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宫止血汤治疗崩漏经验浅析

2021-01-08李曌洋周艳艳李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6期
关键词:经血香附补气

李曌洋,周艳艳,李潇

(1.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省中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0 引言

崩漏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是月经周期、经期及经量均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血证论》“崩漏者,非经期而下血之谓也,少者名曰漏下,多则名为血崩。行经而去血过多,如水之流不能止者,亦是血崩”。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崩漏为妇科的常见病,亦是疑难危急重症,属于现代医学异常子宫出血范畴,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及生育,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周艳艳副主任医师从医数十载,对于崩漏的治疗有其独特的心得体会,总结出对于临床崩漏行之有效的经验方-安宫止血方。笔者有幸跟诊,受益良多,现将跟师期间导师有关本病的认识粗浅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1 导师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病因

崩漏病因复杂,有素体脾虚,情志内伤,房劳多产,先天肾气不足等。《女科证治约旨》曰:“盖血生于心,藏于肝,统于脾,流行升降,灌注八脉,如环无端。至经血崩漏,肝不藏而脾不统,心肾损伤,奇经不固,瘀热内积,堤防不固,或成崩,或成漏,经血运行,失其常度。”其均认为崩漏的发生与心肝脾肾有关,脏腑功能失调由虚而致瘀等病理的产生,久则伤及脾肾,血气俱虚,瘀热内积,冲任不固,故而产生缠绵难愈的崩漏。

1.2 病机

《丹溪心法》:“夫妇人崩中者,由脏腑伤损,冲任二脉,血气俱虚故也。”指出崩漏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气血失调,胞宫不能制约经血,导致子宫藏泻失常,使血溢脉外。

1.2.1 气血亏虚,冲任不固

《医学正传》云:“人之一身,皆气血之所循行。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故曰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与血无处不有。”气血关系密切,不可分割,血无气不行,气无血不止。女子以血为源,以血为本,故阴血应月而一下,“盖冲任之血,肝所主也。血海之血,行于络脉,女子月事以时下,皆此血也”。《圣济总录》:“冲任下为月水,妇人以冲任为本”,女子月经正常来潮与气血充盈密不可分,气血充盈则月经以时下,气血亏虚,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子宫藏泻失常,则发为崩漏。崩漏患者长期失血, 在出血的同时, 气随血脱, 气虚益甚, 气虚统摄不固, 血失固涩而导致血溢脉外, 气血皆虚[1]。气血无力固护经脉,循环往复,造成恶性结果。

1.2.2 脾肾亏虚,冲任虚损

“月经名曰信水,以五行惟土主信,土旺则月水有信,土虚则失信而漏下,甚则崩中矣”,“血乃中州脾土所统摄,脾不摄血,是以崩溃”,“夫血者,水谷之精气也。”李东垣认为脾为生化之源,由此可见,血由气生化而来位于中焦,气血的生化依赖于脾胃运化功能的正常运行,脾气亏虚,脾胃运化功能失司,脾不统血,则发为崩漏。正如《济阴纲目·崩漏门》所言:“夫妇人以血为主,而血随气行,所以亡血者,由脾胃有伤,中气虚弱,不能收摄其血,故气者,血之统领也。尝譬之血犹水也,气犹堤也。堤坚则水不横决,气固则血不妄行”。若脾胃虚损,运化失常,升降失调,水湿内停,瘀久而化热或土虚木旺,迫血妄行,脾胃生化乏源,导致冲任虚损,不能制约经血,运血无力,瘀滞胞宫,血不循经而外行,可致经血下行无序[2]。《扁鹊心书》记载“夫人以脾为母,以肾为根”。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生殖。女性肾气旺盛, 天癸至, 任通冲盛, 则月事以时下。如果妇人脾气虚弱,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无法填补冲任,致使冲任不足,肾阴难补,加之冲任无脾胃之气固摄,致使妇人出血如注,崩血不止[3]。

1.2.3 由虚致瘀,瘀血贯穿始终

《景岳全书·妇人规》曰“崩漏不止,经乱之甚也……由漏而淋,由淋而崩,总因血病。”《诸病源候论·崩中漏下候》“崩而内有瘀血,故时崩时止,淋沥不断,名曰崩中漏下。”《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瘀血候》载“月经痞涩不通,或产后余秽未尽,因而乘风取凉,为风冷所乘,血得冷则结成瘀。”由此可见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或寒凝、虚滞致瘀;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净而合阴阳,内生瘀血;或崩漏日久,离经止血为瘀[4]。阳明实热可灼伤津液,煎熬成瘀血,阻于体内,日久化热,迫血妄行[5]。脾胃虚弱可致气滞血瘀,肾阳虚衰,无力鼓舞全身津液,气化与运行乏力,易致血瘀,故无论是脾虚、血热还是肾虚,皆可导致血瘀或由血瘀转化而来[6]。总之,瘀血可阻滞冲任、子宫,使血不归经,溢出脉外而妄行,发为崩漏,瘀血阻滞是崩漏发生的关键。

