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好墓青铜器的器物美学探析

2021-01-08阮建功福建师范大学

天工 2021年4期
关键词:器形功用青铜器

阮建功 福建师范大学

妇好墓即河南安阳殷墟小屯村五号墓,妇好墓作为当前唯一未遭大规模破坏且可清晰断代的殷墟墓,不仅对商文化的考古研究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出土了大量的精美文物,对这些文物的美学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其中出土的绝无仅有的青铜器,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且基于墓主人为少有的商代女将,妇好墓青铜器有其独有的美学特征。

对妇好墓青铜器美学特征的讨论必然离不开其独特的器形,特别是诸如妇好鸮尊、司母辛四足觥等青铜器在整个青铜史上都有不输后来者之风采。事实上,无论是其器形、装饰还是其制造技艺,都有很高的艺术性。除了艺术性之外,妇好墓青铜器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功用性,妇好有王后、女将、母亲三重身份,其墓中青铜器之功用除了具有殷墟第二期的时代特点外,也另有其独特之处。下文笔者将从妇好墓青铜器的形式、纹理装饰、制造工艺等方面分析妇好墓青铜器的艺术性;从其造型特点、重量感、宗教祭祀等角度分析其功用性。

一、对称与几何化的形式美

从器物的器形上看,妇好墓青铜器在形式上主要呈对称与几何化,具有较强的形式美感。虽然部分器物的形式美感未必是源于对艺术性的主观要求,更可能是受限于当时的铸造技术、功用要求或历史范式,但是不影响其展现出客观的艺术性。

对称与几何化的形式显然是承袭自往代,追溯起来的话,还可能与青铜时代前的陶泥成型有关。对称与几何化的形式特点在妇好墓青铜器中非常普遍,从墓中的鼎、觚等器形中至少可以观察到球体、矩形体、锥体、柱体等明显的几何化结构,且基本能找出各个器形的对称线。

虽然对称与几何化的器形历史渊源悠久,但是妇好墓青铜器基于对称的不同几何造型的组合,必然会呈现出有别于其他时期甚至是其他墓葬的独有的形式美感。以妇好方斝为例,对称的设计使器形均衡,富有节奏,给人庄重大气的感受,柱状的方形几何体使整个器形显得格外硬朗霸气。妇好方斝如此精心的形式设计必然离不开对艺术性的主观要求,也足以证实其对艺术性的重视程度。

二、神秘繁复的纹理美

从器物的纹理装饰上看,妇好墓青铜器纹理种类繁多,部分纹理极具神秘感。除了继承过往一些常见的纹理外,还出现了一些较为罕见的纹理。较为常见的纹理有饕餮纹、云雷纹等,经过历代的演化和时代审美的影响,其与以往的纹理相比,存在一定的变形;首次出现或罕见的纹理如鸮纹、虎纹等,神秘繁复,呈现出很强的艺术性。

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妇好鸮尊上的纹理,从妇好鸮尊的纹理上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其纹理之复杂多样。这些纹理非常概括精练,按照徐泽厚先生的观点,青铜器的纹理装饰可能源于对自然的崇拜,我们可以在鸮尊上找到很多神秘的动物形象,如鸮尊胸前的奇形蝉纹,颈部一身两头的怪夔,两翅前端是层层盘旋的三角头型的怪蛇,尾部是作势待飞的鸮,各种神秘纹理集于鸮尊,极具想象力和创造性。

除了纹理种类繁多神秘外,其纹理的排列和组合也与现代构成学的审美原则不谋而合,大小搭配,主次分明,运用了重复、螺旋排列等极具艺术规律性的构成方式。而且令人惊讶的是,成对的器形在基础对称的前提下,纹理组合变化多端,不尽相同。

如此精妙考究且富有想象力的纹理装饰,是妇好墓青铜器重视艺术性的另一证明。

三、精工细作的工艺美

从妇好墓青铜器的铸造工艺上看,一些较为复杂的器形采用了当时主流的分铸法,即主体与小部件分先后浇铸组合。常见的有先把装饰性圆雕和青铜器器耳等小部件铸好后插入主体的范中,再浇铸主体;或先浇铸主体,预留接口,再在主体上做附件的范浇铸小件,让两者完美融合。部分器形上的小型圆雕形象非常生动细致,相接部分过渡十分自然,没有特别明显的起伏和冲突感,浑然一体。限于当时的技术、经济水平等局限性因素,器物的复杂度的确难以与后来的失蜡法相比,但在如此条件下所呈现出的各类器物的精美程度,不难想象其背后付出的心血和财力。这种精工细作的精神除了在铸造工艺上有所体现外,在雕刻工艺上更为明显。

