3-4]。清蛋白(albumin,ALB)由肝脏产生,是人体最丰富的血浆蛋白[5],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目前研究表明,ALB 水平与脓毒症不良预后相关[6-7]。但部分研究显示,脓毒症患者用ALB 干预未能改善存活率[8]。目前大多数研究仅关注脓毒症患者入院时ALB指标与预后的关系,却很少关注住院期间ALB 的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回顾性资料评估ALB浓度变化及蛋白干预与脓毒症预后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以脓毒症收住的162例患者。纳入标准:以脓毒症入院,脓毒症诊断符合2016年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发布的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定义国际共识[1]。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②孕产妇;③ALB 检测次数<2次;④术中经历大出血或未控制的活动性出血者;⑤严重肝肾功不全(如肝硬化、大量蛋白尿)者;⑥营养不良者;⑦肿瘤患者。排除后剩余84例患者。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60例)和死亡组(24例)。其中,男女比为50∶34≈1.5∶1;年龄71(54,80)岁。41.67%(35/84)的患者经蛋白干预治疗,干预天数4(3,6) d。本研究已经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收集脓毒症患者基本人口学特征、基础疾病史、机械通气和血液净化及蛋白干预情况、实验室检测结果为入院后每次检测的ALB 结果相关资料。血清ALB 水平<25.00 g/L 患者,予20%人血清蛋白针(50 mL)输注,总计20.00 g/d。直至血清ALB浓度>30.00 g/L及血流动力学稳定。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偏态分布资料用中位数(M)和四分位数(P25,P75)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采用约登指数判断最佳临界点,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本情况的比较

死亡组的年龄、男性、机械通气、血液净化治疗、蛋白干预占比均高于存活组(P<0.05);末次ALB、最低ALB、最高ALB 和首末次ALB浓度差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础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清蛋白干预的分层分析

生存组的蛋白干预层,首末次ALB浓度差为6.90(4.90~9.00)g/L,高于无蛋白干预层的3.15(-1.53,4.9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61,P=0.002)。死亡组的蛋白干预层,首末次ALB浓度差为3.90(1.20,6.10)g/L,高于无蛋白干预层的-4.60(-6.70,-2.6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74,P=0.006)。两组蛋白干预层,首末次ALB浓度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67,P=0.062)(图1)。

表1 两组基本情况的比较[n(%)]

2.3 最低ALB、首末次ALB浓度差与死亡的关联

单因素结果显示,最低ALB、首末次ALB浓度差与患者是否死亡存在关联。在调整性别、年龄、是否蛋白干预等变量后,最低ALB(OR=0.626,95%CI:0.468~0.873)、首末次ALB浓度差(OR=0.318,95%CI:0.115~0.879)仍是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且两者存在正向交互作用(OR>1,P<0.05)(表2)。

2.4 最低ALB、首末次ALB浓度差的ROC曲线分析

图1 两组蛋白干预的末首次ALB浓度差

ROC曲线结果显示,最低ALB 诊断灵敏度为78.3%,特异度为70.8%,曲线下面积为0.788(95%CI:0.688~0.888);首末次ALB浓度差诊断灵敏度为81.3%,特异度为45.8%,曲线下面积为0.645(95%CI:0.513~0.778)。约登指数最大点对应的诊临界值最低ALB为24.1 g/L,首末次ALB 差小于-2 g/L,即当最低ALB<24.1 g/L 且末首次ALB 差<-2 g/L时,患者存在较高死亡风险(图2,表3)。

3 讨论

图2 最低ALB、首末次ALB浓度差的ROC曲线

一项中国脓毒症的大型前瞻性横断面调查发现,ICU 患者中1/5是脓毒症患者,且死亡率高达35.5%,高于欧美发达国家死亡率,且存在巨大的医疗和经济负担[9]。脓毒症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主要表现为高水平的氧化应激反应,大量反应性氧自由基(ROS)和反应性氮自由基(RNS)产生,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失衡导致多器官功能损伤,另外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内皮上多糖包被破坏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使产生广泛及难以控制的毛细血管渗漏,ALB 大量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而导致低蛋白血症、有效循环血量显著下降、凝血功能障碍等,推动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导致多器官衰竭及死亡[10-11]。脓毒症患者如不能通过有效早期干预,持续失控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毛细血管渗漏持续存在、ALB 持续下降,因此,ALB 水平亦可认为是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客观反应指标[12]。

失控的炎症反应导致微循环功能障碍是脓毒症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ALB 在体内是一种重要的分子转运载体,具有缓冲酸碱、抗氧化和抗炎等诸多作用[13],能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微血管内皮功能[14],改善重症感染患者液体复苏的血流动力学指标[15]。有文献报道,输注人血清蛋白能提高脓毒症患者的ALB 水平[16],但ALB 的干预与患者的预后无直接关联[17]。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蛋白干预层首末次ALB浓度差均高于无蛋白干预层患者(P<0.05);但在蛋白干预层,首末次ALB浓度差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人血清蛋白输注能改脓毒症患者ALB浓度,但可能与患者最终临床结局无关。

表2 最低ALB、首末次ALB浓度差与死亡的关联

Kendall 等[18]研究发现,在非蛋白干预的脓毒症患者中,血清最低ALB 及ALB 趋势持续下降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独立相关,当ALB 随时间成显著负向趋势时(-9.1 g/L),死亡风险增加29.4%。本研究中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发现,最低ALB、首末次ALB浓度差仍是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且最低ALB 和首末次ALB 差值诊断临界值分别为24.1 g/L 和-2 g/L。ALB是危重患者不良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其变化对可能的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但ALB 并非直接干预的目标,动态监测ALB指标变化以便于对脓毒症患者病情观察时及时评估及处理,降低脓毒症患者死亡发生风险。

本研究存在局限性:①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存在样本量少,样本的选取受地域性限制;②蛋白干预只针对于危重症者(ALB 水平<25.00 g/L),存在选择偏倚;③本研究未考虑时间间隔对ALB 变化的影响,由于资料的缺失本研究未深入分析,但本研究得出的初步结论能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最低ALB、末次与首次ALB浓度差与脓毒症患者预后存在关联,蛋白干预能改变血清ALB浓度趋势,但与最终临床结局无关。当最低ALB<24.1 g/L 且首末次ALB 差值小于-2 g/L时,脓毒症患者存在较高死亡风险。

猜你喜欢

脓毒症蛋白浓度
急诊脓毒症患者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因素
神医的烦恼——浓度与配比
表示混合物组成的量的标准名称
人工驯养树鼩精子发生过程中MCM7蛋白的表达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川芎嗪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Numerical study of corner separation in a linear compressor cascade using various turbulence models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