1.2.4 由虚、瘀致热,迫血旺行,加重疾病

《济阴纲目·经闭门》“血藏于肝,肝气不升,则热迫于下,故血不能藏而崩也”,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肝肾同源,若劳伤肝血,房耗过度必然使阴血虚损而生内热,热入血分,迫血妄行,故可见月经非时而下,淋漓不尽,成为崩漏[7];或因情志不畅,肝郁化热而致崩。《素问·阴阳别论》亦记载“阴虚阳搏谓之崩。”阴不足不能敛阳,阳盛于外而致发热引起崩漏。《景岳全书·妇人规(上)》“妇人伤寒,或劳役,或怒气,发热适遇经行,以致热入血室,或血不止。”总之或因瘀发热,或素体阳胜血热或血虚、阴虚发热;或情志内伤、肝郁化热、阳明腑热等导致热伤冲任,热入血室,迫血妄行,故而发为崩漏。

2 治疗

《血证论》“吐衄便漏,其血无不离经……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化机,故凡血症总以祛瘀为要。”导师认为气虚致瘀、久瘀化热是崩漏发生的主要原因,导致瘀、热、虚病理的产生。气虚、气滞、血热、肾亏均可致瘀,在瘀血未形成前,机体处于“瘀血”变的病理变化过程,它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8]。因此“活血化瘀”这一治则贯穿崩漏的整个治疗周期,另外本着“急治标,缓治本”的理念,结合“塞流、澄源、复旧”治崩三法,临证之时因人、因病,辨证论治,同时着重从调理肝脾肾论治。周艳艳副主任医师善用化瘀止血、清热益气、疏肝健脾补肾之品,根据其多年治疗崩漏的临床经验用药,总结出安宫止血方(黄芪、党参、白术、升麻、贯众、香附、小蓟、红花、酒萸肉、茜草、海螵蛸、炮姜、鳖甲、荆芥)。全方以补气以摄血,化瘀以止血,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补气以生血,新血生而瘀血自散矣”。

2.1 方药配伍

2.1.1 君药

黄芪、党参、白术为君药,补血益气健脾。三者共为君药,补血益气健脾。其因有三:补其气则可固血外溢。肺朝百脉,主一身之气,气血的正常运行有赖于肺的宣发肃降功能,给予补肺之黄芪、党参可通过调节五脏六腑之气血运行,补养冲任胞宫,固摄血液外溢;二因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补脾胃之虚,可促进气血新生;三则气机充沛则可促瘀血排出。血为阴物,因阳而动[9]。凡血症,先分阴阳,有阴虚,有阳虚,《血证论·血下泄证治·崩带》载“崩中虽是血病,而实则因气虚也。气下陷则水随而泻,水为血之倡,气行则水行。宜服补气之药以升其水,水升则血升矣,补中益气治之。”方中党参偏于阴而补中, 黄芪偏于阳而实表, 二药相合, 一里一表, 一阴一阳, 相互为用, 益气之力更宏, 共奏扶正补气之功[10]。

2.1.2 臣药

2.1.2.1 升麻

善引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能升阳气于至阴之下,可引足阳明清气右旋上行,助党参、黄芪、白术以补脾胃中之元气,益气升阳固脱,固血外溢。升麻、白术同用可调肝。

2.1.2.2 香附

为“血中之气药”,非补剂也,用之下气以推陈,可引血药至气分而散郁,有开郁散滞之功。《本草备要·草部》记载“气为血配,血因气行……香附阴中快气之药,气顺则血和畅,然须辅以凉血补气之药。故方中配伍香附既可增强参术补气摄血之功,亦能助力茜草行血活血之能。

2.1.2.3 茜草

通经脉瘀塞,止营血流溢。《本草纲目》描述其为“手足厥阴血分之药也,专于行血活血”,使血止而不留瘀,活血之法亦有二解,一者活血化瘀,二者活血生新,唐容川《血证论·吐血》即有所述:“凡有所瘀,……旧血不去,则新血断然不生;而新血不生,则旧血亦不能自去也”[11]。《本草新编》亦记载“茜草本行血之药,行血反能止血者,引血之归经耳……茜草之色与血色相同,入之血中,与血相合而同行,遂能引之归经……但既引入于各经,即当以补阴之药继之,则血安而不再沸”,与酒萸肉、鳖甲寒热并用,达到滋阴清热以止血,避免热迫血行之功;升麻、茜草一升一降,配合香附疏肝理气,共同调畅全身气机运行,血随气行,推动瘀血排出体外。现代药理显示[12],茜草炭可以通过影响内外源性凝血系统、升高HGB含量、增大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而达到止血作用,茜草既能化瘀,又能止血,即“生行熟止”。

