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是理解中国道路成功的根本“锁钥”
2021-01-08罗建文
罗建文
恩格斯在1886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批判了资产阶级及其国家意识形态的虚伪逻辑,论证和维护了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劳动者的利益,指出革命理论“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资产阶级的所谓科学理论都是资产阶级本性的体现,都是“对职位、牟利,对上司的恩典,没有任何考虑”。只有科学社会主义才是代表和维护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的,因而,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不要指望从资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中得到“同情”,只有依靠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才能获得自己的解放,无产阶级“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65页。无产阶级政党只有坚持劳动解放和为劳动者谋利益才能取得自己事业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广大劳动者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成功,是劳动者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出来的,也是劳动者追求解放和美好生活的外在体现。因此,只有从广大劳动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才能得出理解和把握中国道路成功的内在“锁钥”。
一、中国道路的伟大成就是劳动者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马克思主义劳动哲学是解析中国道路70多年伟大成就的理论秘籍。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全部人类的历史都是从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开始的,只有满足了人类物质生活需要,才能创造人类的文化和历史,这是人类历史产生和发展的必备条件和第一前提。“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穿住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人们从几千年前直到今天单是为了维持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从事的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58页。由此可见,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劳动对于人类意义重大。中国道路的成功也得益于劳动:无论是在艰难曲折的探索前进中,还是在奋发有为的改革开放中,乃至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唯有劳动才创造了中国道路的灿烂辉煌。
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在硝烟散尽的碎石瓦砾和残垣断壁中搭起了轮毂台架。面对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人紧密团结和依靠劳动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制订了一系列解放劳动和依靠劳动者的方针政策,打破了封锁,恢复了经济。首先,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将地主的土地和农具分给农村劳动者,对富裕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实行有限的土地改革运动。其次,在大中城市实行没收官僚买办资本归全体人民所有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建立国有经济。再次,将分得土地的农业劳动者组织起来,学习知识文化,成立和组建社会主义劳动合作社和互助组。城市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将广大劳动者从旧的剥削制度中解放出来,在政治上翻身做了自己的主人,经济上翻身做了生产的主人,社会生活中翻身做了管理社会的主人,从而激发了广大劳动者的生产活力和创造伟力,不仅极大地支持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改善了劳动群众的生活,而且还极大地支援了朝鲜战场,成为打败美帝国主义侵略军的坚强后盾和强大动力。这正好印证了马克思的观点:“‘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不是抽象的虚幻形式。“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7页。“工人阶级在成为一切劳动资料——土地、原料、机器等的所有者,从而成为他们自己劳动的全部产品的所有者以前,就得不到真正的解放”。(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279页。获得解放的劳动群众创造了新中国的发展奇迹,也创造了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奇迹。
从1953年开始到1956年完成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道路,使城乡个体劳动者、城乡手工业者、私营工商业者乃至民族资本家变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新中国政府采取团结合作与公私合营、积极学习与政策感召、支持定息与公私分红、安排工作与保留基本股金相结合等改造办法,不仅极大地解放社会生产力,提升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而且争取到了资本家的配合支持,“党争取到大多数民族资本家对社会主义改造起了有益的配合作用,从而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列宁曾经设想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以新的实践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5)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第458页。社会主义的改造运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根本的经济基础和制度框架,奠定了根本的路基和方向。这个路基的奠基人就是广大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引路人就是中国共产党。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6)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695页。回顾新中国70多年的建设历史和中国共产党100年奋斗史,我们无不为劳动者的勤劳智慧而感动,为党的劳动解放路线而讴歌。经过全体劳动群众的千辛万苦,中国政治制度稳定,法律制度完善,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第一大工业品制造大国、货物贸易国和外汇储备国,国家的软实力和综合实力也得到显著提升。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使劳动者获得解放和自由,在自己的劳动者联合体内,劳动者的创造伟力得以发挥,才创造了中国道路的世界奇迹。
