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探索
2021-01-08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城关第二小学范银丹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城关第二小学 范银丹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程在小学教育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个很好的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尤其是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我们要加大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的力度。以下,笔者就谈点个人的浅薄之见:
一、适时认可学生的观点
即便是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毕竟也还是个孩子,他们同样渴望被表扬、被肯定,那么课堂上教师就多用肯定对方的方式对待中高年级的学生,这样学生也就更容易接受课堂上教师新授的知识了。我听过一位教师执教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丰碑》一文,课堂中有个场景令我至今难忘:课上到一半,一切都行云流水,然而当读到文中这样一处对军需处长的描写时:“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有几个学生咋咋呼呼起来:“写的什么呀?前后矛盾。既然连面目都无法辨认,怎么看得出‘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啊,这不是胡扯吗?”“对啊,对啊,连脸都看不见,哪还能看出神态?”面对学生的质疑发问,该教师并没有疾言厉色,她只是和蔼地望着这几名学生说:“对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是谁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呢?他是怎么看出的呀?到底怎么看出的呢?”教师连发了三个问句,并咬重了“看”这个字,而后静静地看着她的学生,须臾,带头咋咋呼呼的学生举起了手,站起来回答说:“老师,我明白了,镇定、安详的神态并不是通过他的脸看到的,而是通过他自然而然的肢体动作感受到的。”顿时,其余学生恍然大悟,不住地点头认可,该教师立即给予肯定:“对,我们读书不仅要用眼睛读,更要学会用心读。这样才能深刻地感受到文中这位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这位教师课堂上对于思想已日渐成熟的高年级学生的问难,并没有强行制止他们的发言,而是先认可学生的观点,顺着学生的观点说下去,这样不仅进行了必要的德育,更让学生觉得课堂是一个充满生机、培养自信的地方。所以,要想学生乐学、想学并学好知识,就要懂得捋顺学生的“毛”,顺着学生的话说,从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堂需要出发,以认可作为德育的路径,这样课堂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学会尊重学生的立场
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与相对独立的中高年级学生进行沟通并适时渗透德育。教师的教学语言深入浅出,更有穿透力,最终能让学生过耳不忘,感念于心。记得执教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乌塔》时,我点出了现在的中国孩子,在家里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人百般呵护,缺乏了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时一位平时比较调皮的男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想知道您小时候也和乌塔一样是个独立自主的人吗?”课堂上许多学生开始窃窃私语,甚至有学生用期待的目光等待我对这位学生提出批评,当时,我不慌不忙,面带微笑,用非常肯定的语气回答:“不是。”全班学生哗然,紧接着我说:“多谢这位同学与众不同的提问,感谢你让我今天有机会在同学们面前反省自己,正因为老师小时候不够坚强独立,所以在成长的道路上我经历了更多的挫折,多走了许多弯路,这些故事老师愿意课后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我的坦诚得到了学生热烈的掌声,那位“率先提问”的学生掌声尤其热烈。我深感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对这位不遵守课堂纪律且通过反问教师而制造课堂意外的学生提出批评,反而对他的发言给予充分肯定并表扬,给予他鼓励,让他明白教师是爱护学生的,是学生可信赖的朋友。心动而行动,在以后的语文课上,他听课越来越专心,且常有令人出乎意料的表现,成绩也越来越好。诚如莎士比亚所言:“没有什么比尊重更能打动人心了。”看来,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已上中高年级的学生是能体会到的。正因为教师能先顺着学生,尊重学生的立场,让他知道教师是愿意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这样教师的话才更具有说服力,甚至让学生终生难忘。
三、深切体察学生的处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我们往往都是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反馈和评价,而有的学习小组中,不可避免地总会有学困生,他们在参与小组学习中本身就带着一种自卑的心理,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会拖小组的后腿,因此害怕甚至不愿意参与小组学习,如此下去,对学困生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我班有位学生,人很乖巧,可是胆子特别小,成绩不理想,总不敢举手。有一次我见到他想举手又不敢的样子,就点名要他回答问题。可显然他的能力有限,但我只是温和地对他说:“虽然你只答对了一半,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这次你为你的小组赢得了一面小红旗,以后只要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更棒!”在小组同学的掌声中,他有些羞涩、激动地坐下了,之后,课堂上多了一个踊跃回答问题的学生……其实,这就是教师课堂上深切体察学生的处境,及时进行德育的一个路径。不要对这些中高年级的学困生居高临下,要对他们的学习处境了然于胸,既要认可学困生课堂上少有的发言,又要体察他们来自自身和小组同学给予的压力,更要显示对他们作为课堂一分子的尊重。这份尊重,会让已逐渐形成独立人格的中高年级学困生在课堂上享受到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就是我们激发他们学习的有效方法。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歧视反而给予更多的关注,努力找寻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积极给予表扬,这就是一种学科知识的传递、一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的语言,教师的每一句评价都会在学生心中激起波澜,所以每位教师都要学会利用课堂语言进行相关的德育,从平时的每一堂课做起,时时关注学生的课堂动态,体察每个学生的不同处境,只有顺着学生的“毛”说,教师的话才能打动学生的心。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既有一定的情感性,又有一定的思想性,而两者又是可以相互融合和相互影响的。小学语文教师要灵活运用语文的学科特性,激发中高年级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使其将这种体验转化为内心坚定和乐观的信念,从而促进德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如果每位教师都能成熟地运用这个方法,这些懂事的中高年级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就能“说”出别样的德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