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染行业环境风险分析与绿色发展探讨
2021-01-08冯晶刘清芝王晓萌刘淼
冯晶,刘清芝,王晓萌,刘淼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北京 100029)
20 世纪90 年代起,我国洗染行业快速发展并逐渐壮大,其显著标志就是社会洗衣店大量出现,生活衣物洗染服务真正进入了百姓生活,宾馆酒店等公用纺织品的洗涤逐步社会化。这一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服务业大规模兴起,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社会洗染需求量迅速增加,洗染服务主体快速发展起来。一些机械制造厂商开始研发自主品牌的工业洗涤设备,逐步填补了我国洗涤装备制造的空白;各种工业用洗涤化料推向市场,改变了过去洗涤化料原料化、单一化的历史;单店式洗染服务蓬勃发展,新型连锁加盟式洗衣、集中式洗衣工厂等开始出现,社会化公用纺织品洗涤工厂应运而生。发展至今,洗染服务量不断增加,已形成了千亿元以上的市场。截至2017 年底,全国从事洗染行业的企业单位数量为11 万个,较2016 年的10.8 万个增长了2.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由2016 年的16991 个上升到2017 年的17416 个,增长了2.5%;规模以下企业由2016 年的9.1 万个,增长到2017 年的9.3 万个,增长了2.3%[1]。然而,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力度的不断加强,洗染行业因其小而散的特性而带来的环境风险问题逐步受到社会关注。洗染行业按照洗涤方式简单分为干洗和水洗两类。其中,干洗使用大量的干洗溶剂,极易挥发造成大气污染,含有溶剂的残渣也成为难以处理的危险废弃物;水洗产生大量的废水。很多门店设在小区内居民楼下,有可能造成有机废气及噪声污染等等,基本涵盖了水、气、声、渣等几乎各方面的污染物排放问题。
1 行业典型环境风险
1.1 水污染
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折算,全国洗染行业年废水排放量约6 亿吨,超过医药、化纤、皮革等行业,列全部行业第11 位,综合废水COD 浓度800mg/L~900mg/L,COD 产生量48.4 万吨;去除效率以90%计,COD 排放量约4.84 万吨[2]。按照水洗的业态,行业主体可分为洗衣店和洗衣工厂,二者在洗涤过程中均消耗大量的水,除了部分洗衣工厂使用的隧道式洗衣机(洗衣龙)连续使用时可实现清洗水回用外,其他设备的洗涤用水基本为一次使用后直接排放,成为水资源消耗大户。废水中污染物可能包括表面活性剂、液碱、杀菌剂、防腐剂、漂白剂、柔软剂、脂肪、动植物油、蛋白质等溶解性有机物和泥土、短纤维及其他非溶解性杂质等,其COD、LA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BOD5、TP(总磷)含量较高,因成分复杂处理难度较大,排放后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1.2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最主要的来源为干洗溶剂四氯乙烯的释放。四氯乙烯在干洗业已使用了60 多年,被公认为最好用的干洗溶剂,占干洗溶剂用量的95%以上。洗染业四氯乙烯使用量占全国总量的6%~8%左右,年使用量为1 万吨~1.35 万吨。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四氯乙烯列入2A 类致癌物清单。四氯乙烯干洗剂的泄露将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环境和人体产生污染和危害:
(1)干洗过程中溶剂和气体泄露。
(2)残存气体污染即由于干衣过程没有完全将气流中的四氯乙烯回收,开门取衣时四氯乙烯会溢出机外。
(3)在干洗溶剂再生、过滤过程中,衣物带来的绒毛、杂质等与溶剂混合会形成干洗残渣,残渣储存、废弃过程中排放的四氯乙烯。
1.3 危险废弃物
洗染行业用到的干洗剂和部分前处理剂均为有机溶剂,其使用后的空桶及废液属于危险废弃物;在干洗溶剂再生、过滤过程中,衣物带来的绒毛、杂质等与溶剂混合会形成干洗残渣,也属于危险废弃物;一些医疗机构洗涤的纺织品中可能混入医疗用品,被分拣出后成为医疗废物,也属于危险废物类别。
2 行业环境管理问题
2.1 水环境管理
如前所述,洗染行业是耗水大户,但其废水排放标准及相应的监管至今仍处于相对粗放的状态。
(1)小型洗衣店开设及管理灵活自由,分布在闹市区,除不足1%的门店自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其他店均按照生活废水直排至市政管网,并无针对小型洗衣店的排放标准。
(2)干洗设备也有少量含有四氯乙烯的废水排放,因量少而被忽略。
(3)洗涤剂及助洗剂成分多变,没有明确的标准要求,给后续的废水处理带来负担。