2.1.2.4 红花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其质轻升浮, 善走外达上, 行血力胜[13]。《本草备要·草部》“少用养血、多则行血”然其长与行血,最消瘀热。《素问·调经论篇》曰:“血气者, 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 温则消而去之”, 指出血液具有得温则行的特点, 需用温补阳气活血化瘀的治法[14]。方中祛瘀药与补益药同用,扶阳之中孕有活血之意,活血又以扶阳为基础前提,攻补兼施。

2.1.2.5 酒萸肉

补益肝肾、收敛固涩,《医学衷中参西录》“其性不但补肝,而兼能利通气血可知”。与黄芪、白术同用,增强补益之气,调节冲任,固冲止血;与海螵蛸增强收敛止血之功。

2.2 佐药

2.2.1 贯众

具有凉血止血,治下血崩中之功。《本草纲目》 李时珍曰:贯众大治妇人血气。

2.2.2 小蓟

凉血止血,善入血分,最清血分之热;《本草备要·草部》“小蓟能破瘀生新,保精养血,退热补虚。贯众、小蓟、茜草同用凉血止血之功更甚;与鳖甲同用,一寒一热,增强其滋阴清热养血之功,对于血虚发热型崩漏效佳。崩漏日久,瘀而化热,灼伤津液,耗损阳气,清代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云: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小蓟有利尿通淋之功,可使热邪自小便而出,使热邪有出路,从而使气机调达,阳气运行,发挥温阳之功,气行则血行,瘀血自除。

2.2.3 海螵蛸

入肝肾经,收敛止血。海螵蛸配莤草:前者入厥阴肝经血分而收敛止血,后者祛瘀而止血使血止而不留瘀,一收一散,相反相成,功在止血而不留瘀,瘀化而血归常道。现代研究表明海螵蛸含有的甲壳素、壳聚糖,具有明显止血效果[15]。

2.3 使药

2.3.1 炮姜

温经止血,温中止痛,善走血分,治疗冲任虚寒。《冯氏锦囊秘录·产后杂病门》记载炮姜辛热而兼苦咸,以火而治火,收其浮热,且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更能去恶生新,有阳生阴长之道,以热治热,深合《内经》之旨,正气得力外邪自散矣。血得温则行,血分病变,血热有块,加白草,炮姜能使阳生阴退,亦能引血药入气分。有从阴引阳, 从阳引阴, 平调阴阳之效[16]。血瘀为崩漏发生的主要因素,血与气本不相离,内有瘀血,故气不得通,应用炮姜温补阳气,可推动血随气行,减少血瘀发生。且《温病条辨》中记载“炮姜引血归经,是补中又有收敛之妙。”所以同补气补血之药并用之耳。其与方中之凉药相互制约,以免温补太过而致热势更胜,血流不止。

2.3.2 鳖甲

滋阴潜阳,益阴补虚,治厥阴血分之病。《长沙药解》记载“鳖甲化瘀凝,消癥瘕而排脓血”,鳖甲是为柔中有刚,阴中有阳,以阴既益而阳遂和也。鳖甲、炮姜一凉一热,攻补兼施,则崩漏自止。

2.3.3 荆芥

引血归经,清头目之火,通血脉,化瘀血。入之血分之药中,使血各归经,而不至有妄行之虞;荆芥性升,与升麻入之补气之中,能提气以升阳。荆芥本阳药,而非阴药。夫荆芥炒黑,则引血归经,生用则引气归经。引血归经者,有益于血者;引气归经者,有益于气。可助香附增强疏肝理气之功;亦可佐使红花、茜草祛瘀之力。荆穗炭入血分,可祛血中之风热,为止血之妙药[17]。

本方不全在止血,而有补血,又不只补血,更补气。崩漏之病,血崩之际,血已尽去,仅存一线之气,以为护持,若不急补其气以生血,而先补其血而遗气,则有形之气恐不能遽生,而无形之气,必且至尽散。此所以不先补血而先补气也。然单补气则血又不易生,单补血而不补火,则血又必凝滞,而不能随气而速生。应用祛瘀法乃是通因通用,使瘀血去,新血随经隧而行,瘀血不生,则不止而血自止[18]。全方以补气以摄血,化瘀以止血,寒热并用,攻补兼施。