李济先生所带领的考古团队,在妇好墓中发现了大量的“三层花”纹理雕刻方法,即“以雷纹衬地,主纹高浮于地纹之上,在它的上面又铸以相应的阴线,次要的辅助花纹与地纹平”。从妇好扁足方鼎上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纹理的不同层次,突出的饕餮纹和衬地的雷纹主次分明,富有节奏和层次感。与以往单层纹理相比,“三层花”雕刻方法的出现显然是源于对纹理雕刻更精细的追求。

当然,分析妇好墓青铜器的工艺,自是不可脱离当时的青铜合金技术,妇好墓青铜器的合金技术已经初步体现出了难得的科学精神。考古学家联合科研所通过对妇好墓大量器物进行成分分析,发现其成分和比例与《考工记》所载文献极为接近,非常严格和精确。

正是基于对各项工艺和技术的追求,才能让各种精美器物的成型成为可能,让繁多复杂的纹理层次分明,让艺术性成为研究妇好墓青铜器器物美学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四、雕刻的非独立性与器物化

观察妇好墓青铜器的雕刻,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线刻、浮雕或是圆雕,妇好墓青铜器的雕刻总是附着于器形上,尽管这些雕刻极具艺术性,但整体器物不会为了追求艺术性而牺牲其功用性。这些器物大都有实际的用途,或为礼器、酒器,或为炊具、兵器等。所以,妇好墓青铜器的雕刻不独立于功用性之外。

这种非独立性的雕刻显然是基于对功用性的考虑,墓中的一些动物器形的器物化也同样基于功用性考虑。

妇好墓中出现了不少动物青铜器形,雕刻复杂精致,这些器形都不是单独的动物雕刻,而是巧妙地与日常用具融为一体,使其器物化,实现具体的实用功能。例如,墓葬中雕刻最多、最精细、最具代表性的器形妇好鸮尊,不细心观察,我们会很容易认为它仅是作为一种带有精神性或象征意义的雕像,但细究即可发现其应是一对酒器,类似的还有司母辛四足觥等。

五、震慑四方的器物厚重感

随着经济、技术等的发展,商代青铜器从早期的小巧变得越发厚重、巨大。在当时,青铜器作为权力和财力的象征,厚重庞大的器形加上奇诡的雕刻,不管是对外还是对内都有很强的震慑作用。妇好墓青铜器对厚重感的追求体现了其对震慑功用的重视。

妇好墓青铜器虽没有出现同时期武官大墓中的后母戊鼎那般庞大的器形,但妇好作为商王武丁的配偶,统领一方氏族的将军,其墓中的青铜器整体上已经有很强的厚重感,出现了仅次于后母戊大方鼎的司母辛大方鼎,“高达80厘米,重约128千克”。除了司母辛大方鼎外,还有一些其他器形的尺寸和体量感也显然超出了原来的实际用途,如妇好大型爵等,除了用于祭祀外,主要用于彰显权势和地位,形成威慑。

六、连接亡魂的祭祀与祭奠

“商人重巫”,祭祀是商人不可或缺的社会活动,青铜礼器在商代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宗教祭祀,妇好墓青铜器中,礼器占比达44%以上,而我们知道,商代的铜是最为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礼器的比例如此之高,足见其对祭祀功用的追求。这些青铜礼器一般是用来祭祀祖先,除了祭祀功用外,考古学家发现妇好墓青铜器还有一批青铜器专门用于祭奠死去的妇好。

当然,部分妇好墓青铜器还有其他特殊的功用性,就不再赘述了,可以感受到的是妇好墓青铜器对功用性的重视丝毫不受艺术追求的影响。

七、结论

综上所述,妇好墓青铜器器形上的对称与几何化的形式美、神秘繁复的纹理美、精工细作的工艺美共同成就了妇好墓青铜器的艺术性,从各个方面都能感受到妇好墓青铜器在艺术性上的讲究和对艺术性的重视;而其雕刻的非独立性与器物化、震慑四方的器物厚重感、祭奠祭祀功用等则体现了其对功用性的追求丝毫不亚于艺术性。实质上,妇好墓青铜器的艺术性和功用性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处于一种巧妙的平衡之中。所以,妇好墓青铜器在整体上呈现出艺术性和功用性并重的器物美学特征。

猜你喜欢

器形功用青铜器
清明节气的形成及农时功用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浅论北宋汝窑瓷器的风格特征与审美价值
钢笔和墨水的争吵
认识“晋式青铜器”
我是怎样走上青铜器研究之路的
梁带村里发现的微型青铜器
六路钻第六路
——翻身肘
功用遮阳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