(4)洗衣工厂一般分布在工业园区内,执行国家或地方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部分建有简单的污水处理设施,或排放至园区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这比小型洗衣店的污水处理较为规范,但对排放污水中可能存在的特殊污染物未关注、未分析。
(5)涉及医疗洗涤的洗衣工厂属于洗衣工厂的一种,其排放也与普通洗衣工厂一样,执行国家或地方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但医疗相关纺织品可能涉及更多的杀菌消毒过程,废水处理不当也可能造成细菌、病毒的传播,目前对这类洗衣工厂的废水排放尚无卫生指标要求。
2.2 大气环境管理
干洗是洗染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最主要的排放源。2018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八十四条规定“从事服装干洗和机动车维修等服务活动的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或者要求设置异味和废气处理装置等污染防治设施并保持正常使用,防止影响周边环境”,作为基本法律已经很直接地规定了对干洗的要求,但其中提到的有关标准或要求却迟迟未出。
目前四氯乙烯环境释放唯一的相关标准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7),其中规定了四氯乙烯职业接触限值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200mg/m3。但据行业现状看,洗衣店和洗衣工厂也几乎都没有开展该项检测。
除四氯乙烯外,其他干洗溶剂及预处理所涉及溶剂的监管尚处在空白状态。在排放标准方面,小型洗衣店是使用干洗溶剂及预处理溶剂的主体,且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社区或商场,大多为无组织排放,没有相关的废气处理及排放标准要求。
2.3 危险废弃物管理
洗染行业的危险废弃物主要为溶剂桶及含溶剂的残渣。由于溶剂的使用体量小、分布散,大多含溶剂的桶和残渣均作为生活垃圾直接丢弃,没有按照危险废物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另一方面,少数企业已与有资质的危废处理企业签订了处理协议,但由于单个地点量太少,这些残渣长期存放在店内(或厂内)也带来了一些安全及环境污染隐患。
2.4 公共卫生问题
公共卫生问题是医疗洗涤外包带来的衍生问题。早在2000 年2 月,原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等八部委在《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为加强医疗机构的经济管理,进行成本核算,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必须实行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医疗被服洗涤服务是医院后勤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此逐渐向市场开放,至今基本由社会公用纺织品洗涤企业承担。但是社会公用纺织品洗涤企业80%为中小型工厂,多为“无手续、无标准、无技术、无管理”的企业,医疗被服和酒店床单等非医疗纺织品混洗混放的现象十分普遍,有很大的细菌、病毒交叉感染风险。一方面,医用纺织品中夹带的部分医疗用品被分拣出来后无法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混入生活垃圾中可能造成污染;另一方面,医疗洗涤废水未得到妥善的处理,也可能造成水体污染及细菌、病毒的传播。
3 行业绿色环保实践
3.1 绿色洗涤剂开发与应用
绿色洗涤剂及助洗剂的研发和使用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对水、大气及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在绿色化发展的需求下,一批批标注着“纯天然”“易降解”“可再生”“无污染”“绿色”的洗涤产品逐渐进入市场,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
3.2 环保干洗设备研发
干洗是洗染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最主要的排放源。由于没有可以遵循的排放标准,行业都把目光集中到直接决定排放量的干洗设备研发和使用上,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武汉、连云港等地均对本地干洗设备进行了摸底排查工作。虽然早在2013 年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版)》中,“开启式四氯乙烯干洗机和普通封闭式四氯乙烯干洗机,分体式石油干洗机和普通封闭式石油干洗机”就已被列入淘汰类落后产品目录,但是至今仍未完全淘汰掉。从连云港市2018—2019 年间开展的干洗设备排查结果看,开启式设备仍占到了全部干洗设备的90%以上。目前仅有北京、上海已基本完成了开启式设备全面更换的工作。