《国际歌》歌词说得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新中国是在经历了长年战乱和创伤之后浴火重生的,是在内忧外患的艰难困境中毅然崛起的,是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用智慧和汗水建立起来的;中国道路的成功就是中国劳动者获得解放和幸福的标志,更是中国劳动者伟大创造和历史贡献的结晶。历史反复证明:谁为劳动者谋利益和求解放,谁就能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劳动解放和为民服务就是中国道路成功的源头活水。中国革命的胜利道路靠广大劳动群众开拓,同样,中国社会的建设道路也靠广大劳动者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最关心和注重解放劳动力,建立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利益共同体和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平等的制度。因为,只有在社会主义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内,劳动者才是自己劳动的主人,才会是自己的劳动关系和劳动成果的真正主人,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会喷发出来。只有广大劳动群众的心思和行为都集中于积极建设自己的家园,才使社会主义中国在成立后短短的70多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所以,习近平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和劳动者“用智慧和汗水营造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谱写了‘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7)习近平:《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1月25日,第1版。劳动创造了中国道路成功的历史辉煌和伟大成就,劳动诠释了中国道路成功的内在秘籍和根本“锁钥”。
二、中国道路的成功是驾驭资本与劳动关系的结果
(一)中国道路的成功是资本与劳动关系不断调整、规范和发展的实践成就
恩格斯说:“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70页。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运转都是在资本和劳动关系的“轴心”场域内进行的,如何处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问题是现代国家治理的中心任务和首要课题,是决定国家发展模式的核心问题。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和治理模式上的区别,很大程度是由资本和劳动的关系问题决定的,是劳动还是资本在决定和支配着国家的治理和发展,成为衡量国家政治道路和经济基础性质的关键因素。在我国,决定其政治道路和经济基础的是劳动和劳动者,没有劳动者的理解和支持,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不可能取得胜利;追求劳动解放和劳动者翻身做主人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内在动力和根本目标,不理解这一点就不懂得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内在逻辑。因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直是在走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道路,在坚持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制度,劳动和劳动者是中国道路成功的基础和决定性力量。
但是,劳动与资本从来就是不可分离的欢喜冤家,“劳动和资本都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因为资本是对象化的劳动,在资本再生产自身和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它的作用形式表现为对劳动时间的支配,因此这些阶级都是相互规定的”,“劳动仅仅是被资本使用并作用于属于资本的材料的过程中才得以实现的”现实活动。“资本为了它的再生产和增长而依赖于劳动,劳动为了它的活动条件而依赖于资本,然而在生产过程中,劳动是服从于资本的指挥的”。(9)古尔德:《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马克思社会实在理论中的个性和共同体》,王虎学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39-140页。劳动创造了财富也创造了资本,资本的本质就是通过劳动实现增殖,资本的最基本的功能和本性就是最大限度地追求价值增值,甚至为此可以不顾法律和道德,这就是资本的贪婪本性和基本逻辑。劳动是资本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而资本又经营和管控着劳动,影响和制约着劳动和劳动者。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往往表现和演化为人格化资本与劳动主体之间的关系,因而成为决定现代社会属性的基本关系和基础性范畴,成为人类选择发展道路的价值取向和重要标志。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除了意识形态上的差别以外,最大的不同就是对待资本与劳动的不同态度。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都是在资本主导下进行的,资本在社会政治经济文领域占据着统治地位,特别是一些大资本财团和寡头,直接间接掌控着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劳动相对资本十分弱势,由此导致社会阶层的撕裂,劳动与资本的矛盾激化,街头运动和社会动荡层出不穷。由于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建立在资本的利益联盟或利益共同体之上,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和治理体系都依赖于资本联盟这个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社会发展和治理运行都必须服从于资本的本性,这就是西方国家发展道路和治理体系的“轴心”。在中国,资本与劳动的关系虽然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的“轴心”,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和社会治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政治经济体制的基本内涵和建构基础不同于西方国家,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和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和劳动者,政治经济基础是劳动和劳动者的联合体,资本只不过是受制于劳动者政治权力的经济力量,因而,中国的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呈现出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的性质和状态,由此构成了中国道路不同于西方国家发展道路的重要特征。
