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师核心素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21-01-08刘英杰张家辉
刘英杰,张家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核心素养是教师专业素养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或发挥关键作用的成分。近些年,学界对教师核心素养进行了积极研讨。我国关于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的研究应该有何侧重?本研究尝试对如上问题进行回答。
一、我国教师核心素养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教师核心素养的概念研究
随着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热的持续推进,学界逐渐关注并兴起教师核心素养研究。对于教师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见仁见智。有研究者参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等概念,将教师核心素养定义为教师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例如,徐建飞认为,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是思政课教师完成本职工作、适应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徐兴林谈到,教师核心素养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本领与必备品格[2]。也有研究者从强调教师核心素养所起的关键作用这一角度来界定概念,如赵垣可将教师核心素养定义为“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能起到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的专业能力素养”[3]。还有研究者认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师核心素养的旨归,并从这一视角来界定教师核心素养。例如,徐福利认为教师核心素养是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全方面发展的能力与品格[4]。张地容、杜尚荣提及,“以生为本”的教师核心素养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素养[5]。可以看出,研究者站的角度不同,对教师核心素养概念的认识也有所侧重。
(二)教师核心素养的结构研究
为了明晰“教师核心素养是什么”,除了界定教师核心素养之外,还需要探索教师核心素养的结构。其一,一些研究者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确定教师核心素养的要素。例如,冯伟光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觉悟、专业素质、创新意识和道德品格[6]。张莉基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认为小学英语教师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知识技能、英语学科知识、英语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7]。其二,有的研究者利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运用扎根理论研究取向,探索教师核心素养的结构。譬如,王威力等人利用扎根理论,提出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包括基础素养、教学素养、精神素养、发展素养、职技素养和社会素养[8]。王光明等学者提出教师核心素养主要包括道德素养、文化修养和教育精神[9],后又通过专家访谈,将政治素养纳入其中[10]。其三,还有研究者建立了不同层级和维度的教师核心素养结构模型。比如,何劲鹏从三维视角提出卓越体育教师核心素养(CQ)=长(L)×宽(W)×高(H),表现为高度社会责任感、理论基础深厚和运动技能精湛的综合反映[11]。杨志成从“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维度出发,构建了4个领域、8个核心素养和24个基本要点的4层结构体系[12]。总之,我国教师核心素养的结构研究呈现出角度多样、要素多样、体系多样的特点,道德素养和教学素养等受到了研究者的普遍关注。
(三)教师核心素养的特征研究
王光明从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指向的人群、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与具体素养的关系及其形成过程等四个角度指出,教师核心素养具有共同性、统帅性、包摄性和可建设性等特征[10]。其中,统帅性和包摄性等特征与从关键作用角度界定教师核心素养概念相一致。我国多数学者认为,教师核心素养是一种融合的素养。例如,曾文茜、罗生全认为教师核心素养不是知识和能力的二元对立,也并非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简单罗列,而是三者相联系的统一体[13]。这点在教师核心素养的结构中能得到体现。张地容、杜尚荣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教师核心素养内涵的纵向研究以及从教师职业的角度,提出现代教师核心素养具有多样化、时代性、可变性和专业性等特点[5]。这些特征的提炼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师核心素养及其本质。笔者亦认同教师核心素养具有共同性、统帅性、整合性、发展性和专业性等特征。
(四)教师核心素养的影响因素研究
教师核心素养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我国学者多从主观和客观等角度分析这些影响因素。赵垣可、范蔚基于唯物辩证法的内外因原理提出,影响教师核心素养的内部因素包括教师生理、心理和知识等,外部因素涉及教师所处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教育政策和社会环境[14]。曾文茜、罗生全认为,知识社会文化全球化对教师核心素养的发展造成外部压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推动和改革引起教师角色转变,均从客观上促进了教师核心素养的发展,而终身学习和反思性教学理念与教师核心素养之间具有双向促进作用,再加上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在主观上起到了积极影响[13]。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变得更加复杂。因而,研究者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探究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之路。