3 典型病例

贾某,女,12岁,学生。2020年04月29日初诊,主诉:月经淋漓不尽1月余。现病史:月经初潮:2019.12,经行7天,量色质可。LMP:2020.03.28,经行7天,量色质可,1周后月经复潮,阴道持续出血至今,量多,伴腹部不适。2020年04月06日于当地卫生院就诊,给予口服少腹逐瘀颗粒及中药(具体不详)治疗,出血未止,出血量增多;2020年04月27日就诊于郑大二附院,给予葆宫止血颗粒后,出血量不减,夹血块。刻诊:神志清,精神差,面色苍白,疲劳乏力,时有头晕,阴道大量出血,血色鲜红,加血块,腹部酸痛,无恶心、呕吐,纳眠一般,小便黄,大便干燥。舌淡,花剥苔,地图舌,脉弦滑,右侧甚。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可载。辅助检查:(2020年04月27日郑大二附院)血常规:HGB:75g/l;彩超示:内膜7.4mm,左侧卵巢呈多囊样改变;右侧卵巢囊性包块(建议复查);盆腔积液。诊断:崩漏病(脾虚血热证)处理:1.建议患者住院治疗,患者拒绝,坚持要求门诊治疗。2.给予中药安宫止血方加减(炙黄芪30g 黄芩15g 麸炒白术20g炒升麻6g 党参15g 醋香附15g 小蓟10g 茜草10g 海螵蛸30g炮姜3g 黄柏10g 墨旱莲30g 仙鹤草15g 藕节炭20g 熟地黄20g荆芥炭10g )3付,日一剂,150mL浓煎,早晚温服。3.给予抗贫血药物对症治疗。

二诊:2020年05月01日:服药后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血色鲜红,夜间出血稍多,夹血块,偶有小腹疼痛,余症状明显减轻。再次给予上方加地榆30g,减去墨旱莲、仙鹤草、熟地黄;因外地给予中成药归脾丸、知柏地黄丸经净后服。

三诊:电话随访,用药后2020年05月04日出血停止,5.19电话随访:LMP:2020.5.14,量多,再次给予安宫止血汤+绵马贯众10g、麸炒山药20g,3付出血停止,嘱继续随访。

按语:青春期肾精未实, 肾气未充, 在此肾气不足之时,若劳伤冲任, 不能约束经血必然成崩;若素来体虚, 脾胃不健者更甚, 则见“脾胃有亏, 下临于肾……迫血下漏”, 故需循脏以补之、培之[19]。患者12岁,其生理病理特征“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且“肾—天癸—冲任—胞宫轴”未完全形成,患者脾虚中气虚弱,冲任不固,血失统摄,则经血暴下不止;脾阳虚损日久,无力运化,血行不畅日久成瘀血,瘀而化热,迫血妄行,血不循经而外行,可致经血下行无序;由于此时期,处于阴常不足之际,亦可导致阴虚内热产生,热扰乱冲任血海,灼炼阴血,色鲜红。治宜补气摄血,固冲止崩,滋阴清热。方中黄芪、党参大补元气,升阳固本;白术健脾资血、统血归经;升麻益气固脱,固血外溢;醋香附理气调经止痛;黄芩清热止血;小蓟、墨旱莲凉血止血;海螵蛸、仙鹤草、藕节炭、荆芥炭收敛止血,其配伍应用,可达活血化瘀,“止血不留瘀”之功,而且能够提高患者的凝血功能[20];黄柏清热泻下焦相火;茜草:行血活血止血;升麻、茜草一升一降,配合香附疏肝理气,共同调畅全身气机运行,血随气行,推动瘀血排出体外;墨旱莲滋补肝肾,山萸肉滋肾养阴、熟地滋阴养血,“于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崩漏日久阴损及阳,佐炮姜引血归经,更有补火温阳收敛之妙。久病脾虚患儿,肾阳亦虚,治宜益肾健脾;热邪减退后配合养阴益气,提防热去而气阴大伤。患儿复诊,出血明显减少,减去墨旱莲、仙鹤草、熟地黄,加地榆泄热而凉血止血。本方补气以摄血,化瘀以止血,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气充而血配,阳生而阴长,冲脉得固,崩漏自止。

4 小结

崩漏相当于西医的异常子宫出血,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给女性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导师认为崩漏的治疗要因人,因病,病证结合,辨证治疗,同时注意患者的心理疏导及后期的管理治疗。导师临床上应用止血方加减治疗崩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笔者从其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等进行了总结阐述,以期为临床上治疗崩漏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及治法。

猜你喜欢

经血香附补气
油压装置自动补气逻辑的修改与完善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夏季养生 重在补气
武立胜
补气补阴就吃黄精炖瘦肉
A Network Pharmacology Analysis of Cang Fu Dao Tan Formula for the Treatment of Obes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经血发黑怎么回事
治胃寒痛
经血颜色发黑是何因
治胃寒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