尽管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如何对待资本与劳动的关系问题上认识还不很清晰,但是,他们非常清楚,只有依靠广大劳动者的支持,革命才能取得胜利。他们紧紧依靠劳动群众,把资本人格化的代表作为革命的对象,剥夺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为社会主义革命服务。他们吸取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教训,高度重视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在广大农村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劳动者最关心的问题,以“耕者有其田”和减租减息的形式,打击地主土豪,保障农村劳动者对土地的根本利益需求。“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兴趣和农业劳动的生产率,我们就采取减租减息和组织劳动互助这样两个方针”。(10)《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16页。正因为解决了农村劳动者的根本利益问题,中国的革命事业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对待资本和劳动关系问题上,毛泽东反复强调并指出,“为了对付帝国主义的压迫,为了使落后的经济地位提高一步,中国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奋斗。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11)《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79页。中国百废待兴,最首要的任务和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巩固政权的经济基础、迅速恢复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尽管资本和市场本性特殊,但因其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尚且有利,故而对待资本的态度是“节制而不是消灭”,这为以后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奠定了基调,为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驾驭和超越资本力量的成功实践。
进入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探索时期,我党在对待资本和劳动的关系问题上也没有完全放弃和消灭资本,而是采取社会主义“国家资本”的形式与超越生产力水平的大集体劳作方式相结合,试图过早地消除或限制资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作用,因而给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社会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和配置、社会财富的创造和供给不能完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经验教训,在对待资本和劳动的关系问题上重新回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正轨,充分认识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我国还不能削弱资本逻辑和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资本和市场机制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0页。等方面价值犹在,因而必须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让资本和市场在应有的范围和领域发挥其积极作用。
从此,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解放理论,充分尊重和激发广大劳动群众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实现劳动者、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的高度融合,营造出崇尚劳动和劳动光荣的社会主义劳动文化氛围,将劳动群众蕴藏的创造伟力充分激发了出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认为:“为了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没有极艰苦的劳动,是不可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劳动人民的幸福生活只有通过“合法经营,诚实劳动”才能获得。(13)《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47页。改革开放率先从农村开始,将广大农村劳动者从落后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从单一的劳动方式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激活了劳动群众的创造热情,使劳动群众的劳动内涵与外延得以进一步拓展,逐步形成了“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社会主义劳动新风尚。“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让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都懂得并践行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的真理”。(14)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0年4月28日,第1版。劳动者成为最受尊重的群体。