(五)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在我国教师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的研究成果中,众多研究者从价值取向层面和操作层面入手来进行探索。首先,从价值取向层面,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国外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价值取向得出启示,我国要适应教育变革的要求,增强全球意识和文化意识,加强反思和创新,提升自身的素养[15]。其次,从操作层面,罗生全等学者从外围支撑、内在支撑和行动支撑等角度,提出需要组织教师专业学习社群、构建教师的反身性思考路径、促进教师的反思性实践等[16]。何玉海认为从国家层面要创新教师培育模式,从教师层面需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加强政治修养和道德自律,以此来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核心素养[17]。此外,还有研究者从内生机理和外策驱力两个角度提供了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3]。可知,研究者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个体等多个角度探索了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这些路径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我国教师核心素养研究展望
(一)厘清教师核心素养的概念
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解释和阐述,厘清教师核心素养的概念是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我国对于教师核心素养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清晰的认识。研究者仅仅按照自身理解阐明了教师核心素养“是什么”,没有解释“为什么”,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探究。若想厘清教师核心素养的概念,首先要明确“教师核心素养”与“教师素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突出“核心”本质。笔者认为,教师核心素养是教师素养的一部分,且是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最核心的素养,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关键素养。其次,关注教师核心素养的特性。教师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完成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任务的素养,而且需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增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培养教师健全的人格。最后,顺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对教师核心素养的新要求。教师核心素养的概念并非一成不变,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能力不断提出新挑战,研究者应及时关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核心素养内涵的转变。
(二)深入探索教师核心素养的结构
我国研究者对于教师核心素养要素和结构的研究较多,且站在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要素,但在教师核心素养结构的学理依据、要素关联和学科特色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对于教师核心素养结构的研究,提出如下几点建议:其一,教师核心素养结构的确定不能浅尝辄止,要素的确定要有理论依据。明确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才能构建上下连贯的教师核心素养结构体系。其二,应当积极探索不同学科教师核心素养的结构。就当下各科教师核心素养研究成果而言,针对语文、英语、数学、思想政治、体育和音乐等学科教师核心素养结构的研究较多,今后需加强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和美术等学科教师核心素养结构的研究。其三,教师核心素养体系建构要坚持个人发展、社会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教师核心素养的结构应该紧随时代潮流,具备一定的现代素养。
(三)分析教师核心素养的生成机制
分析教师核心素养的生成机制对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培育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对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仅基于唯物辩证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但尚未深入研究哪些因素起主要作用,更缺乏对教师核心素养生成机制的分析和思考。此外,我国对教师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的分析也不够透彻,鲜少阐明应该如何培养教师核心素养的具体要素以及如何克服培养障碍。今后,研究教师核心素养的生成机制,建议从如下方面入手:首先,关注教师核心素养的具体要素,探索不同要素的生成机制。其次,关注教师核心素养的心理倾向。教师核心素养具有内隐性,隐藏于教师的品格和能力当中,因此对其生成机制的分析要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最后,从生成机制入手探寻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只有明晰教师核心素养的生成机制,才能由此入手,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指明方向、提供条件和方法。
(四)构建教师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
构建教师核心素养评价体系能够帮助教师明确发展目标、调整努力方向、检验培育效果,然而我国对教师核心素养评价的研究还很少,尚未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我国对教师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和结构的梳理还有没有达成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建构。推进教师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研究,建议关注如下方面:第一,摆正评价目的。对教师核心素养进行评价不应单纯地与绩效奖励、评定职称等挂钩,而是以评价为手段,帮助教师发现不足,提升核心素养。第二,区分研究对象。新手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在教学经验和教学行为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对新手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核心素养的评价不能一概而论。第三,划分评价水平。对教师核心素养水平进行等级划分,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五)注重研究方法运用的多样化
在我国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中,缺乏量化研究方法的运用。这一现状很可能会影响教师核心素养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教师核心素养的未来研究,不仅需要深化教师核心素养的理论探讨,为教师核心素养的实证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需要基于研究问题等选择适切的实证研究方法,并注重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和规范运用。例如,采用文献法和德尔菲法探索学科教师核心素养的结构,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探索教师核心素养的现状和生成机制。