3.3 构建危险废弃物的定向物流
一些连锁企业已开始着手研究依靠自有物流,将分散在各处的废渣收集至特定地点,再请有资质的处理机构清运。但是,使用自有物流运输危废,即使是少量,也存在着政策是否许可、如何管理、如何安全运输、如何防泄漏等问题,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
3.4 建立集约化的专业清洗工厂
在浙江地区,已有洗衣店将原有的门店改造为专门的收衣点,通过自有物流运送到洗衣工厂集中洗涤后返回门店发放,门店已不再承担清洗业务,因此不会产生环境影响。而洗衣工厂建有配套设备对污水和废气进行处理后排放,这很好地解决了店面小而散带来的处理难、监管难问题。在医疗洗涤方面,目前已有部分专门的医疗洗涤工厂,专门清洗医院病衣、病裤、床单、被套、枕套等,不接收社会非医疗布草洗涤,设置专门的废水消毒杀菌后处理流程,废水排放按照《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执行,这是较为规范专业化清洗工厂的典范。
4 行业绿色发展探讨
4.1 发挥协会力量,优化产业布局
洗染行业面临的水、气、渣乃至公共卫生问题很多是由于小型洗衣店(厂)的布局和建设缺少规划盲目扩张造成的。开一家洗衣店至今仍只需要几万至几十万的投资成本,几乎没有任何门槛,其小而散的特点决定了环境监管的困难。可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调研地区需求,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积极推进由小而散的“前店后厂”模式向正规化、规模化的“洗衣工厂”或“洗衣园区”模式转变。借助行业协会及第三方认证的方式帮助企业提高对原料和设备的识别和筛选能力,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原料和污染设备的使用,通过采取选用先进成套设备、污染物集中处理及回用、新能源及余热利用等措施,实现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和污染物减排。
4.2 落实排放标准,加强地方自律
前文提到,目前洗染行业没有专门的废水废气排放标准,大多数中、小型洗衣店的废水废气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放。相比之下,大型的洗衣工厂需要按照综合排放标准对废水、废气进行处理后排放,这也严重阻碍了小型店面集约化的进程。建议推动制订各地洗染行业专门的排放标准,按照区域污染物特点,考虑不同规模的企业,并明确医疗洗涤作为特殊服务对象的排放差异,避免细菌、病毒的扩散传播。地方协会也应帮助企业积极落实统一的排放要求,做到区域内公平竞争,并能够顺利实施相应的环境监管。
4.3 识别绿色物料,减少环境风险
对环境排放最为关键的物料包括洗涤剂、干洗剂、助洗剂及干洗、水洗设备。目前已有很多企业自发选择绿色洗涤产品,但大部分企业只能依靠供应商声称的“绿色”来购买,缺乏对相应标准的识别及验证能力。正因为如此,也使得供应商水平良莠不齐,最终绿色产品和普通产品又不得不被放在同一起跑线进行价格比拼,打击了上游供应商研发绿色产品的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建议借助第三方认证识别并选择绿色洗涤产品,推动供应链上游洗涤剂、助洗剂及设备的绿色化和标准化发展。另外,干洗剂的使用和废弃涉及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弃物,企业应重视其使用和管理,建立台账,避免危险废弃物的随意丢弃。
4.4 树立绿色标杆,倡导绿色发展
2018 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洗染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2018 年第15 号公告),由生态环境部组织制订的《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洗涤服务》标准也已经发布,这些标准虽非强制执行,但可借助它们在行业中树立绿色标杆,筛选一些企业成为行业领跑者,引导绿色发展方向。同时通过宣传引导公众识别并选择绿色的洗涤服务,为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贡献力量。
5 结语
洗染行业是传统而又充满朝气的行业,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洗染行业的绿色发展从普通民众角度是直接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业又连接着大型的设备及化料生产企业,在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洗染行业应担起重任,积极面对问题和挑战,实现绿色发展,为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起到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