总之,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就是资本与劳动关系不断调整、规范和发展的实践。从谨慎承认资本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到逐步许可资本在有限范围内存在和发挥作用,到大量引进资本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再到促进和规范资本与劳动的有序发展,这一过程是驾驭资本与劳动关系不断转变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中国道路从曲折走向健康的发展过程。因此可以说,中国道路就是在正确处理资本和劳动关系问题中探索前进的,是对资本本性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试图消灭到合理驾驭的华丽转身中前进的,中国道路的成功之路就是有效治理资本和劳动关系问题的成功实践。
(二)中国道路行稳致远须准确把握和有效治理资本与劳动的关系
如何正确对待中国道路中资本与劳动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治国实践的问题。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原则,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和对策。资本自来到人间,其本性就没有改变过,它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也很显著。关于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立足劳动者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中做了充分而深刻的论述。事实上,无论在私有制还是在公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中,资本的本性和作用都一样,其对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劳动主体属性的影响都是残酷的。驾驭和利用资本的主体及其价值追求不同,资本的作用和地位就会有根本的区别。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资本异化作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为无产阶级展示了扬弃异化的思想武器和全面发展的美好愿景。但是,马克思对公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中资本的本性和作用还没有来得及做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的验证,只是提出了一些科学的设想和推断,为我们今天研究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驾驭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思维方式。中国道路经历了70多年的成功实践,特别是在2020年这一场百年未有的大疫情面前,中国道路的制度体系和治理方略已经显示出无穷的魅力和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要行稳致远和再创辉煌,就必须在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资本和劳动关系问题的基础上,更好地驾驭和超越资本的本性,更好地保护和维护劳动者的合理权益和创造活力。准确把握中国道路的特有属性和基本国情,是驾驭和超越资本和劳动关系的逻辑基础和价值前提,也是中国道路独具魅力的现实基础和客观依据。
一是准确把握中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基本经济制度上的资本和劳动的复杂关系。由于中国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因而中国社会的资本结构也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且多种所有制资本结构并存,资本和劳动关系结构也呈现出相应的并存状况:既有在公有制经济实体中的劳动者,也有在非公有制经济实体中的劳动者;并且劳动者的身份属性与所从事的社会劳动又呈现出复杂的关系,即使是公有制经济实体中也存在不同身份的劳动者和劳动关系。这种复杂的资本和劳动结构造就了当今中国社会资本和劳动的复杂关系。当然,其中最重要最基础的是公有制性质的社会资本,它是属于全体劳动者利益共同体的,这种公有制社会资本构成了我们社会生活的经济主体和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因此,我们社会的所有劳动者都享受着这种资本产权所带来的社会福利和发展红利,劳动者除了按劳动价值取得的劳动报酬以外,还可以享受到公有资本给社会带来的改革红利和发展福利。因此,实质上中国道路中的资本和劳动关系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复杂,劳动者在社会财富的分享机会也更加具有公平性和合理性。
二是中国道路中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劳动者的基本利益和整体利益。尽管社会资本结构中还存在非公有制资本,但其资本本性的发挥是有底线和有限度的,一旦超越了底线就会被制止和规范,就会遭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体制的约束和打击,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劳动者的地位和权益。
三是当今中国道路中劳动和资本的关系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劳动关系逐步由国家统包统分的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多元化、契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的新型劳动资本关系。劳动者在社会主义法治化和契约化框架下自由流动、自主择业,劳动者受资本的牵制程度大大低于马克思所分析和批判的雇佣劳动制度下的情况。虽然现实生活中,资本和劳动的关系还没有劳动者所希冀的那样和谐,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社会保障法》《劳动合同法》《工资法》《劳动争议处理法》等劳动者护身符的护佑下,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监管下,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已被控制在特定范围之内,劳动者的权益已有了根本保障。
四是当今中国道路中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财富和利益分配关系,已不再是劳动异化的本质关系,更不是斗争和对抗关系,而主要是互利合作的关系,二者在长期的利益共同体内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一方面资本依靠劳动来创造社会价值和企业财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也实现自己的增殖;另一方面,劳动者需要资本的力量来集聚和配置生产要素,形成社会生产力,让社会生产的大蛋糕做得更大更好。资本和劳动成为互利互惠共同体,根本上改变了《资本论》中所批判的那种赤裸裸的剥削和压迫关系。中国现阶段虽然还存在着资本收益与劳动收益的较大差距,财富分配和占有上还存在不合理的状况,但是,中国道路的政治背景和公有制基础,决定了资本和劳动的合作与分配关系也一定会趋向合理和缓和。
