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木刻版画之“真”——读《罗丹论艺术》有感
2021-01-08徐思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徐思源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一、艺术的“真”——求“真”在当代木刻版画中的体现
“青年们,要真实啊!但这并非说要平凡的准确,那就成照相与塑铸了。”罗丹的这一嘱咐警醒着我们,“真”不是对每个局部毫无取舍的准确,而是抓住对象的特性,传达内在真实的情感。《罗丹论艺术》的艺术精神是崇尚“自然”,通过“自然”展示人类情感,这也是他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他说:“特性是任何自然景色中最强烈的‘真实性’……因为外表的真,传达内心的真。人类的面容脸色、举止动作,及天空的色调与天际的线条,都是表现心灵、情绪及思想的。”①奥古斯特·罗丹、葛赛尔著,傅雷译:《罗丹论艺术》,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罗丹所说的“自然”,不仅指自然界,还包括人类生存的环境和现状,以及人本身。
如彭伟的《而立之年》,青年方正的脸庞、略带迷茫却又自信的目光、卷曲时尚的头发、厚实且略带微笑的嘴唇、细微的痘印和疤痕,这般细腻的观察与刻画以及不容忽视的对空间、质感、光线的塑造,散发着浓郁且独特的时代气息,展现了“80 后”青年青涩又成熟的心理情绪和成长碎片,让观者不用做过多的猜想便能清晰地捕捉到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罗贵荣教授创作的《时间·时间》套色木刻作品,传达了创作者对工业的关注和崇拜。高耸入云的大桥伫立在画面中央,呈T 字形,几名建筑工人在搬运建材,一只喜鹊正飞过支撑大桥的水泥柱,人和鸟为点和线,为规矩的工业巨作装点。画面中黄与紫梦幻般的配色,传递了神奇与美好的情感。
通过描绘真实的事物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情感时,并不要求艺术家要完完全全地照着所见所选的事物进行描画,若是如此,便失去了绘画和造型的意义,只是纯粹地、毫无意义地复制、粘贴。在表现“真实”的同时,加入艺术家自身思想世界里的独特元素,会让作品与观众的心灵更贴合,让作品的意义更通透。
二、谁说轻视技巧——当代木刻版画表现形式的创新
“无疑的,技巧只是方法。但艺人如忽略了它,将永远达不到他的目的,永远传达不出情操与思想。”②奥古斯特·罗丹、葛赛尔著,傅雷译:《罗丹论艺术》,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在罗丹的艺术语言中,艺术被内容主导着,不会被形式所束缚,不能仅通过线条、色彩、构成等表达。而版画与其他绘画形式不同的是,它要通过材料和技术的辅助作用,间接地表达画面的特殊艺术性和画家的独特个性。
版画是与技术发展密不可分的一个画种,这从制版与印版这两个重要的步骤可明显体现。版画是从古代的印刷术进化、演变而来的,可以说,它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技术,印刷技术的发展为版画艺术的革新创造了很大的空间,越来越多板材的发掘同样为版画艺术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从古代到现代,从最原始的木版画到现在的数码版画,有什么样的印刷技术出现就有什么样的版画形式出现。
木刻版画不能再拘泥于以前的形式,一提到木刻版画,人们往往最先想到的是木版年画。我们虽要继承传统,但若走不出传统的形式和思想,就会难以追上时代的步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当代版画创作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活跃,画家群体相继出现,并自觉与现代科技结合,版画创作回归艺术本体,版画家更加关注个性化表达和表现技法的创新,探求中国现代版画的多元表达方法。
《亚布力·冬》是宋洪宇先生的黑白木刻作品,作品雕刻精细,刀痕整齐明晰,黑白语言简洁单纯。每一幅都将极寒之地的温柔、情思、圣洁表现得淋漓尽致,引人沉浸于寂静而美好的世界里。