五是当今中国道路中的劳动者已本质上区别于马克思所分析和批判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劳动者,现今中国的劳动者不仅是国家的主体和主人,而且已完全摆脱资本对劳动者的控制,劳动者的个人发展意识和维权意识已全面觉醒,从养家糊口的被迫劳动正在走向个性发展的自觉劳动和劳动自由的状态,追求体面劳动和自由发展已成为劳动者的基本共识和集体意志。“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受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人们自身的社会结合一直是作为自然界和历史强加于他们的东西而同他们相对立的,现在则变成他们自己的自由行动了。至今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劳动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不仅是自己人格的主人,也是劳动关系和劳动过程的主人,而且还是劳动成果和社会生活的主人,“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815、681页。在当今中国,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和劳动托起中国梦已经成为驾驭资本和劳动关系问题的普遍图景和广泛共识。
基于上述共识和中国道路的基本国情,笔者认为,驾驭资本和劳动关系需要从如下八方面着手。
第一,做大做强做优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实体,夯实劳动者共同体的物质基础,增强劳动者与资本博弈中的物质保障能力,这是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是治理和超越资本和劳动的关系问题、巩固中国道路的战略成果、管控和驾驭资本本性以及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根本手段,是兑现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政治承诺的基本保障。
第二,增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对资本力量的管治力度和驾驭能力,夯实劳动者共同体的政治基础和利益同盟,细化社会主义政权力量在劳动和资本博弈中对资本的管控手段,强化国家制度层面的劳动修复能力,提升劳动者在资本和劳动关系博弈中的能力。
第三,完善社会主义劳动基准制度和劳动法规制度,加大对劳动保障和劳动仲裁的执行力度和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织牢在资本和劳动博弈过程中的劳动者保障的防护网,坚守劳动者的利益底线,防止和杜绝资本的无序扩张和恣意妄为,这是劳动者利益共同体的法治保障。
第四,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化国有资本投资和市场监管,激活和引导资本在有效配置生产要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划定资本与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运行边界和功能红线,坚决制止和打击资本与权力结合的腐败行为,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和恶意竞争,防治资本对劳动者的蓄意伤害。
第五,完善国民教育培训体系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增强劳动者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提高劳动者价值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提升劳动者在与资本博弈过程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抗压能力,拓展劳动者在与资本博弈中的自我发展空间,这是强化劳动者与资本博弈的根本途径。
第六,厚植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和保护劳动的文化土壤,培植劳动人权与劳动正义的道德风尚,批判漠视劳动价值、藐视劳动创造、轻视劳动成果、忽视劳动人民情感的不良风气,让全社会成员知晓劳动创造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伟大作用,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激励人们谱写“劳动托起中国梦”的美好诗篇。
第七,完善社会财富占有和个人收入分配体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重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所得和应有权益。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的劳动者群体,打击不合理的高收入和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不法行为,保证和维护劳动者收入在社会财富占比中合理提升。这是对资本和劳动关系问题有效治理的制度基础。
第八,培育崇尚公平正义和注重社会责任的经济运行秩序和道义资本文化,厚植资本运行主体的道德文化基础,规范和引导资本行为主体的逐利行为,养成公平竞争和合理逐利的经济行为伦理,与市场法规一道形成有效管控资本的文化机制,加强对资本与劳动关系的人文性修复,让资本充分认同和自觉维护与劳动者的相互依存、相互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三、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深刻铭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百年艰辛历程,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16)《全国政协举行新年茶话会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光明日报》2021年1月1日,第1版。习近平用忠于国家、无怨无悔、为民服务的孺子牛,敢为人先、不断开拓、创新发展的拓荒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的“三牛精神”,比喻我国人民的劳动创造和奋斗情怀,是对广大劳动者在中国道路上艰难探索和奋力前行的最好诠释,也是对劳动创造是中国道路成功的历史进程中展示“锁钥”作用的最佳注解。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和劳动是一对不可分离又利益相关的患难之友,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生相克又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资本及其增殖都是由劳动创造的,离开劳动资本无从发生和发展;劳动者的价值创造活动也离不开资本为其生产要素的组合和配置,劳动者还不可能完全为自己直接劳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资本剥削剩余劳动的事实,因而就只能在理性认识资本和劳动关系问题的前提下,积极提升劳动者的价值创造能力、抗击资本风险能力和高尚的劳动情怀,努力维护资本和劳动的利益共同体,建构社会主义劳动修复体系,推进中国道路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