徐娜女士的作品《上善若水——丝路文明》,用细腻的木口木刻语言表达了“一带一路”建设在画家眼里是缜密而浪漫的。画面表现了船往舟来,口岸与市集相衔接、呼应,邻邦和睦,曾经一度繁华的海上丝绸之路。
对版画技术的了解和改进,让一些版画拥有了独属于自身的特点,也显示出版画在技术上的讲究。在版画创作中,艺术家都重视对技法的表达,因为有一个好的技术才能为作品的制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即使科学的发展让艺术创作变得更加方便,但过分依赖技术而不顾表达艺术家自身思想和文化的版画作品经不起考验。
三、不要装腔作势去吸引群众——当代木刻版画主题性创作
“最美的题材在你的面前,便是你最熟知稔悉的对象。”①奥古斯特·罗丹、葛赛尔著,傅雷译:《罗丹论艺术》,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罗丹这句话可理解为“自然”就在每个人身边,就是每个人眼里的任何事物和环境。主题性创作是在中国艺术界中占主流的创作实践行为,其主题内容虽会改变,时而会不显著,又或者呈现多样化,但不会消失在艺术创作实践的进程中。这要求艺术家在表达个性的同时,要倾听大众的声音,接受社会现实,面对个人与群众之间的“利益”矛盾与调和。
中国版画自新型木刻运动开始以来,开启了前所未有的主题性创作探索与发展。鲁迅先生倡导近代的新型木刻运动,他认为,没有文化主旨、精神内涵、主题方向,中国版画难以取得实质性的发展。鲁迅先生指出,紧靠现实、大众和社会的版画,才是能带动中国版画前进的能源和生命。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创作结果呈现出当代主题性版画创作的高水准。如戴政升教授的《孝治天下》巨幅版画作品,以汉代文化为背景、经典著作《孝经》为主题、汉画像砖为人物造型依据进行构思创作,画面通过一百零八个人物形象刻画了广为传颂的五个与“孝”相关的主题故事,旨在重新发掘中华优秀“孝”文化对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及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黑白木刻《孝治天下》分成纵向三个部分,左、右部分上下有序排列四个典型的“行孝”故事,中间部分则是“举孝廉”与“孝治天下”的主要场景安排。画面故事起伏跌宕,既独立具体又相互关联,使“行孝”“举孝廉”“孝治”内在的逻辑联系更加连贯、丰富、充实、紧密。作品形式更富有中华传统文化品质、东方情怀和大众可读性,同时避免了历史题材易流于空泛、概念化、雷同的诟病。
又如徐冰教授在毕业十年后展出的作品《析世鉴——天书》,一共刻了四千多个无人能懂的汉字,在大张的连续宣纸上印满他所创造的新字,并以垂挂方式铺满天花板和四面墙壁,另有一套四册的传统线装书,用宋版印刷的风格印满这些无人能懂的字。《天书》上的字一个个都让人感到严肃、庄重,但是读下来却毫无意义,就如一个人花着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引起人们对中国艺术和中国版画的深刻思考。
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东方艺术还是西方艺术,都有各自的价值和意义。艺术家可以挖掘和寻找当代与自己艺术风格相契合的资源,来丰满自己的作品。中国版画只有在主题性中紧跟时代主流,坚持与大众并肩而立,深刻地展示艺术家的思想内涵,充分地体现内容的丰富形态,才能在异彩漫天的艺术大世界中稳固立足。
四、结语
时代的多元化为艺术发展创造着越来越多的机会,为中国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更大更广的空间,让艺术家能够自由探索和不断试验。技术的突破在为艺术家提出新难题的同时,也为艺术的表达增添了不同的方式。当代木刻版画在求“真”的正道上努力地前行着,无论是作品内容、精神内涵、创作材料还是创作形式,都在不断地增添、创新、完善。即使版画还处于艺术的边缘领域,但通过全国各地、各阶层版画师的推陈出新,版画必会更加有特色、更加接近人民群众、更加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